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1

  知識目標: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能力目標: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絡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標: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重點難點: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導引法。

  教學媒體:投影儀、錄音機。

  教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

  不知道大家發覺沒有,這一單元其實都是寫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經歷、感受和事情。我這裡恰巧有一篇關於卑微事物或人的論述,大家聽一下。(朗讀文章。見附錄。)

  任何一種卑微的事物,其韌性都是的。無論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螞蟻,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還有“我”那平凡的父親??

  二、整體感知。

  1、個人的家鄉都有些獨特的風俗,那麼,本文中一個獨特的風俗或講究是什麼?

  臺階高,就意味著,屋主人的地位高。

  2、換句話講,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造新屋,當然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築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說,父親對臺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

  (其實,這和第一問是一道題。只是,大多數同學都不能很好的運用聯想思維。)

  這裡補充一下關於馬斯羅的理論:人的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聯絡本文,其實父親也是對尊重的要求。這是其畢生的奮鬥目標。

  3、那麼父親是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或他都作了哪些準備工作?)

  每天撿磚、瓦、鵝卵石等。往瓦罐裡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過程寫的簡略,可造臺階反而很詳細,這是為什麼?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要

  詳寫。(這個問題,好學生可以回答出來。)

  5、在父親心理,新臺階的動工,就意味著“地位的提高”,我們平時遇到父母升職等事時,都是舉家歡慶的。那麼父親是怎樣慶賀的?(放了四顆大鞭炮)

  6、但是,父親在放鞭炮時,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來,看看他有什麼特色?

  (71頁)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裡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一輩子低眉順眼、老實厚道,高興起來也與眾不同。一雙手放在哪裡都不是。

  (這裡要找出不難。但是,我明白去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閱歷淺,還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來。

  7、在父親的努力下,新臺階終於砌好了,可父親卻感到怎樣?為什麼?不對勁。臺階底,意味著經濟地位地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8、其實,我認為這篇課文是可以刪除一部分的,大家認為是哪一部分?(這個題很有迷惑性。本來哪一部分都不該刪除掉。但是,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找出其中必須存在的東西。也就是,這其中寫的精彩的部分。但是,還真有不少同學都找出了應該刪除的部分。但也有的聰明的孩子,說不應該刪除,並且說明了自己的理由。雖然不很全面,但都能談到一點或兩點關鍵的地方。)老屋的三級青石板的描寫。

  9、你看都羅嗦了些什麼?

  1)、來歷——體壯如牛,(與後面,閃了腰作對比。)

  2)、粗糙——經濟條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蓋好,我“長成大人”,所用時間之長。

  4)、腳板——終年辛勞;說明家庭的窮困。

  10、你說這樣寫有必要嗎?為什麼?

  當然。因為都與後面有著緊密的聯絡。並且都對後面的情節起對比或反襯的作用。

  11、具體來理解兩個句子:

  1)、“父親坐在綠蔭裡,??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表現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為何不用心理描寫?

  一方面,專注的望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另一方面,第一人稱,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

  2)、父親回來時,為什麼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12、簡述一下了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故事梗概述一下,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故事梗概)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13、那麼這樣做值嗎?

  學生談自己的價值觀。

  14、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15、談談你心目中的父親。兩相比較,你有怎樣的感受。

  一、從文章中聯絡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二、完成課後習題。

  三、拓展延伸。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能力目標: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絡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標: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教學重點、難點: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教學方法:朗讀法、導引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不知道大家發覺沒有,這一單元其實都是寫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經歷、感受和事情。我這裡恰巧有一篇關於卑微事物或人的論述,大家聽一下。(朗讀文章。見附錄。)任何一種卑微的事物,其韌性都是最強的。無論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螞蟻,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還有“我”那平凡的父親……

  二、整體感知。

  1.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些獨特的風俗,那麼,本文中一個獨特的風俗或講究是什麼?多數同學都能侃侃而談。有的說上浮山祭祖,有的說糖球會等等。

  臺階高,就意味著,屋主人的地位高。

  2.換句話講,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造新屋,當然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築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說,父親對臺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

  (其實,這和第一問是一道題。只是,大多數同學都不能很好的運用聯想思維。)

  這裡補充一下關於馬斯羅的理論:人的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聯絡本文,其實父親也是對尊重的要求。這是其畢生的奮鬥目標。

  3.那麼父親是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或他都作了哪些準備工作?)

  每天撿磚、瓦、鵝卵石等。往瓦罐裡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過程寫的簡略,可造臺階反而很詳細,這是為什麼?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要詳寫。(這個問題,好學生可以回答出來。)

  5.在父親心理,新臺階的動工,就意味著“地位的提高”,我們平時遇到父母升職等事時,都是舉家歡慶的。那麼父親是怎樣慶賀的?

  放了四顆大鞭炮。

  6.但是,父親在放鞭炮時,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來,看看他有什麼特色?

