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與義《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翻譯賞析

陳與義《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翻譯賞析

  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是南宋初年詩人陳與義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的`前四句著力描繪岳陽樓周圍景色;後四句承接前四句抒發身世之感,家國之恨的感慨。縱觀全詩,詩人俯仰今古,傷時感世,含蓄深遠,氣象渾厚,格調沉鬱。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陳與義《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翻譯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原文】

  岳陽壯觀天下傳,樓陰背日堤綿綿。

  草木相連南服內,江湖異態欄干前。

  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

  欲題文字弔古昔,風壯浪湧心茫然。

  【前言】

  《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是宋陳與義的詩。本篇即為拗體律詩。如首聯“岳陽壯觀天下傳,樓陰背日堤綿綿”。上句拗第六字為仄,下句第三、第四字亦拗作仄,故下句第五字用平聲“堤”字救之。

  【註釋】

  ①觀:景象

  ②陰:水之南山之北,樓陰:樓的北邊

  ③堤綿綿:形容堤壩很長

  ④乾坤萬事:指天下事。暗指“靖康之變”

  ⑤集雙鬢:苦惱而使雙鬢變白。如猶杜甫《登高》:“艱難苦恨繁霜鬢”之意

  ⑥古昔:指古人

  ⑦風壯浪湧:形容長江之急,同時也指明自己已心潮起伏,有如波濤洶湧。茫然:懵然,不知所措

  【翻譯】

  岳陽樓天下聞名,站在樓北向遠處眺望,長江堤壩連綿不絕,壯麗景觀盡收眼底。倚闌遠眺,蒼翠草木,連綿不絕伸展到偏遠南方,可惜眼前的山河早已換了主人。我被貶官,在陳地呆了五年,亡國之痛,謫臣之恨,都表現在我早已變白的雙鬢上了。

  【賞析】

  近體詩若用拗體,可增強氣勢。王嗣奭《杜臆》曾評杜甫拗體詩云:“愁起於心,真有一股鬱戾不平之氣,而因以拗語發之。公之拗體,大都如是。”一般,五言詩的第三字,七言詩第五字,屬“詩眼”位置,若用平聲字,音節乃響,足以增強氣勢。

  本篇即為拗體律詩。如首聯“岳陽壯觀天下傳,樓陰背日堤綿綿”。上句拗第六字為仄,下句第三、第四字亦拗作仄,故下句第五字用平聲“堤”字救之。

  本篇乃借寫景寓情之作。“江湖異態闌干前”,暗寓“風景不殊,山河有異”之悲,“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是聯既自傷身世,兼隱藏諷意。北宋末年,外患日亟,而朝廷內權爭不息,遂令神州陸沉,實自取其咎。“臣子一謫今五年”,豈獨“臣子”一人之恨哉。

  【創作背景】

  靖康元年(1126年)春,陳與義避亂鄧州(今河南鄧縣),建炎二年(1128年)從鄧州遷往嶽州(今湖南嶽陽),當時中原淪陷,宋室偏安於江南。詩人登岳陽樓,覽物抒懷,感慨賦詩。之前作有《登岳陽樓》二首,故此詩題曰“再登”,此詩約作於是年十月。

  【詩人生平】

  祖籍京兆,因唐朝安史之亂,陳氏一族入蜀避難[2],定居眉州青神縣(今四川眉山)。

  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曾祖陳希亮考中進士,走上仕途[3],遷居洛陽。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生於洛陽。

  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中上舍甲科進士。當上文林郎,授職開德府教授。3年後辭職回家。又兩年,被重新任命為雍錄。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陳與義母親逝世,回汝州服喪。結識汝州知州葛勝仲。兩年後,由葛勝仲舉薦,任太學博士。後來又升任符寶郎,但不久被貶為陳留酒監。[4]

  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入汴京,北宋滅亡。宋高宗南逃建立南宋。陳與義自陳留南遷避難,經湖北、湖南、廣東、福建。

  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夏,陳與義抵達南宋首都紹興。改任中書舍人,兼掌內製,拜吏部侍郎。不久以徽猷閣直學士身份知湖州,又召為給事中。後以顯謨閣直學士身份任江州太平觀提舉。但是有的宰相不喜歡陳與義,就又把他召回,重新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5]

  紹興六年(1136年)十一月,拜翰林學士、知制誥。

  紹興七年(1137年)正月,授參知政事。三月,和宋高宗一起到建康。後來因病,重新以資政殿學士身份知湖州。宋高宗十分關心他的身體,於是回臨安改任洞霄宮提舉。

  紹興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1]去世。享年四十九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