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網路環境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模式論文

基於網路環境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模式論文

  一、網路環境對大學生思維和行為模式的影響

  1.網路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對大學生認知能力的影響

  在網路空間裡,共享資源豐富,多種價值觀念並存,網路資訊良莠不齊。網路整合了各類教育資源,集成了教育的主體力量,有利於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強大合力。但我們也看到,網路中宣傳西方國家意識形態的內容大量存在,特別是某些國家藉助其網路優勢,向全世界大力鼓吹其政治標準和價值觀念;同時,散佈、傳播反動言論、腐朽沒落思想的內容也常常出現。而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對人生的思考和社會經驗還不豐富,政治鑑別力還不夠強,而且網上關於西方的政治體制、經濟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宣傳帶有盅惑性,對本土文化的宣傳具有片面性,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分辨能力不強的大學生極易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潮的影響,受到精神垃圾的汙染,導致其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偏離正確的軌道,出現價值取向和道德認知的紊亂。

  2.網路交往物件的非直接性對大學生人際關係的影響

  在網路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主要是以文字、圖片、音像為載體的非直接性交往。透過網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用各種方式與其他人接觸,就連那些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找到相同興趣和需要的人也很容易在網路空間裡聚集到一起,一些有問題的人也能在網上找到支援自己的族群。網路環境的去利益化使得大學生可以面對剛剛結識的交往物件,大膽傾訴自己的內心秘密,說出自己的煩心事,而不用擔心遭到他人的嘲笑,很多時候還能得到交往物件的開導。這有利於大學生髮洩不良情緒,緩解內心壓力,促進心理健康。然而,網路中的人際交流畢竟是虛擬的。由於缺乏感性的聯絡和直接的情感體驗,使得網路資訊具有較多的虛假成份。大學生如果長時間沉溺於網上交往,會大大減少參與集體活動和與同學交往的時間,使現實人際關係緊張。當人際關係遇到挫折時,如果總是選擇用網路的人際交往來尋找安慰,沉溺於網路交往而不能自拔,就會消極地對待現實中的人際環境,對身邊的人和事漠不關心,在現實的人際交往中陷入孤立的境地,產生孤獨、苦悶、壓抑等心理問題。此外,網路人際交往的去責任化,讓一部分人的自然屬性凸顯,很可能會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趁虛而入,使得網路交往的安全性受到影響,這往往會加劇部分大學生的多疑、憂慮、防範等心理,誘發一些大學生更多的心理問題。

  3.網路時空環境的虛擬性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

  “在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隻狗”,形象地反映了網路世界的虛擬性。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們所處的時空環境能夠影響人們的心理和行為模式,絕大多數人會在合適的氣氛中,表現出與自己性格不相符合的行為來。網路心理就是在虛擬的網路環境里人們的心理過程及由此而形成的人的個性特徵。網路環境下,大學生心理發展表現為穩定性與波動性並存,批判性與創造性並存,自主性與從眾性並存等特點。在崇尚和追求個性自由的時代,網路強化了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增強了大學生的平等意識和民主觀念,但網路也讓大學生在行為模式上表現出極大的放縱和隨心所欲。網路的虛擬時空,使得個體的內心準則和社會規範的制約而形成的行為的自我剋制大大削弱或不復存在,從而人們的網上行為表現為一種解除抑制的特點,與現實生活中的行為方式存在巨大差別,這就是網路的去抑制性。網路的去抑制性有助於個體深藏在潛意識中的不為正常社會意識所容許的各種需要和願望的滿足,從而使得網路成為某些人的“心靈避難所”和“能夠找到自我”的虛擬世界。一些大學生長期沉迷於網路,逐漸混淆了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使得本來虛擬的心理和行為世界變得真實,本來真實的世界變得模糊,從而出現認知混亂,產生人格異化,導致嚴重的心理變態和行為偏離。

  二、網路環境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帶來的機遇

  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是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它是新形勢下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補充。網路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在:

  網路突破了時空限制,有效地拓寬了教育途徑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固定的時空中,透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講座和與老師面對面諮詢的方式進行的,而網路的出現讓心理健康教育超越了時空界限,擴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蓋面。透過網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透過先進的資訊科技手段,向學生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引導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理念,可以遠距離地以諮詢者的身份接受學生的線上心理諮詢,對擁有相同或類似心理問題的同學進行集體解答。透過網路,學生可以隨時查詢自己所需的心理健康知識,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參與心理健康論壇,接受線上心理測試、輔導,從而化解自己的心理問題。對於那些有心理問題但由於種種原因不願公開自己心裡秘密的.大學生來說,網路的優越性顯得尤為突出。

  網路整合了教育資源,極大地滿足了資訊需求在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往往更多地是透過閱讀書籍,聆聽老師的口頭講授來獲取心理健康知識,大學生要想獲得自己所需的特定心理健康知識是非常困難的。網路可以將各種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連線起來,整合成一個龐大的資訊庫,豐富了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利於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同時,網路還可以將文字、圖片、影像、動畫等結合起來,使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透過網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都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從多個角度學到相應的心理健康知識,可以就相關問題在網上展開討論。