  71頁。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裡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一輩子低眉順眼、老實厚道,高興起來也與眾不同。一雙手放在哪裡都不是。

  (這裡要找出不難。但是,我明白去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閱歷淺,還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來。

  7.在父親的努力下,新臺階終於砌好了,可父親卻感到怎樣?為什麼?

  不對勁。臺階底,意味著經濟地位地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8.其實,我認為這篇課文是可以刪除一部分的,大家認為是哪一部分?

  (這個題很有迷惑性。本來哪一部分都不該刪除掉。但是,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找出其中必須存在的東西。也就是,這其中寫的精彩的部分。但是,還真有不少同學都找出了應該刪除的部分。但也有的聰明的孩子,說不應該刪除,並且說明了自己的理由。雖然不很全面,但都能談到一點或兩點關鍵的地方。)

  老屋的三級青石板的描寫。

  9.你看都羅嗦了些什麼?

  1)來歷——體壯如牛,(與後面,閃了腰作對比。)

  2)粗糙——經濟條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蓋好,我“長成大人”,所用時間之長。

  4)腳板——終年辛勞;說明家庭的窮困。

  10.你說這樣寫有必要嗎?為什麼?

  當然。因為都與後面有著緊密的聯絡。並且都對後面的情節起對比或反襯的作用。

  11.具體來理解兩個句子:

  1) “父親坐在綠蔭裡,……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表現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為何不用心理描寫?

  一方面,專注的望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稱,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

  2)父親回來時,為什麼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12.簡述一下了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故事梗概述一下,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故事梗概)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13.那麼這樣做值嗎?

  學生談自己的價值觀。

  14.怎樣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15.談談你心目中的父親。兩相比較,你有怎樣的感受。

  三、說話延伸

  請學生從家居住房變化的角度,談談自己對社會發展引發的人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的獨特的體察和感悟。

  四、課堂小結

  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的眼裡,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著那份堅忍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愉是撐託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年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悅,感謝父親!

  五、佈置作業

  1.《背影》抓住“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臺階》圍繞“臺階”命題立意。試分別說說這樣寫好在哪裡?

  2.在你的家庭中,誰付出的勞動最多而又使你感激?你體察到他(她)的想法和行動嗎?請你以他(她)為寫作物件,寫一篇記敘文。注意:(1)圍繞中心選材,詳略要恰當;(2)透過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表現某種精神、品質。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能力目標: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絡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標: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重點難點疑點剖析

  1.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文章意蘊,體味作品所要體現的深層意義。

  教學步驟

  一、比一比,看誰讀的準

  凹凼( )門檻( )涎水( )砌( )

  黏性( )尷尬( )撬( )憋( )

  半晌( )揩( )

  二、介紹本節課流程——攀登臺階、體會弄清

  講故事——評人物——悟主旨——表真情

  三、與文字對話——講故事

  1、快速瀏覽課文,試用第三人稱概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著別人家的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高臺階的新屋,於是終年辛勞,準備了大半輩子,終於造成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

  2、為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因為臺階是地位的標誌,人家高的有幾十級,自己家的臺階只有3級,被人家小看,“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覺得自己沒有地位”,想有地位卻沒有地位,所以覺得自己家的臺階低。

  3、父親為了臺階做了哪些準備?

  撿磚、撿瓦、撿石頭、存角票、種田、砍柴、編草鞋、踏黃泥

  四、與人物對話——評人物

  請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你對文中父親的認識.以“父親是一個---的人”為話題

  父親是一個堅強的人

  父親是一個要強的人

  父親是一個勇敢的人

  父親是一個勤勞的人

  父親是一個樸實的人

  總之: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五與作者對話——悟主旨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探究主旨。

  明確: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六、重溫經典,感受父親艱辛。

  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

  父親是那拉車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飯將我養大

  忘不了一聲長嘆半壺老酒等我長大後

  山裡孩子往外走想兒時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

  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都說養兒能防老

  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都說養兒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兒只有清歌一曲和淚唱

  願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七、與心靈對話——表真情

  以“父親,我想對您說......”向父親直抒胸臆。

  八、總結…

  九、作業佈置

  1,課外尋找關於“父親”的文章、詩歌進行自主閱讀。

  推薦書目:蘇童《父愛》、梁實秋《代溝》周國平《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2,練筆:(二選一)

  a.將父親,我想對您說:……整理成一片情真意切的隨筆。

  b.以我與父親為題,寫一篇短文.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4

  學情分析

  1.從師生訪談的結果來看,瞭解課文結構與敘事線索對學生來說並不難,關鍵在於對“臺階”的象徵意義,即對父親的精神世界的瞭解。而要實現此目的,就要讓學生了解父親生活的那個時代的背景,瞭解那個時代的人們的思想。

  2.父親想建造有九級臺階的新屋,其實是想獲取社會對他的尊重,這是一種心理需要。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形象

  3.掌握圍繞中心選材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用第三人稱複述課文。

  2.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父親追求社會地位、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的特點及意義。

  2.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寫法。

  3.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語:魯迅對保姆阿長的愛,朱自清對父親的愛,我們已經在學習課文時感受到了,今天我們來學習李森祥的《臺階》看看他為我們帶來了什麼。﹝約2分鐘﹞

  二.預習交流﹝約5分鐘﹞

  1.以小組為單位,檢查預習課文清況。2.瞭解作者及作品情況。3.瞭解背景。

  三.確定目標。﹝約2分鐘﹞

  四.分組合作。﹝約8分鐘﹞

  五.展現提升﹝約15分鐘﹞

  六.穿插鞏固﹝約5分鐘﹞

  七.達標測評﹝約5分鐘﹞

  入教導學。

  抽查兩名學生的預讀情況,

  出示小黑班題。讓其他學生參與組內檢查,交流。

  出示本節課學習目標。

  1.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他做了哪些造屋準備工作?

