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科研論文範文

  護理學的發展需要護理科研的支援和推動,都有賴於護理科學研究去探索規律、總結經驗,推進護理學的不斷髮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普外全麻甦醒期護理要點 》

  全麻甦醒期躁動是指患者在全身麻醉停止,手術結束,麻醉甦醒時出現不自主運動、不聽從醫護人員的指令、語無倫次、哭喊或呻吟、企圖拔除身上安置的各種管道等,嚴重時可造成管道脫落,患者自身的意外傷害等不良後果。EA是普外ICU全麻患者術後護理工作中常常碰到的問題,我們對2010年2月~2011年l2月108例EA患者進行觀察,分析相關因素,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有效避免了不良事件的發生。現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10年2月~2011年l2月全麻術後發生甦醒期躁動的患者108例,男84例,女24例,年齡32~78歲,平均45歲,其中45~55歲的有72例。

  胃癌根治術21例,直腸癌根治術23例,腸穿孔修補術8例,膽腸吻合術22例,膽總管探查術14例、睥切除術11例,胰卜二指腸切除術9例,所有手術均為全麻,手術時間>2h,術前患者均神志清楚,無精神病史,無手術禁忌證。

  評價標準:根據患者全麻甦醒期臨床表現進行分級,I級:輕度煩躁,試圖坐起,但能在口頭命令下安靜躺下;II級:中度煩躁,不服從口頭命令,需制動;HI級:

  重度煩躁,試圖自行拔除各引流管,試圖翻身下床,抵抗醫護人員。本組108例患者I級54例,II級49例,III級5例。

  原因分析:

  ①麻醉因素,全麻手術使用的麻醉誘導劑、鎮靜劑和肌鬆劑等無論是成人或兒童,都將增加EA的發生率;

  ②手術因素,普外科的手術創傷大、時間長,常>2h,患者長時間處於被動體位,肢體約束,肌肉痠痛等不適也會引起甦醒期的躁動;

  ③管道因素,普外科的患者具有管道多的特點,本組患者均留置尿管、胃管、腹腔引流管、T管、胰管等多根引流管。據文獻報道],尿管、胃管和氣管插管等刺激也是患者EA發生的常見原因;

  ④疼痛因素,術後切口的疼痛是EA最常見的原因,普外科手術系腹部大手術,切口大。術後疼痛劇烈,患者呼吸、咳嗽、搬運等都會牽扯引起切口劇烈疼痛,使患者在復甦的過程中難以忍受;

  ⑤個體因素,本文發生EA患者中,年齡在45~55歲多見,而且男性多於女性,尤其以內向的男性居多,此現象與流行病學研究結果相似。中年男性一般為家庭的支柱,術前心理壓力大,擔心手術風險、預後情況,醫療費用等問題,心理比較脆弱,可增加EA的發生,而男性大多有吸菸飲酒史,對於手術、疼痛等耐受差,因此其EA的發生率明顯要高於女性。

  護理對策:

  ①做好術前宣教,建立術前宣教制度,即在術前一天到普通病房向患者家屬進行宣教,詳細給患者及家屬介紹ICU的環境和配置、手術相關知識、術後留置各種管道的意義及重要性,帶管可能出現的不適,並同時提出如果患者發生躁動我們可能採取的措施,如保護性使用約束帶等,並簽署“保護性約束同意書”,瞭解患者性格特徵、文化修養、家庭背景及心理狀態,消除緊張增加信任;

  ②安全護理,甦醒期的患者進人ICU後,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吸氧,專人護理,密切觀察生命體徵的變化,並加用床檔防止患者躁動時的出現墜床或意外損傷等,使用網狀露指約束手套約束雙手,其特點可固定患者的拇指,使其不能活動,也便於護士觀察患者約束手的末梢迴圈情況,方便監測血糖,妥善固定各種引流管,避免患者躁動時出現非計劃性拔管;

  ③減少管道刺激,全麻甦醒期氣管導管對咽喉刺激大,患者感到不適而引起躁動,如停止吸氧5rain,SpO仍維持在90%以上,應儘早拔除氣管插管,對胃管不適者耐心做好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留置胃管的意義及自行拔管的不良後果,對甦醒期感到尿管不適者,先確定患者尿管是否通暢,膀胱是否充盈,在排除尿管不通或尿瀦留等情況後,耐心向患者解釋留置尿管的不適及自行拔管的嚴重後果;

