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閱讀答案

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閱讀答案

  韋應物的《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全詩議論風情人物,大有長官胸襟。敘事,抒情,議論相間,結構井然有序。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韋應物

  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

  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

  煩痾近消散,嘉賓復滿堂。

  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

  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

  【注】①郡齋:指蘇州刺史韋應物官署中的齋舍。②理會:通達事理。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首二句描寫郡齋兵衛森嚴,宴廳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貴和威嚴,但這並非驕矜自誇,而是下文“自慚”的緣由。

  B.“海上”以下四句續寫宴會環境以及宴前心緒,雖然風馳雨驟令人厭煩,但是滿堂的嘉賓卻令詩人備覺神清氣爽。

  C.七八兩句寫出詩人將未睹“斯民”之康與自慚“居處”之崇兩相對比,表達了真切的反省之意。

  D.最後兩句詩人表示要學會通達事理、樂天知命,這樣才能從是非紛紜中超脫,達到忘我的境界。

  E.選章敘事、抒情、議論相間,既體現詩人悲天憫人的襟懷,也透過聚會場景的`詳細描述寫出閒適的情趣。

  2.前人曾稱讚“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兩句“最為警策”,白居易詩《觀刈麥》也有類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請指出二者情感內蘊的異同之處。(6分)

  參考答案

  1.B E

  2.相同之處:都體現了對百姓疾苦的關注,都表達了自省愧疚之情。(2分) 不同之處:韋詩正面描寫與嘉賓的宴飲之樂,反襯未見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偏重於對自身責任的警醒;白詩直接刻畫百姓困苦的生活,抒發對底層民眾的哀憫,含蓄表達對統治階層 的指責,情感內蘊更為深刻。(4分)

  拓展閱讀: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賞析

  中唐詩人韋應物(737-792)出身長安萬年縣(今西安朱雀大街以東地區)大家,年少的時候使氣任性,橫行鄉里,曾經做過皇家挎刀扈衛,成年後幡然悔悟,判若倆人。後刻苦讀書,成為中高階官員。50多歲時擔任蘇州刺史,故後世多稱其“韋蘇州”。一年盛夏病癒後,恰逢好雨知時,韋應物心情大好,於是召叢集朋好友、文人雅士在居所宴飲,事後創作了這首五言古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這是一首描寫宴集並抒懷的詩。作者自慚居處高崇,不見黎民疾苦。全詩議論風情人物,大有悲天憫人胸襟,敘事,抒情,議論相間,結構井然有序。

  這是韋應物的名作之一。宋代和尚惠洪在《冷齋夜話》中寫道“范文正公清嚴,而喜論兵,常好誦韋蘇州詩‘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是說范仲淹這個人清正嚴明而喜好談論兵法,經常誦讀韋應物的“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唐代白居易在《吳郡詩石記》中稱讚《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這首詩“最為警策”;明代楊慎在《升庵全集》第五十四卷中稱讚它“為一代絕唱”。現在,讓我們一起吟讀這首名作,領略作者的心情、心懷與境界。

  “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煩痾近消散,嘉賓復滿堂。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鮮肥屬時禁,蔬果幸見嘗。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翔。吳中盛文史,群彥今汪洋。方知大藩地,豈曰財賦強。”

  史載韋應物這個人性高潔,講究排場,鮮食寡慾,所到之處常常焚香掃地而坐,警衛人員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所以說在他居所和餐飲處“凝清香”。燕者宴也,古代通用;煩痾:這裡指夏天中暑之類令人心煩的疾病;武則天信佛,執政時期曾經下令禁止屠宰,故曰“時禁”;蘇州地區重視文化教育,人才濟濟,還是納稅大戶。

  這首詩大致可分成四個層次:第一層為開頭六句,寫宴集的環境,突出“郡齋雨中”四字。兵衛森嚴,宴廳凝香,顯示刺史地位的高貴與威嚴。然而這並非驕矜自誇,而是下文“自慚”的原由。宴集恰逢下雨,不僅池閣清涼,雨景如畫,而且公務驟減,一身輕鬆。再加上久病初愈,精神健旺,面對嘉賓滿堂,詩人不禁喜形於色。寥寥數句,灑脫簡勁,頗有氣概。

  第二層為“自慚”以下四句,寫宴前的感慨。“自慚居處崇”,不單指因住處的高大寬敞而感到慚愧,還包括顯示刺史地位的“兵衛森畫戟,宴寢凝清香”等因素在內,因為這些更使韋應物感到了自身責任的重大。當然,“未睹斯民康”,百姓生活的艱難困苦是觸發他“自慚”的最為直接的原因。作者仁政愛民,自覺地將“斯民”之康跟自己的華貴、威嚴及“居處崇”對比,這是很自然的。他以前早就說過“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寄李儋元錫》)和“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觀田家》)等語,把自己所得俸祿與農民的辛勤勞動聯絡起來,把自己的地位和自己的責任聯絡起來,為自己的無功受祿而深感慚愧,深感不安,這種認識來自他歷年擔任地方官的經歷。但是又將宴飲享樂了,解決這種心理上的矛盾,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老莊思想(正是唐代早期中期的執政理念)了,於是,“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會老莊之理而遣送是非,達樂天知命之性而忘乎形跡,用這種思想遣懷,心安理得地宴集享受,不必再受良心的譴責,這也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通病。

  第三層為“鮮肥”以下六句,寫這次宴集的歡暢體會。這次宴會,正值禁屠之日(武則天餘毒,武則天好佛,因而禁止屠宰),並無魚肉等鮮肥食品上桌,而是以蔬果為主。這說明與宴者的歡樂並不在吃喝上,而是在以酒會友、吟詩作賦上。詩人得意洋洋地說:“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翔。”他一邊品嚐美酒,一邊傾聽別人吟誦佳句傑作,滿心歡快,渾身輕鬆,幾乎飄飄欲仙了。

  第四層為最後四句,盛讚蘇州不僅是財賦強盛的大藩,更是“群彥今汪洋”的人才薈萃之地,以回應題目上“諸文士燕集”的盛況。

  這首詩除了它的藝術成就外,還值得讚揚的是韋應物居安思困的襟懷。推己及人,居安思困,一飯不忘來處,這是他關心民情、搞好政務的動力,正是傳統文人“緣情體物”的傳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