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醫學貧血的畢業論文

  在醫學領域中,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低於正常範圍下限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現代醫學模式在分析老年人貧血中的應用

  關於老年性貧血發病因素的報道並不少見,多數都是從慢性胃腸道疾病、營養不良及腫瘤性疾病的方面加以分析。這些研究對於我們單從生物學角度來分析老年人貧血的病因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當代老年人的貧血,僅從生物學角度來分析已經顯得不夠全面,沒有從社會-心理-生物這樣的現代醫學模式來全面、深入地加以探討,因而不能主動地指導老年人貧血的防治。我們的這個研究課題,旨在運用社會-心理-生物現代醫學模式,對老年人貧血的發病因素加以分析,以便今後更加主動、全面、深入地進行老年性貧血的防治工作。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物件

  1998年1月~2005年12月間,對以“貧血原因待查”或以其他症狀待查入院、但整個診療過程主要是圍繞“貧血”這個主題、年齡大於60週歲的患者作為研究物件。具體要求:有貧血的症狀和體徵;血紅蛋白<110 g/L***男女相同***,並且對處於臨界狀態的患者至少複查兩次以上均低於這個標準值;排除水腫等因素所致的假性貧血,明顯外傷出血、痔瘡出血、已知的惡性腫瘤晚期及腫瘤相關治療伴發的貧血不在本研究之列。患者意識不清、智障、痴呆等不能正確提供病史者也作為排除條件。

  1.2 研究方法

  對於符合本課題探討物件的患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①根據調查設計內容詢問患者的婚姻狀況***有無健康的老伴***、家庭生活方式***獨居/與子女一起***、社會地位***幹部/知識分子/普通工人/農民***、生活態度***樂觀向上/悲觀厭世***、生活習慣***自然普通飲食/明顯偏食/特殊習慣和嗜好***及經濟狀況等社會和心理狀況;②全面體格檢查,重點檢查面板、黏膜、鞏膜、淋巴結、肝和脾、骨和關節等。實驗室檢查重點為血細胞多引數分析,骨髓象及幼紅細胞鐵染色,尿常規和糞常規及其隱血,肝腎功能***包括膽紅素***,甲狀腺功能,血清鐵蛋白、葉酸和維生素B12 的放射免疫分析等。其他檢查包括胃鏡、腸鏡、消化道鋇劑造影、腹部B超或彩超、CT及MR等。

  2 結果

  2.1 病種分析

  7年間共收入住院或門診診療、符合上述研究條件的貧血患者426例,85例病史資料提供不全或因故自行中斷系統診療。資料完整的341例中確診為原發於骨髓造血異常32例,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16例***純紅細胞再障1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12例、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2例和低增生性白血病2例。惡性腫瘤相關的貧血34例,包括胃癌16例、右半結腸癌7例、小腸腫瘤5例和骨髓腫瘤浸潤所致的骨髓病性貧血6例***淋巴瘤1例、肺腺癌4例和前列腺癌1例***。良性疾病所致慢性失血性貧血18例,包括鉤蟲病性貧血8例、消化性潰瘍5例、腎性貧血3和腸息肉2例。其餘257例為以營養不良為主所致貧血。

  2.2 營養不良性貧血的社會和心理因素分析

  在341例老年性貧血當中257例與營養不良有關,佔75%。具體分析營養不良的原因:①真正經濟困難者只佔22%***57/257***,有提前下崗而原工作單位破產、又未辦養老保險的;也有多子女下崗需要老年父母提供生活支援而致經濟拮据的;還有少數無經濟來源的孤寡老人等。②慢性胃炎***淺表性和萎縮性各約佔一半***38%***98/257***、胃大部切除術後及小腸切除術後分別為12例和3例。這98例慢性胃炎中65例幽門螺桿菌陽性。③因恐懼高脂血症和動脈硬化而導致長期素食者高達26%***67/257***,這方面尤以女性知識分子相對多見***佔45例***。④原有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及慢性腹瀉性疾病者佔6%***15/257***。⑤喪偶獨居佔2%***5例***,這5例均為男性,且往往對生活比較悲觀,無有益愛好。另外,有16例***6%***有過分嗜茶的不良習慣及7例家中無鐵器餐具,這23例分佈在上述諸病因中,未再單獨計算比例。

