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制度中的監督體系是什麼

  企業管理制度通常實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階經理人員組成的相互依賴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並有效運轉。什麼是企業管理制度?企業管理制度中的監督體系又是什麼意思?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企業管理制度中的監督體系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企業管理制度

  企業管理制度***Management Systems***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是對企業管理活動的制度安排,包括公司經營目的和觀念,公司目標與戰略,公司的管理組織以及各業務職能領域活動的規定。

  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員工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共同須遵守的規定和準則的總稱,企業管理制度的表現形式或組成包括企業組織機構設計、職能部門劃分及職能分工、崗位工作說明,專業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單等管理制度類檔案。

  企業因為生存和發展需要而制定這些系統性、專業性相統一的規定和準則,就是要求員工在職務行為中按照企業經營、生產、管理相關的規範與規則來統一行動、工作,如果沒有統一的規範性的企業管理制度,企業就不可能在企業管理制度體系正常執行下,實現企業的發展戰略。

  烽火獵頭專家認為企業管理制度是實現企業目標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為員工行為規範的模式,能使員工個人的活動得以合理進行,同時又成為維護員工共同利益的一種強制手段。因此,企業各項管理制度,是企業進行正常經營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種強有力的保證。優秀企業文化的管理制度必然是科學、完整、實用的管理方式的體現。

  

  企業管理制度監督體系:通過稽核,提高執行力

  通常講到執行力,是被迫的使我們每一個人要把應該做的事情執行起來,被迫記住這句話,被迫使你提升執行力。首先將通過稽核專員的稽核來使我們每一個人的工作計劃達成率提高,這僅針對我們做還是沒做,還沒有考慮到我們所做事情的質量或效果。

  企業管理制度監督體系:通過稽核,發現問題、讓問題無處可藏

  我們企業裡面第一件事要做的是打假,打假不僅是一些假資料、假動作;還包括企業裡通常發現不了的問題,在很多情況下問題被掩藏掉了,或者是我們還沒有把問題的真相找到。所以我們要通過稽核、通過檢查讓問題真實的暴露出來。

  企業管理制度監督體系:通過稽核,客觀公正處理問題、劃分責任

  通過稽核發現問題,同時必須要對問題進行處理和進行責任的劃分。稽核體系的建立,最終是一定要讓責任人為此買單,而責任的劃分,必須保證客觀、公平;例如在《品質管理制度》中涉及到賠償的地方,把公司從一級到六級的所有的人員都列入到這個賠償的範圍裡,也就是說有可能我們的一個員工所造成的損失,最終要追究到總經理頭上去。所以根據賠償責任劃分標準、按照不同的賠償比例,即使在無法瞭解真相的時候,也會按照不同的比例去劃分責任。

  企業管理制度監督體系:通過稽核,促進目標、計劃的達成

  這裡講的計劃更多的是指公司經營和管理的工作計劃,通過稽核、通過檢查、通過監督確保公司年度目標和我們的月度、周度、日度的工作計劃有效達成。

  企業管理制度監督體系:通過稽核,促進流程、制度的落實

  企業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制定了許多管理制度、工作標準,這些流程是企業管理中的基本法。雖然每個企業都希望制度的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地執行,但往往由於新人的加入、不能堅持等原因,導致企業的標準化工作效果甚微。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有惰性的,當人遇到流程、制度約束,當你自己很不舒服很痛苦的時候,就需要通過稽核,這樣一股外力促使你一定按照流程制度來執行。有了流程制度的落實最終你的目標、計劃達成才有保障。如果計劃達成並不按照我們的流程制度運作得到的,恐怕這種達成也只是偶爾為之吧!試問2014年、2015年呢?

