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術的演練特點

  劍術的歷史由來已久,無論是現在各種武俠題材的影視劇,小說,還是歷史典故,都有著劍的身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明劍理,法由理出

  法由理出,勢由法生,劍法的發展變法不能違背形制特徵之理.比如劍兩邊有刃,不能做纏頭裹腦;劍器輕薄,不宜做大劈大砍,死格更架等,這些是制約劍法產生的根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必由理出.

  因此,練劍首先要反覆揣摩劍法,劍理,對演練的每一個招勢要有理解,法出自然,避免胡亂生造動作及動作結構,節奏,用力方式上處理不合劍理的現象.

  2、性盡其能,揚長補短

  在充分認識,理解劍理的基礎上,不但可以依理練好劍術,還可以發展創新法與不同身體動作的配合,本著形盡其能,揚長補短的原則設計出不同的精彩動作組合及整套動作結構。


  使劍術的演練能盡情地表演劍的輕捷活變之長,以身法,步法閃展靈活多變補劍之短,突出持短入長之妙,這樣就給教練員,運動員提供了無限的創作空間,從而使劍術套演練的運動形象更加生動,風格更加突出.

  3、剛柔得體,韻度自如

  運柔為剛,剛柔相濟,這是由劍的形制特徵所決定的劍術技法中勁力規律的重要原則,在演練和訓練中必須刻意追求,加以表現.

  而勁力的剛柔與肌肉的張弛,發力的輕重,快慢,動作的伸縮起落,進退轉換等密切相關,造成了劍術演練運動節奏,氣氛的生動變化.古劍諺語”似鳳翱翔偕宮商”,形容並說明了劍術運動應似飛鳳翱翔天空並富有音樂的旋律.

  劍的擊法有;劈、刺、點;撩、崩、截、抹、穿、挑、提、絞、掃等。劍術的特點是:輕快敏捷、瀟灑、飄逸,有"劍走美式"、"劍如飛風"之說。

  為了滿足當時攻防殺戮的需要,練劍習藝在當時有著最廣泛、最普遍的基礎。劍術在不斷的訓練過程中出現了程式化的趨勢,這便是劍術套路的雛形。

  劍術起源與古代人類的戰爭行為。在中國,劍術大盛於戰國時期,因為戰車逐步退出戰爭,步兵成為主要力量,隨之劍也成為了主要的武器之一。

  西方則是在古羅馬時期盛行起來。這時期劍術的特點是簡練實用,劍器以硬的重劍為主,以腰—臂發力,刺砍為主要攻擊手段,格擋為主要防禦手段。

  漢代出現環首刀以後,刀在軍陣中替代了劍,以後在中國逐步發展出個人格鬥的近古劍術,這種劍術以手腕發力,每次出手都可以用不同劍法***劈、抹、撩等***連續發出多次攻擊。

  而且防禦採用以身法躲閃為主,取消了格擋,所以速度非常快,可以說極盡了個人格鬥的特點。

  歐洲中世紀以後的劍術和中國劍術有類似之處,但是因為社會環境的差別,不是俠客使用而是貴族決鬥使用,所以仍然以格擋為防禦手段,雖然比重劍快了以些,但是不能和中國劍術比。至於日本劍術其實是刀術,以劈砍為主。

  現代劍術發展到今天並不是非常順利的,從劍術的萌芽到今天的發展狀況表明,劍術運動經歷了時間的考驗。

  新中國成立以來,武術作為民族體育專案,在挖掘、整理、繼承的基礎上,得到空前的發展,出現了大面積群眾性練武高潮。劍術作為重點武術專案,更是備受人們的喜愛,其內容不斷豐富發展,技術日益充實提高。

  現代劍術以套路為主要形式,其特點是輕盈敏捷,優美瀟灑,氣勢流暢,靈活多變,剛柔相兼,吞吐自如。

  武術諺語素有“刀如猛虎,劍如飛鳳”,“劍定美式”的說法。劍術以鮮明的武術特點,良好的健身作用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愛好者。

  古代的劍術多用於戰爭,也有用於表演的,如項莊舞劍,那時候的劍術重攻擊力,殺傷力,說白了就是殺人的,而現代的劍術多用於競技和表演,注重靈巧性,觀賞性.殺傷力大不如古代.所以的認為古劍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