《望薊門》原文及翻譯

《望薊門》原文及翻譯

  《望薊門》是唐代詩人祖詠的作品。此詩寫詩人到邊地見到壯麗景色,抒發立功報國的壯志。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望薊門》原文及翻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望薊門》原文

  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望薊門》翻譯/譯文

  登上燕臺眺望不禁感到震驚,笳鼓喧鬧之地原是漢將兵營。

  萬里積雪籠罩著冷冽的寒光,邊塞曙光映照著飄動的旌旗。

  戰場烽火連天遮掩邊塞明月,南渤海北雲山拱衛著薊門城。

  少年時雖不像班超投筆從戎,論功名我想學終軍自願請纓。

  《望薊門》註釋

  ⑴薊門:在今北京西南,唐時屬范陽道所轄,是唐朝屯駐重兵之地。

  ⑵燕臺:原為戰國時燕昭王所築的黃金臺,這裡代稱燕地,用以泛指平盧、范陽這一帶。一望:一作“一去”。客:詩人自稱。

  ⑶笳:漢代流行於塞北和西域的一種類似於笛子的管樂器,此處代指號角。

  ⑷三邊:古稱幽、並、涼為三邊。這裡泛指當時東北、北方、西北邊防地帶。危旌:高揚的旗幟。一作“行旌”。

  ⑸烽火:古代用於軍事通訊的設施,遇敵情時點燃狼糞,以傳警報。

  ⑹投筆吏:漢人班超家貧,常為官府抄書以謀生,曾投筆嘆曰:“大丈夫當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後終以功封定遠侯。

  ⑺論功:指論功行封。請長纓:漢人終軍曾自向漢武帝請求:“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後被南越相所殺,年僅二十餘。纓:繩。

  鑑賞:

  詩一開始就用“心驚”二字,表示詩人對國事的擔憂;接著寫聽到軍中不斷傳來鼓角聲,使人感到濃厚的戰爭氣氛;中間四句進一步具體地描繪了登臺所見的緊張情況,從而激發了詩人投筆從戎、平定邊患、為國立功的'壯志。全詩意境遼闊雄壯,充滿陽剛之美,帶有濃郁的盛唐時期的慷慨之氣,寫景狀物中又寄寓著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場為國立功的壯志,是一篇催人奮進的愛國主義樂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