  3.網路調動了主體功能,較大地提升了教育實效

  由於網際網路具有便捷性、新奇性、虛擬性和大容量性等特點,網路對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網路的特點開展教育工作。網路利用超文字檢索方式,多媒體整合技術,資訊量大,視聽衝擊力強,其便捷性、虛擬性、平等性、互動性有利於激發大學生的熱情,使他們以主體的地位參與其中。學生透過網路就各種感興趣的心理問題,藉助BBS、電子郵件、線上聊天、微博等方式,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與平等互助,既充分體現了心理健康教育“自助助人”的理念,也大大增強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4.網路傳遞了心理動向,進一步增強了預警功能

  在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中,由於人們在思想觀念上對心理健康本身存在偏見,以及大學生心理發展特有的閉鎖性,使得一些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不願意或不敢向老師或周圍的同學吐露自己的想法,教師則難以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內心世界,往往一旦問題暴露,事態已經相當嚴重,要想挽救已迴天無力,只能扼腕嘆息。由於網路的虛擬性、匿名性、開放性使得網路成為當前大學生傾訴和發洩個人情緒的主要空間。大學生常常透過多種網路途徑,大膽地傾吐自己的內心隱密,直接而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抑鬱與苦悶,無所顧慮地暢所欲言,在網路中傾訴自己的心聲,釋放心中的不良情緒。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透過網路提供的資訊進行分析研究,及時、準確地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動態,把握當前大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況,對大學生中的心理問題對症下藥,及時引導、溝通和化解,從而提高工作的針對性、靈敏性和準確性。對於問題嚴重的,甚至可以透過IP地址查詢,找到當事學生,直接給予關愛、幫助或治療。

  三、網路環境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模式。當前,網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網路的優勢,積極探索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育人、樹人”的任務。

  1.更新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傳統與現代、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據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提高心理機能,開發心理潛能,以促進其整體素質提高和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針對全體大學生實施的素質教育。大學生處於人生的特定階段,有其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而作為一門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亦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網路環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著很多新問題,需要我們在理論和實踐中加以研究和探索,積極構建網路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雖然網路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無法比擬的優點,但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交流相對深入、教育持續連貫以及面對面實施教育等優勢,特別是當學生出現明顯的心理障礙如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等時,能循序漸進地予以有效地教育引導。因此,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個性特點,將網路與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實現二者的優勢互補,共同發揮長處,不斷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創造更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價值,最大限度地滿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需求。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兩個方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學生的成人成才,而學生成人成才的前提是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兩者的結合不但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會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學生真正實現全面發展。因此,高校在網路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要增加網路道德教育的內容。在教育策略和教育手段上,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適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手段,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感受學生的認知方式,全面瞭解學生的性格特徵、能力特點和氣質型別,讓自己的育人理念轉化為學生的內在思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要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法,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的心理朝健康方向發展。

  2.整體規劃,實施系統化網路心理健康教育

  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指導,又需要我們整體規劃、全面推進,實現重點突破,建構立體式、全方位的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5]。首先,要建立滿足大學生需求的、有吸引力的網站。心理健康教育網站應成為大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要渠道。網站欄目與內容的設計應充分考慮不同年級大學生的不同需求。要透過開展各種網上活動和網路心理測試等,廣泛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科學測評大學生心理,以活潑的頁面和豐富的內容吸引學生參與,從而提高網站的利用率。其次,開展網路心理諮詢。網路心理諮詢是心理諮詢師或心理諮詢人員,利用計算機網路可提供的綜合資訊服務功能,向現實身份和虛擬身份的來訪者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的資訊互動過程[6]。網路心理諮詢具有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實施方便、經濟等優點,它可以是指導型心理諮詢,也可以是自助式心理諮詢。透過網上諮詢,能及時糾正求助者的認知偏差,克服其情緒障礙。第三,開設網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高校應構建適應大學生心理發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讓學習者根據自己的需要、任務要求,有選擇地加以學習。這種教學體系,有利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從而合理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3.加強培訓與指導,建立一支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隊伍

  做好網路時代大學生心理的轉化和引導工作,不僅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專業技能,能瞭解併科學地分析網路等現代技術對大學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等所帶來的影響,還要熟練掌握網路技術並將其運用到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使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專業而且生動,富有感染力。要建立一支以專為主、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隊伍,就要將高校輔導員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中來。輔導員是高校戰鬥在學生工作一線的人員,他們熟悉網路,又貼近學生,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高校要加強對輔導員隊伍的培訓與指導,形成輔導員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制度,經常性地開展業務培訓,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業務水平和職業素養,充分發揮他們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4.加大對大學生心理社團的指導支援力度,構建大學生心理互助網路體系

  要選派專業心理教師加強對社團工作的指導,對心理社團的整體運作、重大活動的統籌、社團幹部的選拔等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督。透過組織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調動每個成員的積極性,讓社團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都能在活動中有所感悟,在活動中獲得進步,從而更好地促進社團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依託大學生心理社團組織,透過對成員進行培訓,學生之間能夠及時發現心理異常的個體以及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給予一定的幫助,實現朋輩心理輔導,以充分發揮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功能。

  要加強大學生網路心理自助互助,構建大學生網路心理自助互助體系。大學生網路心理自助互助體系以網路平臺為載體,建立起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自助與互助機制,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心理的共同成長,最終實3現自助助人的目標。藉助於網路平臺,師生可以實現網上的心理輔導、心理測試,可以線上交流,線上聽課,極大地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同時,透過開展心理互助活動,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增強學生的積極體驗,調動學生自我教育、同伴教育、朋輩互助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助互助活動中獲得切身體驗,提高認知和自我調節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