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下室防水施工的探討

【摘要】地下室工程長期處於水的包圍之中,而水的來源與成分又極為複雜。往往包含很多有害介質,所以地下室的防水的目的不僅包括防滲,還應包括對維護結構的防護,本文就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地下室防水;施工技術
  
  1 地下室外牆後澆帶處理
  在回填土前砌好370 mm 厚擋土牆並放好後澆帶蓋板。為防止回填土擠壞擋土牆,應每隔三皮磚在灰縫中放置2Φ8通長拉接鋼筋。擋土牆及蓋板陰陽角應用水泥砂漿抹成直徑50~80 mm小圓角,以防止破壞SBS 卷材防水層。
  2 變形縫處防水處理措施
  變形縫處應增加捲材附加層,附加層總寬度為600 mm。變形縫兩側的混凝土應分兩次澆築。在施工時,把止水帶的中部夾於變形縫端模上,同時瀝青木絲板釘在端模上,並把止水帶的翼邊用鉛絲固定在底板鋼筋上,然後澆築混凝土,待混凝土強度達到一定強度後拆除端模板,用鉛絲將止水帶另一翼邊固定在底板鋼筋上,再澆築另一側混凝土。木絲板端用密封油膏填嚴。
  施工要求:在施工中,要保證止水帶與混凝土牢固結合,除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要嚴格控制外,接觸止水帶的混凝土不應出現粗骨料集中或漏振現象。在支設模板和澆築混凝土不得將止水帶破壞。
  止水帶處混凝土應振搗密實,趕出氣泡。但振搗棒插入點應離開止水帶250 mm以上,嚴禁振搗棒接觸止水帶。對於熱力管道穿過混凝土外牆,可採用防水橡膠止水套管以適應因溫度引起的管道漲縮變形。即先將帶法蘭的止水套管預埋在結構中,在套管無法蘭的一端沿管周剔鑿,用素灰嵌填。安裝管道時,把橡膠止水套套入穿牆管並安裝在套管法蘭上,用螺栓箍緊,再用鐵卡將橡膠止水管套箍緊固在穿牆管道外皮,然後從無法蘭的一端用瀝青麻絲等將套管與穿牆管之間的縫隙填嵌密實,最後用摻加防水劑的水泥砂漿將管根四周分數次封閉嚴實。
  管道處附加層必須認真貼上,保證施工質量。方法是先按細部形狀將卷材剪好,不要加熱,在細部貼一下,視尺寸、形狀合適後,再將卷材的底面***有熱熔劑的一面*** 用手持噴燈烘烤,待底面呈熔融狀態即可貼上在已經塗刷一道密封材料的基層上,並壓實鋪牢。
  在地下室結構後澆帶施工完畢後,即可進行地下室內降水井的封閉。封閉前應將井內垃圾、泥漿等雜物清理乾淨;降水井鋼管外壁的鐵鏽用鋼絲刷清除乾淨;割除多餘部分的鋼管,在鋼管內灌注C30S6 微膨脹混凝土,然後用法蘭盤、螺栓、橡膠墊片封死鋼管。降水井中的二次澆築混凝土應是強度等級比所在區域地下室底板提高一級的膨脹混凝土,且新舊混凝土接槎面應鑿毛後清洗乾淨並充分溼潤。
  3 防水混凝土工程
  3.1施工工藝
  3.1.1 工藝流程
  施工準備→混凝土攪攪拌→運 輸→澆 注→養 護
  3.1.2 混凝土攪拌:嚴格按施工配合比,準確稱量每種材料用量,投料順序:石子、水泥、粉煤灰、外加劑、砂、水,加水後攪拌3分鐘,保證混凝土的攪拌時間。水泥、砂、石、外加劑等材料車車過磅,塌落度160-200㎜。
  施工過程中定期抽查測定混凝土坍落度,施工中如遇雨或其它原因,砂石含水量發生變化時,及時測定其含水率並調整混凝土攪拌用水量。
  3.1.3 混凝土運輸連續均衡,間隔不超過2小時。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要防止產生離析現象及坍落度損失,手推車裝運混凝土嚴禁漏漿;若出現離析,澆注前進行二次拌合。
  3.1.4 混凝土澆注連續澆築,不留或少留施工縫。由於樂池部位地下3層,為保證鄰近底板混凝土正常施工,須在H~J、21~22軸段留設施工縫(詳見下圖),保證施工流水作業,施工縫留設同後澆帶。
  3.1.5 地下室防水底板、擋土牆抗滲混凝土澆築,以變形縫、施工縫及後澆帶劃分施工區段進行混凝土澆築。底板、側牆設計為抗滲混凝土,採用現場攪拌站澆築混凝土,保證連續施工,不留冷縫。施工時採用先澆混凝土底板,底板混凝土分割槽由底到高施工完成後,澆注側牆,連續澆築混凝土的施工方案。底板混凝土“之字”走向澆築,側牆混凝土分層迴圈澆築。
