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爾巴哈提綱讀後感

費爾巴哈提綱讀後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費爾巴哈提綱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費爾巴哈提綱讀後感1

  引言:

  馬克思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是對舊的唯物論的完善和提高,指出了舊唯物論的不足,建立了自己的唯物論,讓唯物論變成一種透過實踐來獲得真理的哲學,來指導我們的生活,進而去改變我們的世界。

  關鍵詞:

  費爾巴哈提綱 馬克思 實踐 哲學

  在寫《費爾巴哈提綱》讀後感前,先介紹一下費爾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質》:費爾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質》藝術出版,可以說是一次具有時代意義的事情,因為它標誌著“唯物主義重新登上歷史的王座”。歷史上可以說有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唯心主義在做主導,他們鼓吹天才和英雄創造歷史的唯心主義觀點。《基督教的本質》一書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這種唯心主義的觀點,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義的觀點。但是這種觀點有她片面的一面,而且有很多的侷限性、消極性和直觀性。就是我們所說的舊的唯物主義。而馬克思在閱讀《基督教本質》時,寫下了這一片字數不長,但卻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的《費爾巴哈提綱》。恩格斯這樣評價這一片文章:“作為包含著心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檔案。”

  的確是這樣的,在這字數不多的提綱中,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句話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經典語句,可謂之“一字千金”,而且“惜墨如金”,沒有絲毫的贅言,句句切中肯綮,直接指明真理的所在。

  可以這樣理解,《基督教的本質》是舊的唯物主義,而這個提綱則是馬克思唯物主義的“萌芽”。它在這提綱中最重要的觀點就是:實踐。換一句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話“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插一段話:“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鄧小平最經典的話之一。當1976年後,討論中國該走怎樣的路線時,我們依舊要依靠馬克思主義來指導我們,同時我們還必須在馬克思的基礎上創新,與中國實際國情相結合,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我們透過實踐來明確自己走什麼路線,檢驗真理。我們中國有今天的發展,有今天的地位,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同時也離不開我們將馬克思在主義與中國的實際國情相結合的轟轟烈烈的現代化運動的偉大實踐。

  所以又回到了《費爾巴哈提綱》一個本質上的問題:實踐。引用一段他人的話:

  馬克思在《提綱》中十分強調革命實踐的偉大意義,把實踐觀點引進認識論,奠定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礎,把實踐觀點應用於社會歷史領域,提出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從而闡明瞭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顯著特點,提出了無產階級哲學的歷史使命和根本任務。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費爾巴哈提綱》的作用,也指明瞭“實踐”的重要性。結合我自己的專業來看待這個問題,我學計算機,要學很多計算機語言,但是如果我們只是停留在理論的層面去討論問題,我們將不會有人和發展。因為計算機它 是一個很注重實踐的學科,如果只是在你大腦裡去將所學得知識行醫一個意識,那麼我們將不會有任何進步。同樣如此,現實生活中,有些或許是真理,但對於你來說,必須透過實踐來檢驗。所以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其實真理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應該將它應用於實際生活當中,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指導我們的實際生活。真理有一個特點就是:普遍使用原則,很簡單,很容易理解,但是要讓它時時刻刻知道

  馬克思把是將實踐的觀點應用於認識論,相對於費爾巴哈的就唯物主義理論有一個很大的進步就是:革命的實踐意義。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哲學雖然比傳統上的唯心主義有一定的進步,但是卻有很多的狹隘性,引用馬克思的一句話就是“他在《基督教的本質》中僅僅把理論的活動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動,而對於實踐則只是從它的卑汙的猶太人的表現形式去理解和確定。因此,他不瞭解“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的意義”。他沒有掌握革命的實踐性,在提綱中的第二條寫到“人的思維是否具有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只有實踐才可以判定你的思維是不是真理。

  可以說人類因為有了思維,才讓我們有更廣闊的想象空間,但是我們的思維不能離開實踐。

  費爾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質》中,批判了宗教理論。但是他並沒有將這件事情做得徹底,只是稍微起了一個頭,對於宗教沒有從本質上去分析,比如宗教的來源怎樣消滅這些宗教的影響等等,這些問題,都沒有解決,就如馬克思所說,“他做的工作只是把宗教師節歸結為它的世俗基礎”。而馬克思的觀點則是“對於世俗基礎本身應當在自身中,從他的矛盾中去理解”,進而分析這些矛盾,認識這些矛盾,在實踐中透過革命的手段來推翻原來的制度,建立起一個全新的世界。