  2.3 營養不良性貧血的發病因素分析

  257例營養不良性貧血中以缺鐵為多,佔148例***58%***,BCA示Hb及MCV減低,RDW增高,骨髓幼紅細胞明顯增生,鐵染色消失或減少,少數伴有白細胞及血小板輕度減少,血清鐵蛋白<12 μg/L。單純葉酸缺乏者51例***20%***,單純維生素B12缺乏者32例***12%***,葉酸和維生素B12同時缺乏者26例***10%***。葉酸和***或***維生素B12所致巨幼細胞性貧血,BCA示Hb降低、MCV增高,約半數的患者同時有白細胞和血小板不同程度的減少,骨髓幼紅細胞明顯增生,可見一定比例的巨幼紅細胞,部分病例可見血小板及白細胞也呈巨幼改變。血清葉酸<12 μg/L,維生素B12<12 μg/L。此外,有38%***41/109***的巨幼細胞性貧血患者出現輕至中度的黃疸,實驗室檢查表現為血清總膽紅素及間接膽紅素增高。

  3 討論

  老年性貧血的定義尚不明確,一般高等院校教材規定成年男性Hb<120 g/L、女性 Hb<110 g/L,稱為貧血[1]。這種男女差別適用女性為育齡階段,是由於月經和體內性激素對造血的影響所致。進入更年期以後的老年階段,生理性內分泌影響較小,並且老年人的骨髓造血功能和其他器官的生理功能一樣也在減退,所以老年貧血的標準男女不再區別,而以張純等提出的小於110 g/L為標準較為合理[2]。老年人貧血表現往往比較隱蔽、症狀不典型、並且往往與其他疾病相伴發,所以老年人貧血特別容易漏診或誤診[3]。一般人對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較為重視,往往忽視了進展相對緩慢的以貧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已有學者分析了老年人貧血的病因[4],多數是因缺鐵,其次是巨幼細胞性貧血和再生障礙性貧血。而這些貧血的基礎性疾病有一半以上直接或間接與胃腸道疾病有關[5],本文研究結果也與這些文獻資料類似,提示防治老年性貧血要積極防治胃腸道等疾病。

  我們對老年性貧血患者的社會和心理因素進行了初步分析,真正經濟困難所致的營養不良性貧血約佔1/5,這些患者主要見於自然條件較差、經濟欠發達的邊遠農村和企業破產倒閉、沒有養老保險、多子女同時下崗的城市老人,他們往往文化程度較低、沒有特殊技術專長,所以很少有補充性經濟來源。這部分患者貧血的預防,在農村要靠國家“三農”政策的落實和農民自身素質的提高,在城市則要靠社會保障機制的不斷完善和優化。

  喪偶獨居的老年人發生的營養性貧血主要與其獨立生活能力較差和飲食搭配不當有關,喪偶老人的子女及全社會都應尊重老人的意願、支援老人再婚,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這對預防包括貧血在內的多種疾病都有益處。心理因素在老年人營養不良性貧血的發病中佔26%,主要與這些患者原有的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膽囊等疾病有關;或者有這些病的家族史;或者擔心發胖等,過分相信“病從口入”的理念,嚴格控制“***”關,多年以素食為主,最終導致營養不良性貧血。防治這些患者的貧血要教育他們合理、均衡地攝入營養物質。還有部分患者聽信一些毫無道理的所謂“科普”宣傳,如長期洗胃、洗腸,嗜茶廢食等。

  總之,我們認為老年人貧血的發病率較高,表現不典型,容易漏診或誤診,應引起重視。除了骨髓造血功能異常所致的AA和MDS以外,對老年性IDA患者要特別注意胃腸道腫瘤等疾病的檢查和治療。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在老年人貧血的發病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指導患者並向所有老人宣傳正確、合理的膳食方法。

  [參考文獻]

  [1]葉任高.內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586-590.

  [2]張純,彭孝廉.老年人貧血診斷標準的探討[J].臨床血液學雜誌,2000,13***5***:26-27.

  [3]謝元芳,潘麗萍,李承榮.604例老年人貧血臨床分析[J].臨床薈萃,2001,16***9***:402.

  [4]王力堅,李雪,李婷婷.老年血液病病因[J].臨床軍醫雜誌,1999,27***1***:42.

  [5]方誌堅,李德津.以貧血為首發症狀消化道腫瘤94例臨床分析[J].實用腫瘤學雜誌,2002,16***2***:133-134.

  [6]王海琴,韓卓輝,霍繼榮.老年人缺鐵性貧血的消化道疾病病因分析[J].中國醫師雜誌,2004,6***6***:809.

