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拉傷如何治療

  肩關節損傷指因肩部各組織包括肩袖、韌帶發生退行性改變,或因反覆過度使用、創傷等原因造成的肩關節周圍組織的損傷,表現為肩部疼痛。那麼下面小編就帶你去看看有什麼呢!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哦!

  肩部拉傷發病原因:

  1.年齡因素:中老年是肩關節疾病的好發人群。隨著年齡增大,肩部各組織包括肩袖、韌帶發生退行性改變,其組織彈性逐步喪失,變得僵硬,從而更易受傷;

  2.反覆過度使用上肢:是肩關節疾病的常見致病因素。尤其從事需要反覆上舉動作職業的人群以及需要過頂動作的運動員,例如棒球、排球、網球和游泳

  3.創傷:是年輕人肩關節疾病的首要致病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其他疾病***例如胸部疾病、膽囊、肝臟、心臟疾病或頸椎疾病***也可導致肩部疼痛。

  肩峰下撞擊症

  疾病介紹肩峰下撞擊症被定義為“與喙肩弓前緣直接接觸而產生的肩袖機械性刺激症狀”,是中老年肩痛中最常見的病因之一,遠超過傳統認為的“肩周炎”。 此時的肩痛起源於肩峰下間隙。

  發病原因

  哪些因素可導致肩峰下撞擊症?

  1.外傷,跌倒手撐地造成肩峰與肱骨頭撞擊;

  2.反覆過度的上舉過頂動作,患者可能在工作或娛樂活動中需要反覆進行上臂外展上舉動作***如油漆牆面、擊打網球等***;

  3. 解剖因素,鉤型肩峰或骨贅形成;

  疾病診斷

  1.通常在外展、觸控、上舉、投擲時出現疼痛;

  2.可伴有夜間疼,嚴重時可影響睡眠;

  3.疼痛通常出現在肩關節前外側,患者常抱怨患側肩關節夜晚側臥時受壓加重疼痛;

  4. 患側肩關節主動活動度可下降,但被動活動度基本正常;

  5.特殊的檢查包括Hawkins徵和Neer徵陽性,擠壓肩袖和肩峰下滑囊,再現撞擊症狀。

  6.岡上肌出口位X片可發現肩峰前外角骨贅形成或鉤型肩峰或韌帶肥厚;

  7.如果懷疑肩袖損傷還需要進一步查MRI。

  疾病治療

  保守治療可採用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理療、冰敷、冷凍療法、肩峰下區域性封閉等治療以減輕疼痛和炎症。保守治療6個月以上無效者,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工作時,可以考慮行關節鏡手術包括肩峰下滑囊清理和肩峰成形術。

  肩袖損傷

  解剖功能肩袖包括岡上肌腱、岡下肌腱、小圓肌腱和肩胛下肌腱,均起於肩胛骨,止於肱骨近端,包繞並維持肱骨頭的穩定,控制肩關節的旋轉。在肩主動抬起過程中,肩袖肌通過下壓肱骨頭使得上肢抬起,而肱骨頭仍位於關節盂內。

  發病原因

  1.急性創傷,如跌倒、投擲、上肢牽拉等;

  2.反覆過度使用,如從事需要上舉過頂動作的職業以及上肢過頂運動,例如棒球、排球、網球和游泳;

  3.解剖因素,鉤型肩峰和骨贅形成,摩擦擠壓肩袖,造成慢性磨損撕裂;

  4.老年肩關節脫位患者也可損傷肩袖;

  5.與年齡相關的退行性改變,肩袖組織脆弱,血供減少,多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6.其他病因,抽菸,糖尿病,風溼與類風溼,骨關節炎……

  臨床表現

  1. 反覆發作的肩痛,嚴重者有夜間痛,影響睡眠,不能向患側睡;

  2.疼痛主要位於肩部前上方,沿上肢外側向三角肌止點放射;與關節活動有關;

  3.肌肉力量下降,特別是試圖舉起上臂時力量減弱;

  4.關節活動度可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疾病診斷除病史、臨床症狀外,X片可顯示肩袖損傷的間接徵象,包括鉤型肩峰,肩袖止點的變化,肱骨頭位置上移等。B超或MRI檢查診斷正確率達95%。

  疾病治療

  1.肩袖損傷後自身無法癒合,因此對於全層損傷的運動員或年輕人群,或損傷後肩關節功能嚴重缺失者,選擇微創的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

  2.中老年患者、部分損傷或症狀輕微的小撕裂可行保守治療。給予非甾體抗炎藥、理療、肩峰下區域性封閉等以緩解肩部疼痛。

  3.部分損傷保守治療6個月無效時,可採用手術治療。如果損傷超過50%厚度,修復肩袖。如果不超過50%,可行肩袖清理。

  4.採用保守治療期間及術後早期,避免肩關節過度活動,避免撕裂程度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