  對於這一句“舊唯物主義的立腳點是市民社會,新唯物主義的立腳點則是人類社會或社會的人類”,對於這句話,可以說馬克思主義中的唯物論是費爾巴哈就唯物論的升級版,在費爾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質》中,費爾巴哈只是將“直觀的唯物主義作為唯物主義”,而馬克思給新的唯物主義定義為“把事物、現實和感性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並從主觀方面去理解的實踐的唯物主義”。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結論:費爾巴哈的就唯物論的立足點就是市民的社會,而馬克思的唯物主義理論才是實質意義上的唯物論,因為他的出發點是“人類社會抑或是社會人類”,馬克思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正如馬克思主義的終極目標是“追求全人類的解放”“建立一種超越既有形式的自由、平等和實現全人類解放的‘自由王國’”。這是一種不同於資本主義現代文明的形式。

費爾巴哈提綱讀後感2

  19世紀40年代前期,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實踐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需要有一種科學的世界觀。要想建立科學的世界觀,馬克思恩格斯就必須批判費爾巴哈哲學,清除費爾巴哈哲學的影響。但不可否認的費爾巴哈提出了實踐的一些問題,才讓我們不斷去修正完善從而形成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

  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和實踐觀是統一的,實踐是人能動地改造物質世界的物件性活動,同時又是一種客觀的感性活動,標誌著人對世界的實際把握,其基本特徵是客觀現實性的,自覺能動性的和社會歷史性的,實踐內在包含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其意識的關係,實現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人與人之間的活動互換,以及人與物之間的物質和觀念的轉換。

  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從實踐出發,分析了以往哲學的主要缺陷,馬克思指出:“以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物件、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①這就是說,舊唯物主義僅僅看到自然的優先性,客觀性,把自然理解為和人的實踐活動沒有絲毫關係的純客觀東西,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舊唯物主義不懂實踐,看不到感性世界是人的實踐的產物,看不到自然,現實在實踐活動中所具有的屬人性,恰恰是實踐構成了人的存在方式。實踐不斷地創造著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條件,不斷創造,生產著人的社會聯絡和社會關係,並使人的生命活動成為有意識的生命活動,從而使人成為能動的自然存在物,社會存在物,有意識的類存在物的統一。

  人透過實踐是自己成為一種主體性的存在,同時把人自身之外的存在變成了自己活動的客體;實踐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中介,也正是這樣,馬克思恩格斯就用實踐的觀點去分別分析了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缺陷,實踐是人類實現著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的雙向運動,體現著環境的改變和人的自我改變的一致性;實踐過程是透過目的,手段和結果的反饋調控而自我運動,自我發展的過程,這實際上就是人對物質世界實踐把握的主要環節。

  實踐使世界二重化為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分化與統一的基礎就是實踐;人類世界是人話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統一,是社會的自然與自然地社會“二為一體”的世界;實踐是人類世界得以形成,存在和發展的根據,實踐活動構成了現實世界的基礎。

  在《關於費爾巴哈提綱》中馬克思透過闡發有關實踐的問題對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以及認識論,自然觀和歷史觀的分析,那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的定義是什麼呢?實踐概念在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前就已經出現。主觀唯心主義把實踐歸為純粹主觀,精神的活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地解答了實踐的本質問題,把實踐定義為人能動地改造物質世界的物件性活動。這一定義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實踐是人所特有的物件化活動;二是指實踐具有的物質的,感性和形式。這一定義把實踐同人的觀念方式和把握客體的活動區分開來。

  馬克思在《費爾巴哈提綱》中運用時間的觀點,闡發認識論、自然觀和歷史觀的基本觀點,將實踐引入了歷史觀,解決了社會的本質和人的本質的問題。在馬克思哲學產生以前,任何哲學包括舊唯物主義只要涉及社會歷史領域,就立刻陷於唯心主義。他們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實踐,不知道、不理解實踐也是歷史觀的基本範疇。和舊唯物主義相反,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提綱》中明確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②在馬克思看來,社會歷史是人創造的,是人民群眾活動的產物,因而,社會歷史產生的基礎就在人們的社會實踐之中。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首先,實踐是社會關係的發源地,實踐首先體現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與人之間必然進行活動互換並結成一定的社會關係;同時,實踐過程又是物質與觀念轉換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人與自己意識的關係,所以,實踐內在的包含了三重關係,即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及人與自身意識的關係,而這些關係又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本關係。在所有實踐活動中生產實踐具有基礎和決定作用。因此,物質實踐生活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

  綜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全文可以看出,馬克思以實踐的觀點貫穿全文,從實踐角度說明自然觀、歷史觀、認識論和人,即馬克思把實踐的觀點運用於認識論、自然觀和社會生活,全面地批判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直觀性和不徹底性,批判了費爾巴哈的唯心史觀和抽象的人本主義,簡要地闡發了新世界觀包括唯物史觀的重要原理和核心觀點,奠定了新世界的理論基礎。同時,馬克思還說明了哲學的性質和功能,初步賦予新世界觀以實踐性特徵。讓我們更加去了解了實踐的含義,更好的去在實踐中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