  3新屋造好後,父親怎樣了?.

  4複述課文,感知父親形象.

  檢查每一組的學習討論情況。

  要求各組選出代表,展示本組學習成果,組與組比賽,評出優勝組,教師適當點評。檢查每一組的學習情況。

  引導學生從小說角度再學課文,回答以下問題:

  1.父親為什麼覺得自家的臺階低?

  2.臺階在父親心中意味著什麼?

  3.為什麼父親造的是九級臺階?

  4.為了這個願望父親付出了哪些努力?

  5.文中詳述造臺階時父親的興奮與幸福,意在表現他的什麼品質?

  出示測試題:

  1.父親對臺階的要求,其實就是他對自己地位的要求,就是他對獲取他人尊重的渴望,這種說法對嗎?為什麼?

  2.父親靠什麼實現了目標?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5

  教學目標

  1.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2.理解、積累“尷尬、煩躁、微不足道、大庭廣眾”等詞語。

  3.把握課文敘述角度,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4.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5.理解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學流程設計

  一、導語設計

  (背景音樂《愚公移山》)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誦讀感知,整體把握

  l、出示投影檢查學生的字詞預習情況。

  2、學生通感全文,指名學生簡要講述故事情節。

  教師提示閱讀要點:

  (1)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學生依據閱讀提示,高效搜求相關的重要資訊。教師針對學生的感知,補充,整理:

  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著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體壯如牛,吃苦耐勞,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於建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父親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3.學生速讀全文,就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分析評價和心得。

  教師啟發、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對交流中不太準確的理解,一般不予糾正,留待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學生的感知可能有:

  (1)小說以農民的兒子為故事敘述者,採用第二人稱的寫法。

  (2)課文圍繞“臺階”命題立意,安排材料的詳略。“臺階”是全文的焦點,顯豁突出。

  (3)文中著力塑造了父親這一非常要強又老實厚道的農民形象。

  (4)課文的關鍵句是“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對高臺階新屋的'追求,深層地說是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5)新臺階砌好後放鞭時,文親喜悅的神情描寫是非常個性的,很有特色。

  4.合作研討。

  學生小組內研討以下問題,然後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

  (1)為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2)“新臺階砌好了”,為什麼父親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了?

  (3)作者為什麼在老屋的三級石板上用了那麼多筆墨?

  (4)“父親坐在綠陰裡,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裡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為什麼不作心理描寫?

  (5)為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父親放鞭炮時的神情有什麼特色?

  (6)為什麼“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7)從父親苦幹大半輩子蓋起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生活經歷,你受到怎樣的啟示?你如何看待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

  教師點撥、明確:

  (1)因為臺階是地位的標誌。人家高的有十幾級,自家臺階只有三級,被人小看,“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所以總覺得自家的臺階低。

  (2)臺階低,意味著經濟地位低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3)這篇小說題為“臺階”,先在老屋的臺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麼大,後面寫造新屋的時候託石板閃了腰,前後就形成對比。

  第二,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第三,寫“我”在臺階上跳來跳去,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是寫臺階之低。

  第四,寫父親的腳板,寫出了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貧困。

  (4)這篇小說是用第一人稱寫的,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父親抽菸時專注地望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他嚮往,他在謀畫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5)文章的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父親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裡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他一輩子老實厚道低眉順眼,高興起來也自有他高興的樣子。作者微妙地寫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異乎平日而又與眾不同的樣子,他手足無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尬的笑。這副喜悅的樣子是非常個性化的。

  (6)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7)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九級臺階砌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5.教師引導分析父親形象的意蘊。

  (1)從人類需要層次論的角度:人都有獲得社會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贏得尊重,是父親的心願。

  造新屋,當然首先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但是,建築物,無論大小,都具有人文性。“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這篇小說著眼在臺階,寫父親對臺階的要求,就是對地位的要求,就是對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總是在自己視野的範圍裡,由比較而產生的。父親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目光那麼專注,他羨慕那個氣派,他感嘆“我們家的臺階低!”尊重的需要使他產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現實可能性的基礎上的。父親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謂理想遠大。他的血管裡有民族特質中拼命硬幹、堅韌不拔的精神。

  (2)從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角度:父親創業之所以如此艱難,根源在於生產力水平低下。

  這篇小說固然謳歌了父親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種悽楚、辛酸的情感籠罩全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