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方苦蔘聯合化療治療中晚期乳腺癌的臨床觀察

                            作者:馬永全 楊曼春 王輝 杜芳

【摘要】目的 觀察複方苦蔘配合化療治療中晚期乳腺癌的臨床療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將63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32例***與對照組***31例***,兩組患者化療均用TEC方案(多西他賽75mg/m2,表阿黴素50 mg/m2,環磷醯胺500 mg/m2,1d用藥,採用21d為一療程)。治療組加用複方苦蔘注射液靜脈滴注,與化療同時使用,21 d為1個療程。共用3個療程評價療效。結果 治療組24例患者***75%***堅持完成了3個療程,對照組12例***38.7%***,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改善率分別為90.6%和64.5% ***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白細胞下降發生率分別為52.7%和88.2%,噁心嘔吐發生率分別為64.5%和92.7%,脫髮發生率分別為42.6%和81.2%,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複方苦蔘配合化療具有改善骨髓造血功能,防治白細胞減少及減輕化療毒副反應作用,可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中晚期乳腺癌  化療  複方苦蔘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們採用複方苦蔘注射液配合化療治療中晚期乳腺癌32例,並與單純化療治療31例作對照比較觀察,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患者均經臨床影像學及病理學檢查證實為中晚期乳腺癌,均為女性,其中術後復發轉移42例,無手術指徵21例。Karnofsky平分均≥60,估計生存期4個月以上,治療輔助檢查基本正常,有可測量的臨床和影像學指標。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32例,年齡28-63歲,中位年齡44歲;平均病程10個月;非侵潤癌19例,導管浸潤癌13例;Ⅲ期9例,Ⅳ期23例;對照組31例,年齡30-62歲,中位年齡46歲;平均病程11個月;非侵潤癌20例,導管浸潤癌11例;Ⅲ期7例,Ⅳ期24例。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化療方案: TEC化療方案,即:多西他賽75mg/m2,表阿黴素50mg/m2,環磷醯胺500mg/m2,1d用藥,採用21d為一療程。兩組化療患者均預防性使用5-HT3受體拮抗劑類止嘔藥。3個療程評價療效。治療組在相同化療方案的基礎上聯合使用複方苦蔘注射液20ml/次靜滴,每日1次 ***巖舒,振東製藥***,與化療同時使用,21d為1個療程,共用3個療程評價療效。兩組在觀察期間均不使用其他影響免疫功能的藥物。
         1.3 觀察指標
         完成化療療程情況;生活質量,卡氏評分[2]***治療後評分增加>10分為改善,減少>10分為下降,增加或減少<10分為穩定,每月評價1次***;毒性反應,以抗腫瘤藥物急性及亞急性毒性反應分級標準觀察,並確定其藥物相關性。
         1.4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值<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完成化療療程情況
         治療組24例***75%***堅持完成3個療程化療,對照組僅12例***38.7%***完成化療療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生活質量
         治療前治療組評分60分24例,50分8例;對照組評分60分24例,50分7例;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後治療組改善17例,穩定12例,下降3例,總改善率90.6%;對照組改善7例,穩定13例,下降11例,總改善率64.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和對照組白細胞下降發生率分別為52.7%和88.2%;噁心嘔吐發生率分別為64.5%和92.7%;脫髮發生率分別為42.6%和81.2%。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導管上皮的女性常見惡性腫瘤,發病率約***11-80***/10萬,死亡率為***0.7-26.6***/10萬,佔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乳腺癌全世界均有發病,在許多西方國家,其發病率已超過宮頸癌,在婦科腫瘤中位列第一[1-3]。中晚期乳腺癌的治療,化療是一種主要治療手段。TC方案是2009年JClin Oncol發表的USON9735臨床試驗7年隨訪結果推出的方案,結合傳統乳腺癌化療中所使用的蒽環類藥物,對中晚期乳腺癌的有明顯的療效。但該方案有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容易出現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脫髮及消化系統症狀等毒副作用,嚴重時甚至限制化療方案的繼續進行。為了增效減毒近年來我們選用巖舒配合使用,該藥又名複方苦蔘注射液,是由苦蔘、山慈菇、靈芝、何首烏、土茯苓等多味中草藥經現代科學方法提取加工而成的純中藥製劑,其主要化學成分為苦蔘鹼、氧化苦蔘鹼、槐果鹼、槐胺鹼、苦蔘黃酮等。臨床研究發現,苦蔘類生物鹼有較強的抗癌活性[4],同時還有抑制腫瘤擴散,擴張血管,改善腫瘤臟器缺血、淤血的作用,苦蔘鹼能明顯抑制部分腫瘤細胞進入S期,從而抑制其增殖[5],並具有直接殺傷作用。氧化苦蔘鹼對腫瘤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增殖有抑制作用[6],而對正常細胞不產生破壞作用,甚至能升高白細胞激素,增強機體免疫功能[7]。土茯苓有清熱解毒作用,苦蔘可減少化療過程中惡心、嘔吐、黏膜炎的發生[8]。結果顯示, 治療組24例***75%***堅持完成3個療程化療,對照組僅12例***38.7%***完成化療療程。兩者有顯著的差異(P<0.05),在生存、生活質量提高和減輕化療毒副作用方面治療組也明顯均優於對照組。說明覆方苦蔘配合化療具有改善骨髓造血功能,防治白細胞減少及減輕化療毒副反應的作用,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質量。 
參 考 文 獻
[1]Jemal A, Taylor T, Samuels A,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03[J]. CA Cancer J Clin,2003,53***1***:5-26.
[2]孫燕.臨床腫瘤手冊[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32.
[3]曾家耀,蘭碧洋,李振法.巖舒***複方苦蔘注射液***聯合化療治療胃腸道惡性腫瘤的臨床觀察[J].廣西醫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