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外上人》劉長卿

《送方外上人》劉長卿

  《送方外上人》的作者是劉長卿,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47卷第18首。

  送方外上人

  作者:唐·劉長卿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註釋】

  ①上人:對僧人的尊稱。方外:衡山僧,李白有<登巴陵開元寺西閣贈衡嶽僧方外》詩。

  ②“莫買”二句:反用支遁買山而隱事。沃洲山:在越州剡縣(今浙江嵊縣)。晉宋以來,高僧白道猷、竺法潛、支道林等均曾居住於此,高士名人如戴逵、孫綽等十餘輩亦嘗至此遊止。參見白居易《沃洲山禪院記》。

  劉長卿經典作品集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聽彈琴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新年作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

  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

  餞別王十一南遊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送李中丞之襄州

  流落徵南將,曾驅十萬師。

  罷歸無舊業,老去戀明時。

  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

  茫茫江漢上,日暮欲何之。

  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古臺搖落後,秋日望鄉心。

  野寺人來少,雲峰水隔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

  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

  送李侍御貶郴州

  洞庭波渺渺,君去吊靈均。幾路三湘水,全家萬里人。

  聽猿明月夜,看柳故年春。憶想汀洲畔,傷心向白蘋.

  拓展閱讀:詩人劉長卿簡介

  劉長卿(~786至791)唐代詩人。

  字文房。

  宣城(今屬安徽)人,一作河間(今屬河北)人。

  年輕時在嵩山讀書,玄宗天寶中登進士第。

  肅宗至德年間任監察御史,後為長洲縣尉,因事得罪,貶為嶺南的'南巴尉。

  經過江西時,與詩人李白、李嘉等有詩往還。

  上元二年(761)從南巴返回,旅居江浙。

  這時江南剛經歷過劉展之亂,本來繁華富庶的吳郡一帶變得破敗蕭條。

  劉長卿有詩紀其事:空庭客至逢搖落,舊邑人稀經亂離。

  (《自江西歸至舊任官舍》)代宗大曆五年(770)以後,歷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

  因為性格剛強,得罪了鄂嶽觀察使吳仲孺,被誣為貪贓,再次貶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馬。

  在睦州時期,與當時居處浙江的詩人有廣泛的接觸,如李嘉、皇甫冉、秦系、嚴維、章八元等都有詩酬答。

  德宗建中二年(781),又受任隨州(今湖北隨縣)刺史。

  世稱劉隨州。

  興元元年(784)和貞元元年(785)間,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割據稱王,與唐王朝軍隊在湖北一帶激戰,

  劉長卿即在此時離開隨州。

  劉長卿曾兩次遭到貶謫,旅居各地期間多次遭到戰亂,因此他有一部分感傷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亂以後中原一帶荒涼凋敝的景象。

  如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鳥雀空城在,榛蕪舊路遷(《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當苗稅充百官俸祿》),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筆調蒼涼沉鬱,

  內容具有時代特徵。

  劉長卿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尤工五言,自詡為五言長城(權德輿《秦徵君校書與劉隨州唱和集序》)。

  五律簡練渾括,於深密中見清秀。

  如《新年作》、《岳陽館中望洞庭湖》、《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海鹽官舍早春》等,都是精工錘鍊之作。

  七律也多秀句,如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別嚴士元》)、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長沙過賈誼宅》),歷來傳誦人口。

  絕句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對月》、《送靈澈上人》,則以白描取勝,饒有韻致。

  宋張戒《歲寒堂詩話》說:隨州詩韻度不能如韋蘇州之高簡,意味不能如王摩詰、孟浩然之勝絕,

  然其筆力豪贍,

  氣格老成長城之目,蓋不徒然。

  但他的大部分詩作內容單薄,境界狹窄,缺少變化,容易使人感到字句雷同。

  高仲武《中興間氣集》評他的詩大抵十首已上,語意稍同,於落句尤甚,思銳才窄也,大致近似。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他的集子10卷,《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同。

  據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著錄有《唐劉隨州詩集》11卷,為明翻宋本,詩10卷,文1卷。

  現在通行的如《畿輔叢書》本的《劉隨州集》,《四部叢刊》本的《劉隨州文集》,都為這種11卷本。

  《全唐詩》編錄其詩為5卷。

  事蹟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