  篇2

  淺析溶血性貧血護理

  【摘要】 溶血性貧血***hemolytic anemia***是指紅細胞遭破壞致使其壽命縮短,且溶血程度超過骨髓造血代償能力時所引起的貧血。臨床表現特點是貧血、黃疸、脾腫大、網織紅細胞增高,骨髓幼紅細胞增生。當骨髓造血功能足以代償紅細胞的破壞時,可不發生貧血稱為溶血性疾病。

  【關鍵詞】 溶血性貧血 護理

  【臨床表現】

  溶血性貧血表現與起病緩急、溶血程度及溶血場所有關。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一***急性溶血

  起病急,如血型不合輸血。早期表現腰背四肢痠痛,且逐漸加重,伴頭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寒戰高熱等。這些表現是由於紅細胞大量破壞後分解產物對機體毒性作用所致。急性溶血主要在血管內溶血者可出現血紅蛋白尿,患者多有明顯貧血、黃疸。嚴重溶血可引起周圍迴圈衰竭、休克,溶血產物可造成腎小管細胞缺血壞死及管腔阻塞,最終導致急性腎衰。

  ***二***慢性溶血

  起病緩慢、症狀較輕,可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和黃疸,肝脾多腫大,在疾病過程中常可併發急性溶血。由於長期高膽紅素血癥,可合併膽石症和肝功能損害。

  【主要護理措施】

  1.病情觀察

  密切注意溶血性貧血患者貧血、黃疸、尿色的變化,詢問患者主訴,瞭解有關檢查結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

  2.休息與活動

  嚴重貧血或正處於疾病發作期應臥床休息,慢性期及輕中度貧血可以休息與活動交替進行,以休息為主。

  3.疾病知識指導

  向病人講述溶血性貧血是指紅細胞受損破裂而溶血,要認識其受損誘因,且必須避免,如患G6PD缺乏症者,不可食用蠶豆,不能服用伯氨喹啉、磺胺類及鎮痛藥,以防誘發本病。上述疾病為遺傳性疾病,不能去根,加強預防誘因可減少發作,不發作時可與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

  4.藥物護理

  糖皮質激素多用於 治療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該藥物使用時間長,應注意副作用,定期測血壓、血糖,觀察大便有無上消化道出血,庫欣綜合徵一般在減藥及停藥後可逐漸消失。

  5.輸血護理

  ***1***避免發生血型不合輸血:輸血前護理人員認真核對配血單姓名、床號、血型。應與血袋紙牌一致。輸血後應嚴密觀察病人的反應。血型不合輸血反應早期表現為腰背四肢痠痛,畏寒發熱、頭痛、噁心腹痛,重者出現醬油尿、血壓降低甚至休克,最後可出現急性腎衰***表現少尿、無尿***。上述症狀輕重與輸入血量有關,故對輸血患者有不適反應,一定要認真對待,可疑血型不合時,應立刻報告醫生,同時停止輸血。對輸血病人發生反應不可掉以輕心,以往不少經驗教訓表明,不重視病人反應,有可能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2***及早發現溶血加重:溶血性貧血患者如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輸血時,即使血型相符,也可能輸入補體或紅細胞而使溶血加重,故在輸血過程中嚴密觀察病人反應,貧血、黃疸是否加重,可疑時,立即向醫生報告。 【健康 教育】

  1.普及疾病常識

  醫護人員有責任將疾病知識向蠶豆病***GGPD缺乏症***高發區人群做廣泛衛生宣教,蠶豆病是由於進食蠶豆後引起該病溶血發作,囑病人不能吃蠶豆及蠶豆製品和氧化***物***如伯氨喹啉、奎寧、阿的平、非那西丁、磺胺藥、呋喃類、氯黴素等***,因為上述因素可誘發溶血發作。加強預防宣傳,可大大減少疾病的發作。另外,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患者忌食酸性食物和酸***物,以減少溶血發作。

  2.教會患者自我護理

  護理人員指導患者依據貧血輕重、每天活動量要適度,以不出現心悸、氣短及過度乏力為宜,合理安排休息與活動;飲食要高蛋白、高維生素食品以保證營養。自覺不適時,要觀察貧血、黃疸是否加重,注意尿色是否加深或呈醬油色,可疑病情加重應及時就診。遺傳性溶血患者應去遺傳門診諮詢,特別是對婚前、婚後的指導尤為重要。

  參 考 文 獻

  [1]陳維英.基礎護 理學.1997.

  [2]陳志哲.陳君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輸血的臨床問題[J].中華內科雜誌.

  [3]安青,安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輸血中應注意的問題[J].山東醫藥,1999,39***11***:12.

  [4]姚爾固.特殊血液病診斷與 治療[M].北京: 科學技術 文獻出版社,2002.24.