  澆築前應清除模板內的雜物、積水,鋼筋表面應乾淨,無油汙。檢查預埋件、預留洞、管、止水膠條,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澆築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超過2米,以防產生石子堆積,影響質量。 
  底板混凝土施工:底板混凝土施工採用“二次振搗,多次抹壓”施工工藝,可保證混凝土自密性及抗滲等級。側牆混凝土分層迴圈澆築,兩個班組同時進行; 混凝土分層厚度400mm,相鄰兩層混凝土澆築間隔不超過2小時;振搗棒以插入下層混凝土內50㎜為宜。擋土牆壁鋼筋、模板、混凝土的施工應待底板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40%以上時進行。混凝土振搗棒嚴禁碰撞鋼筋、模板、預埋件等。澆築過程中及時觀察模板、鋼筋、預埋件和預留洞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處理。
  施工縫上澆注混凝土前,應將混凝土表面鑿毛,清除雜物,保持潔淨溼潤再鋪一層20-30mm厚1:1水泥砂漿,然後進行分層澆注,應用機械振搗,保證混凝土密實,不得過振或漏振。
  3.1.6 基礎底板、側牆混凝土振搗抹壓完成後,應及時採用混凝土養護膜覆蓋、養護,防止早期裂縫。
  3.1.7 穿牆管道、伸縮縫防水處理:在管道穿過防水混凝土結構處,預埋套管,套管上加焊止水環,要滿焊嚴密。安裝穿管時,先將管道穿過預埋套管,並將位置找準,作臨時固定。然後端用封口鋼板將套管焊牢,再將另一端套管間隙用防水密封膏填嚴密,並用封口鋼板封堵嚴密。伸縮縫防水處理,1:2水泥砂漿找平層,JS塗膜防水在伸縮縫二側做附加層,每側不小於300mm,加設一道丙綸布。構造如圖所示:
  3.1.8 防水底板與擋土牆、-5.85~-4.85處施工縫如下圖:鋼板止水帶封閉接縫。
  3.1.9 地下二層施工縫設定如上圖,在-7.50m、-6.65m處夾層頂板處甩出頂板及樑的鋼筋。
  3.1.10 後澆帶做法見G(施)-04。
  3.2質量保證措施
  3.2.1 地下室底板、牆身為防水混凝土施工,嚴格按設計要求的混凝土強度及防水等級進行混凝土配製,保證防水混凝土的自身質量滿足設計要求。
  3.2.2 所用材料必須有出廠合格證和效能檢測報告,且複試合格,不合格材料嚴禁使用。
  3.2.3 所用水泥其強度不低於32.5R的普通矽酸鹽水泥、砂、石應滿足規範標準要求,石子最大粒徑不超過30㎜,吸水率不大於1.5%;水用不含有害物質的自來水;外加劑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可靠性強的產品。各種材料須檢驗合格,注意雨天對砂、石含水率的測定,以及施工配合比的調整。
  3.2.4 防水混凝土的配製,設計要求混凝土強度C30,內摻泵送劑M17-10,膨脹劑UEA-H。防水混凝土採用現場攪拌混凝土,每罐混凝土所用各種原材料必須逐車進行稱量,以確保防水混凝土質量達到設計要求。
  3.2.5 防水混凝土澆築時,採用一次澆築完成的施工方法,晝夜施工,不留施工縫,確保防水混凝土澆築密實,並採用多次抹壓的施工技術,提高防水等級,確保防滲漏效果。
  3.2.6 施工防水混凝土時,固定模板用的拉片穿過防水混凝土結構,應採用止水拉片;結構內部的鋼筋、支撐不得接觸模板,確保抗滲漏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3.2.7 在防水混凝土牆身結構中,如有密集管穿過時,應採取相同強度標號的細石防水混凝土澆築,保證防水混凝土澆築密實,不發生滲漏。
  3.2.8 防水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應立即進行養護、保溫,並充分保持混凝土溼潤狀態,養護時間不得少於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