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好事近又和紀別》的閱讀答案與賞析

高登《好事近又和紀別》的閱讀答案與賞析

  好事近·又和紀別

  南宋 高登

  飲興正闌珊,正是揮毫時節。霜幹銀鉤②錦句,看壁間三絕。

  西風特地颯秋聲,樓外觸殘葉。匹馬翩然歸去,向徵鞍敲月。

  注:①詞人有一好友黃義卿,詩書畫俱佳,詞人尤喜其繪畫,曾為他繪的“帶霜勁竹”畫賦詞《好事近》一首,臨別之際,又用原韻賦《好事近》兩首,本詞即其中一首。②霜幹指柏樹,銀鉤指書法勁折有力。

  ⑴“向徵鞍敲月”中的“敲”字用得好,請結合全詩鑑賞。(3分)

  ⑵對比柳永的《雨霖鈴》,說說這首送別詩的不同之處。(4分)

  參考答案

  ⑴反襯手法(以動襯靜)(1分)。馬蹄走在灑滿月光的路上,發出“得得”之聲,打破夜的寂靜,,寫出了友人趕路的孤寂,也突出了離別的傷感之情。(2分)

  或引用賈島“僧敲月下門”的典故,寫出了夜的寂靜,也表現了友人醉中不忘吟詩的灑脫。

  ⑵與柳永的《雨霖鈴》相比,這首詞的不同在於:①內容上,沒有寫長亭送別的纏綿不捨,而是記揮毫吟詩作畫,充滿豪氣;②情感上,雖也有傷感之意,更多地寫了友人的灑脫、豪爽、飄逸的一面。(其他要點能自圓其說即可)

  賞析:

  詞人有一好友黃義卿,詩書畫俱佳,詞人尤喜其繪畫,曾為他繪的帶霜勁竹畫賦詞《好事近》一首,臨別之際,又用原韻賦《好事近》兩首,表達自己對友人依戀難捨之情。這是其中的一首。抒寫離情別緒,是歷代詩詞常見的一個題材,南朝的江淹在《別賦》裡描寫了各種各樣的離別,稱不免都使人“黯然消魂”。但高登這首送別詞卻是洗卻了悲酸之態,音調爽朗,意境新穎,別具一格。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說:“詩要避俗,更要避熟。”高登的這首《好事近》堪稱是一首頗具特點與個性的送別詞。

  “飲興正闌珊,正是揮毫時節”。詞作開首落筆即充滿毫氣,頗見突兀。臨別之際,彼此把酒話別,更何況是酒逢知己。“闌珊”,道出他們的盡興豪飲,氣氛熱烈。然而,光飲酒還不能盡興,還不足以抒發朋友間的情感,席間不禁要提筆揮毫。詞人認為臨別豪飲之際,正是“揮毫”的絕佳時節。這亦表明詞人與朋友在臨別之際,絕無“兒女共沾巾”之態。席間揮毫,於豪放之中,又添了一層高雅之氣。使人聯想到杜甫《飲中八仙歌》中所描寫的情形:“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次二句“霜幹銀鉤錦句,看壁間三絕”,揮毫的內容是繪畫、書法、賦詩。“霜幹”,字面上看當指經霜多載的古柏樹幹,實應為傲霜挺立的古柏,杜甫《古柏行》有“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作畫者不畫別的單畫凌霜挺立的古柏,不僅表現了他的超俗的'藝術品味,也表露了他的豪邁性格。詞人讚美之意自在其中。“銀鉤”,是指書法筆姿之遒勁多姿。《晉書∠噽傳》:“蓋草書之為狀也,婉若銀鉤,漂若驚鸞。”白居易詩有:“寫了吟看滿卷愁,淺紅箋紙小銀鉤”(《寫新詩寄微之偶題卷後》)。詞人的朋友不僅繪畫出色,書法也令人讚歎,富有個性,這與前句的“飲興”之豪舉互為映襯,表現灑脫豪健之風格。“錦句”,是指朋友作畫、寫字後,還即席賦詩,寫出的詩也是佳辭妙句,錦繡文章。朋友把這繪畫、書法、辭章高懸壁上,詞人看罷,更是喝彩讚歎,稱之為“三絕”。詞作的上片,詞人著意描繪臨別之際飲酒揮毫,吟詩作賦,品評書畫,豪放而不粗俗,高雅而不故作姿態。

  下片轉而描寫送朋友上路。“西風特地颯秋聲,樓外觸殘葉”。此時正值深秋時節,西風肅殺,秋葉瑟瑟,餞別的酒樓外,颯颯秋風正吹打著深秋時節為數不多的樹上殘葉。“颯”,為風聲,宋玉《風賦》有:“楚襄王遊於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屈原《山鬼》亦有“風颯颯兮木蕭蕭”句。在此用以強調秋聲之蕭瑟。“觸”字用得頗見特色,風本無形,把風吹樹葉形容為觸,使得字面更富音響,更顯傳神。上片首二句雖極寫樓外蕭瑟秋景,卻正映襯樓內熱烈的氛圍,樓外的景緻並沒有給人以肅殺之感,似反更給前文的豪情增添了新的特色。末二句:“匹馬翩然歸去,向徵鞍敲月。”寫友人在暮色中,隻身匹馬翩然而去,詞人的朋友酒興似並未稍減,在馬上還興致勃勃地吟詠詩歌。這末二句一方面用“翩然”、“敲月”等詞語,寫出友人灑脫、豪爽、飄逸的風采和氣質,完成了對友人的正面塑造;第二方面也刻畫了自己對友人敬重、關注之深情,詞人於送別友人之際,於路口殷殷注目的情態也可感覺到。這二句與唐代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末二句:“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有同工異曲之妙,二者都表現了詩人對友人悠悠不盡之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