  企業管理制度監督體系:通過稽核,形成內部制約機制和控制體系

  企業中,既有一張看得見的行政控制網,還有一張看不到的制約控制網,制約控制體系是在行政控制網範圍以外的一套管理模式,由於它的隱蔽性和每個人身上具有的人情,在管理中並沒有引起管理者的太多注意。就算企業有上述兩套控制體系存在,也多半會因為企業自身原因致使兩套體系不能緊密結合,縫隙太大,不能發揮同力作用。通過稽核體系的匯入將企業兩套體系進行重新組合,將內部制約和控制變成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

  企業管理制度監督體系:通過稽核,打造人才培養基地,為公司輸送人才

  通過稽核為公司輸送人才,輸送什麼樣的人才呢?作為稽核人員,以前可能是部門經理、也可能是職員,甚至是一名現場的作業人員,但這些都不重要,只要你在稽核的崗位上真正的把整個公司的流程制度包括年度經營計劃、工作計劃、年度預算等全部瞭解清楚之後,你就可以在公司做真正的高層了,就是“批量的培養總經理”。

  企業管理制度監督體系:通過稽核,關注過程、控制細節

  這幾個字的重點就是在過程中反覆強調細節。

  企業管理制度監督體系:通過稽核,形成雷厲風行的執行文化

  很多公司的企業文化有一條是:“絕不找任何藉口”,用我的理解就是雷厲風行;執行的核心:就是說到就要做到。當出現問題時,首先從自己開始查詢原因,當需要承擔責任時,首先想想自己有哪方面的過錯,而不是把問題或者責任推給別人。在企業裡,我們必須要打造出這種文化:就像軍隊一樣。

  企業管理制度監督體系:通過稽核,解放領導

  在稽核體系建設中,最終的目的讓每一個人學會檢查,學會互相檢查;讓領導脫離我們日常事務的處理,當人人都能在流程體系下進行自我與相互檢查時,目的就達到了,領導從日常的事務中脫離出來,做領導該做的事情。在澤亞企管輔導的專案調研報告裡面寫過一句話:“各級領導都在降級使用”,大家還記得嗎?領導做的不是領導的活,領導乾的不是領導的事,領導天天去解決異常問題,變成了救火隊長。所以我們2013年通過體系打造讓領導真正的能成為嚴格意義上的領導,做更重要的事情。

  企業管理制度發展現狀

  強制制度

  麥格雷戈的“X理論”以及泰勒的“經濟人”假設認為,人天生是懶惰的,沒有責任心,只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而勞動,甚至不願意工作。在這種理論的影響下,管理者在制定管理制度時,也只會考慮到以怎樣的方法強迫員工進行勞動。所以,在工業經濟初期,管理制度是強制性的“硬”要求,嚴格規定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甚至對員工完成某項工作的動作都有要求。這種程式化的管理制度完全沒有對員工的關心,只是一味地以提高生產效率為目的,員工迫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也只能服從這種強制制度。

  約束制度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周圍環境的改變,員工漸漸會反抗過於苛刻的制度,爭取自己的權利。相應地,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修改的制度,出現了“軟化”的趨勢。正如“人際關係之父”羅伯特·歐文提出的改善工作條件、制定童工法、縮短工作時間等管理方法,都是前所未見的。可以明顯地看到,這些措施的提出,已經不再把人當作“經濟人”,而是一種“社會人”來看待了。此時的管理制度已經開始對人本身有了關心和思考。

  現在國內大多數企業都是採用這種“胡蘿蔔加大棒”的管理制度。從員工來看,管理制度就是一隻無形的手,約束他們的行為,若有違反便會受到處罰;但另一方面,員工對這種約束制度並不是特別牴觸,制度中也有對人際關係的關注和對勞動環境的改善。從管理者的角度而言,管理制度對員工的約束不能過緊,否則會如強制制度那樣壓榨員工,使員工心存不滿。此時的管理者不再把人和機器等同,管理制度也不會像機器的使用說明書那樣嚴格教條了。可以說,現在的這種約束制度在管理制度上還是有一定的軟化的,但無論從力度還是範圍的角度看,都有一種“杯水車薪”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