  ④鎮靜、鎮痛管理,術後充分的鎮痛、鎮靜,可減少全麻甦醒期因切口疼痛引起的躁動,一般選擇止痛泵靜脈持續給藥,鎮痛效果不佳時,應選用短期的鎮靜、鎮痛藥物,我科使用鹽酸右美託咪定***艾貝南***鎮靜效果較好,它起效迅速代謝快,不在體內殘留,也不會對呼吸造成抑制醫|學教育網整理,但對血壓的影響較大,在使用時應嚴密監測患者的血壓、呼吸、瞳孔變化,鎮痛藥物選用酒石酸布托啡諾注射液***諾揚***,該類藥物起效快,有促進睡眠的作用,對呼吸抑制影響小;

  ⑤改善環境、舒適護理,ICU應整潔、安靜、溫溼度適宜,醫護人員在操作和工作的過程中切忌大聲喧譁、動作粗魯,做到“四輕”走路輕、說話輕、操作輕、關門輕,儘量減少心電監護、呼吸機等各種儀器報警等的噪音。

  2.結果:

  對本組108例患者在全麻甦醒期出現不同程度的躁動給予原因分析,採取相應的護理對策。I級患者中有50例躁動症狀消失,能配合治療;II級患者中有48例躁動明顯減弱,不需制動,能服從口頭命令;III級患者中有3例在給予艾貝南鎮靜後好轉。

  3.討論:

  全麻甦醒期發生躁動的原因很多,很難完全防治其發生。普外ICU作為專科ICU,患者有其自身的專科特點,作為ICU的護士應仔細觀察病情,嚴密監測生命體徵,充分了解患者的高危因素,儘量減少各種誘因,對躁動患者合理分析原因,制定相應護理計劃,遵醫囑安全鎮靜鎮痛,可減少患者在全麻甦醒期發生躁動,也可以避免因躁動給患者造成的不良後果和危害,提高患者甦醒期的安全陛。

  篇二

  《 觀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及護理措施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見的臨床急診之一,由於是急性出血,因而對搶救的及時f生要求很高,否則可能會因為搶救不及時危急患者的生命。並且,急性上消化出血的患者進過成功搶救以後,還需要進行較為密切的臨床觀察和護理,才有會痊癒。對醫院而言,想要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癒率,就必須要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和精心的護理。

  1、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Ol1年8月~2o12年8月,我院共收治4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32例,女8例,年齡26~70歲,平均42歲。

  十二指腸潰瘍出血l7例,胃潰瘍出血12例,食管靜脈曲張8例,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3例。使用的治療方法有:外科手術療法、抗休克和支援療法、選擇性血管造影介入治療以及經內窺鏡區域性病灶止血法,對患者進行臨床觀察及內科護理。

  臨床觀察:

  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徵是否正常:消化道出血的早期症狀主要是血壓正常,但心率失常、脈搏加快、飢餓口渴,出血量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會出現血壓下降、脈搏較弱、脈壓差逐漸縮小、呼吸困難等症狀。因此要密切監測患者的血壓、呼吸、脈搏、體溫等生命體徵。

  觀察患者的出血的情況以及便血的性質:消化道出血>60ml即出現黑血;出血的部位在幽門以下,出血的表現為黑便,幽門以上的出血表現是嘔吐咖啡色液體或者鮮血。黑便稀薄並且次數多,反覆吐血,表示可能會繼續出血,而且量大。如果出血量比較大,大便會呈鮮紅色或者暗紅色。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容易出血反覆出血的情況,因此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出血情況,觀察是否有再出血的跡象。

  觀察患者的神志及四肢情況:上消化出血患者出血量超5%,就會出現頭暈眼花、口渴的現象,出血量超過20%,就會出現躁動不安、面無表情、意識不清、四肢冰冷甚至昏迷等症狀。

  觀察患者的尿量:尿量能夠反映患者全身的迴圈狀況和患者腎血流的情況,因此要觀察24h的出入量,如果低於30ml/h

  表示不在正常範圍以內。

  觀察患者腹痛的情況:如果患者出現腹痛突然加劇的情況,可能是合併消化道穿孔,要及時進行進一步的檢測和判斷;如果患者腹部出現陣發性的絞痛的情況,有可能會引發幽門梗阻,因此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腹痛的性質與程度。