  篇3

  淺談溶血性貧血護理

  【摘要】 溶血性貧血***hemolytic anemia***是指紅細胞遭破壞致使其壽命縮短,且溶血程度超過骨髓造血代償能力時所引起的貧血。臨床表現特點是貧血、黃疸、脾腫大、網織紅細胞增高,骨髓幼紅細胞增生。當骨髓造血功能足以代償紅細胞的破壞時,可不發生貧血稱為溶血性疾病。

  【關鍵詞】 溶血性貧血 護理

  【臨床表現】

  溶血性貧血表現與起病緩急、溶血程度及溶血場所有關。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一***急性溶血 起病急,如血型不合輸血。早期表現腰背四肢痠痛,且逐漸加重,伴頭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寒戰高熱等。這些表現是由於紅細胞大量破壞後分解產物對機體毒性作用所致。急性溶血主要在血管內溶血者可出現血紅蛋白尿,患者多有明顯貧血、黃疸。嚴重溶血可引起周圍迴圈衰竭、休克,溶血產物可造成腎小管細胞缺血壞死及管腔阻塞,最終導致急性腎衰。

  ***二***慢性溶血 起病緩慢、症狀較輕,可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和黃疸,肝脾多腫大,在疾病過程中常可併發急性溶血。由於長期高膽紅素血癥,可合併膽石症和肝功能損害。

  【主要護理措施】

  1.病情觀察 密切注意溶血性貧血患者貧血、黃疸、尿色的變化,詢問患者主訴,瞭解有關檢查結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

  2.休息與活動 嚴重貧血或正處於疾病發作期應臥床休息,慢性期及輕中度貧血可以休息與活動交替進行,以休息為主。

  3.疾病知識指導 向病人講述溶血性貧血是指紅細胞受損破裂而溶血,要認識其受損誘因,且必須避免,如患G6PD缺乏症者,不可食用蠶豆,不能服用伯氨喹啉、磺胺類及鎮痛藥,以防誘發本病。上述疾病為遺傳性疾病,不能去根,加強預防誘因可減少發作,不發作時可與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

  4.藥物護理 糖皮質激素多用於 治療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該藥物使用時間長,應注意副作用,定期測血壓、血糖,觀察大便有無上消化道出血,庫欣綜合徵一般在減藥及停藥後可逐漸消失。

  5.輸血護理

  ***1***避免發生血型不合輸血:輸血前護理人員認真核對配血單姓名、床號、血型。應與血袋紙牌一致。輸血後應嚴密觀察病人的反應。血型不合輸血反應早期表現為腰背四肢痠痛,畏寒發熱、頭痛、噁心腹痛,重者出現醬油尿、血壓降低甚至休克,最後可出現急性腎衰***表現少尿、無尿***。上述症狀輕重與輸入血量有關,故對輸血患者有不適反應,一定要認真對待,可疑血型不合時,應立刻報告醫生,同時停止輸血。對輸血病人發生反應不可掉以輕心,以往不少經驗教訓表明,不重視病人反應,有可能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2***及早發現溶血加重:溶血性貧血患者如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輸血時,即使血型相符,也可能輸入補體或紅細胞而使溶血加重,故在輸血過程中嚴密觀察病人反應,貧血、黃疸是否加重,可疑時,立即向醫生報告。 【健康 教育】

  1.普及疾病常識 醫護人員有責任將疾病知識向蠶豆病***GGPD缺乏症***高發區人群做廣泛衛生宣教,蠶豆病是由於進食蠶豆後引起該病溶血發作,囑病人不能吃蠶豆及蠶豆製品和氧化***物***如伯氨喹啉、奎寧、阿的平、非那西丁、磺胺藥、呋喃類、氯黴素等***,因為上述因素可誘發溶血發作。加強預防宣傳,可大大減少疾病的發作。另外,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患者忌食酸性食物和酸***物,以減少溶血發作。

  2.教會患者自我護理 護理人員指導患者依據貧血輕重、每天活動量要適度,以不出現心悸、氣短及過度乏力為宜,合理安排休息與活動;飲食要高蛋白、高維生素食品以保證營養。自覺不適時,要觀察貧血、黃疸是否加重,注意尿色是否加深或呈醬油色,可疑病情加重應及時就診。遺傳性溶血患者應去遺傳門診諮詢,特別是對婚前、婚後的指導尤為重要。

  參 考 文 獻

  [1]陳維英.基礎護 理學.1997.

  [2]陳志哲.陳君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輸血的臨床問題[J].中華內科雜誌.

  [3]安青,安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輸血中應注意的問題[J].山東醫藥,1999,39***11***:12.

  [4]姚爾固.特殊血液病診斷與 治療[M].北京: 科學技術 文獻出版社,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