  內科護理:

  急救護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必須要臥床休息,並且保持下肢稍微抬高的平臥的姿態,這樣有利於保持呼吸的暢通;為防窒息,嘔吐時要將頭部偏向一側;要及時吸氧並且禁食。

  及時補充血充量:要快速建立兩條靜脈通道以迅速給患者補充血容量,同時要對患者的中心靜脈壓進行監測,控制輸血的速度和數量,以免因為輸血太快或太多而引發心力衰竭或肺水腫等其他病狀。

  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護理:在插管前要檢查是否有漏氣的現象,在插管的過程中要觀察患者的神志與面色,插管後保持胃氣囊壓力在50—70113111Hg***1mlnng=0.1333kPa***以內,而食管氣囊壓力則是35~45IYI1TIiigZ.內,還要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和量醫|學教育網整理,在置管24lal~A後要把氣囊的氣體放出,否則很可能會因為壓迫太久而致使黏膜壞死口。

  止血後的護理:患者在成功止血以後,一方面要密切觀察病情,另一方便要加強各方面的護理,例如,飲食護理,健康合理的飲食有助於幫助患者恢復,反之不恰當的飲食可能會使病情再次惡化,患者止血24lal~A後,根據情況可食用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注重蛋白與維生素的補充,少食多餐,儘可能減少胃蠕動;患者病情穩定以後可慢慢增加一定程度上的活動,提高免疫力。

  出院後的護理指導:為了加強預見性護理的認識,要讓患者及患者的家屬多瞭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知識,減低再次出血的概率。囑咐患者及其家屬,如果出院以後,在安靜的狀態下出現心率加快、頭暈心悸、胃部不適等症狀,最好來醫院就診。

  2、結果:

  治癒24例,好轉15例,無效1例,有效率達92.5%.

  3、小結: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發突然,變化非常快,容易導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必須及時進行搶救和處理。要明確患者出血的原因和部位,估計出血量,然後根據出血量和患者各方面的情況來判斷輸血的量和速度,同時觀察患者的出血的情況以及便血的性質,判斷有無再次出血的跡象,有效的搶救和細緻內科護理是治癒患者關鍵,使患者轉危為安,但還要進行進一步的護理,注意對患者進行心理、飲食、用藥、活動等方面的護理指導,提高痊癒率,降低發病率和病死率。研究表明,通過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臨床觀察和相應的護理,可以提高治療的效果,減少併發症。

  篇三

  《 老年高血壓病人護理論文 》

  高血壓是中老年常見病、多發病。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病患病率高達39.7%,若不及時治療常導致中風、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並可併發和促進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甚至致殘或猝死。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對當今發病率較高的老年人高血壓病的康復診療及護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分析了臨床護理老年高血壓患者較合理的護理方法,現報告如下。

  1、心理護理、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

  建立良好環境,增強患者對生活的熱愛和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復。發病誘因:過飽飲食、便祕、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大喜大悲、焦慮、憂鬱、偏執、孤獨、情緒消沉等,會使體內兒茶酚胺釋放增多,血壓升高,心率增快,使病情加重。患者要保持情緒平衡,有針對性地對患者存在的各種思想顧慮進行心理疏導,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係,提高信任度,消除其煩惱、多疑等情緒,對高血壓的治療及併發症的出現、進展都有積極的作用。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精神因素與疾病形成的關係,教會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應急方式,學會自我心理疏導調節,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如血壓控制不理想,甚至有併發症或其他疾病,患者常為此感到悲觀失望、恐懼。護理員應以誠相待,需耐心深入地瞭解患者內心世界,理解患者的痛苦,並給予其關懷、鼓勵等情感援助,以消除其較脆弱的情感狀態,讓其保持平和樂觀的健康心理,要消除其信心的不足,能讓其積極的配合治療,提高自控能力以利於最終戰勝疾病。

  2、健康知識指導。

  加強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併發症的處理、服藥的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進行個性化健康知識教育,並且對患者家屬進行示範、指導,針對其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等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防治高血壓病的基本知識,幫助他們建立起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體系,使患者及家屬充分認識到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性,主動地建立起科學的生活習慣。鼓勵和指導患者及家屬積極參與學習並掌握自我保健、自我護理和自我管理的技巧,做到自我控制血壓、定期檢查心、腦、腎等臟器功能及眼底狀況等。根據病情堅持長期合理用藥,以減少和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提高患者維護自身健康的能力,促進其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

  3、合理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祕。

  合理膳食是高血壓病治療的基礎,對控制病情、預防其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意義重大。飲食原則上應以清淡、易消化、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少食多餐飲食為宜,高維生素為主。食物應多樣化,以穀類為主,常吃粗糧、淡水魚、豆製品、禽類、瘦肉、低脂乳,如:多食粗纖維多的芹菜、大白菜、西紅柿、黑木耳、香菇、芹菜、山楂、蘋果、大米等有保健作用的新鮮蔬菜、水果食品,適當增加海產品及含鈣高的食物。忌暴飲暴食,適量飲水,戒菸、限酒,保持大便通暢。

  4、運動作息護理。

  積極適當參加有氧運動,結合血壓的變化及自覺症狀,選合適的運動方式及運動強度,要量力而行。運動方式可以採用比如步行、慢跑、打太極拳、放鬆療法等,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根據患者的自身狀況、在運動中和運動後的感覺,應採取適度的運動量,比如:肥胖者可適當加大運動的強度。避免劇烈的運動後,引起交感神經異常興奮,致使血壓劇增而發生心腦血管意外醫|學教育網整理。鍛鍊過程中,除了自身加強安全意識外,最好同人結伴,防止碰傷、跌倒等事故。清晨交感神經處於興奮時期,血壓易於波動,因此患者起床時應緩慢,先清醒會兒,然後再逐步起床,以防止腦供血驟然下降致暈倒而摔傷。首先可以讓患者幹適度的家務活,鼓勵其參社會活動,如根據其情趣培養個人愛好,如書法、種花、養鳥等;指導其制定個體化作息時間表,睡眠時間要足,以保持運動與休息平衡。

  5、藥物護理。

  用藥原則是:控制劑量,緩慢降壓、堅持長期用藥,即由小劑量開始,逐漸增量。由於老年人多合併有心、腦、腎等器官動脈硬化性疾病,機體整體的迴圈調節機能差,加之機體的總體液量減少,治療時易出現降壓過度,要平衡機體內環境。為此,老年高血壓患者,藥物劑量應從青壯年用量的1/3~1/2開始,通過觀察其反應逐漸加量,2~3個月後收到滿意效果即可。根據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晝夜節律呈雙峰、雙谷的動態變化,其用藥時間最好在6:00、14:00、22:00;同時,考慮不同降壓藥物的作用機理。另外,應讓患者及家屬知曉所服藥物的注意事項、不良作用,以便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另外,鼓勵患者發揮自身潛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軀體痛苦和心理壓力,促進其身心的健康。即使血壓降至正常範圍,也不能擅自停藥,應及時的與醫生取得聯絡,讓其給調整用藥及劑量,以防止停藥後血壓驟然升高,致使病情反覆。如果血壓突然變化很大,很容易導致心、腦、腎等的靶器官損傷。應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

  6、討論。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WTO老年高血壓標準:年齡60歲以上人群,在休息狀態下收縮壓≥140 mm 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90 mmHg.老年高血壓患者是常見的代謝失常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積極防治高血壓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環節,應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指導,儘量避免高血壓誘發因素,配合臨床治療來更好地穩定血壓,防治惡化,最終達到健康護理的目的。

  高血壓病是一種全球性的慢性疾病,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康復護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它要求護理工作人員不僅要有相關理論知識和相應的臨床經驗,還要充當起教育者的角色,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進行健康教育,以促進老年高血壓患者早日康復。另外,要在合理服藥的同時,也要積極治療原發病,注意以遺傳傾向;另外,指導患者做好日常保健,以達到最佳的療效。醫學的發展已證明了高血壓病除了生物學的遺傳因素外,與心理-社會因素有著密切聯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高血壓病的發病率日漸增多,我國將進入老年化社會。因此,護理工作要從患者的生理、社會與心理等多方面進行護理醫學|教育網整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提倡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改進膳食結構,防止肥胖,提倡戒酒、戒菸、並從兒童時期開始預防高血壓。控制高血壓,應當進行觀念更新和戰略轉變,樹立以預防為主,加強心理護理的觀念,把工作重心前移,從以醫療為重點轉向以預防保健、加強心理護理為重點,普遍提高人群的健康知識和保健意識,最終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