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護理醫學論文範文

  以質量求發展,以患者為中心,是醫院遵循的原則和堅守的服務模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醫院護理醫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醫院護理管理措施研究

  [摘要]醫院護理中會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醫療意外,而這些意外都是缺少制度性護理管理導致的,則需要相應的護理制度管理。醫院護理管理措施是根據相關常規護理以及特殊護理知識制定的護理管理制度,其有著事實依據和科學性,能避免一些常見的醫療意外,同時也提高了醫學護理的質量和水平。本文就醫院管理措施的實施與有效性研究進行闡述,旨在為醫院護理管理提供科學依據資料,提升醫院護理管理的水平。

  [關鍵詞]醫院護理管理制度;有效性

  醫院護理管理是一個複雜而需嚴格對待的管理,這不僅關係到管理的依據性以及管理的正確性,還關係到患者的康復效果以及護理人員實施措施的積極性和正確性。近年來醫院護理管理不斷髮展更新,增添了許多新的管理措施,起到了更優的護理效果,但是對護理人員的數量以及護理人員的技術要求更多更高。所以在有限的護理人員情況下,提高護理管理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1醫院護理管理制度的基本要點

  醫院護理管理制度有很多條,每條護理制度都有其針對性。其核心護理制度大致可分為以下幾條:

  1.1搶救管理制度

  主要針對搶救藥物、人員等的護理管理制度,管理目的是提高醫院搶救人員搶救水平以及應對緊急搶救時的處理水平;不僅僅是體現在搶救的流利過程和搶救裝置藥物準備,更重要是體現在搶救的精準及時,效果明顯。

  1.2護理質量管理制度

  這是一個總的護理管理制度,主要是由各級領導對每月或每季度的護理質量進行抽查,然後制定相關提升護理管理質量的方案,由各級科室實施方案。

  1.3分級護理制度

  一般分為特級、I、II、III級護理,相應護理是根據患者病情程度進行護理。特級護理為危重、嚴重病情、大手術等患者護理;I級護理:病重、病危、昏迷、癱瘓、癌症等患者的護理;II級護理:體弱、病重但急症消失、普通術後患者的護理;III級護理:急症病、慢性病、病情較輕或恢復期患者的護理。病情程度由輕到重,護理則會由簡單到密切護理,而且對併發症、護理藥物、護理人員、護理環境等都要求不同。

  1.4查對制度

  護理查對制度一般是遵守“三查七對,一注意”,主要是避免出現操作的錯誤或者操作器材的缺失,同時也查對病人所有護理過程的資訊。其他查對制度也可分為醫囑查對、用藥治療查對、手術室查對,主要是校對相關資訊,防止資訊出錯、用藥治療出錯,保證治療措施和用藥方案正確。

  1.5護理交接班制度

  護理交接班制度不僅僅包括夜班、白班和行政班等的交接,還有交接班時把值班任務以及相關入院病人情況彙報,然後轉交給接班人員。無論是護士交接班還是醫生交接班,都必須交代清楚工作內容以及使用藥物器材清點情況,強調注意事項以及特殊情況。

  1.6執行醫囑制度

  醫囑一般分為長期醫囑和臨時醫囑,是由醫生在給出患者治療方案後製定的一些護理、治療方案及用藥情況等,需要護士和醫生一起執行。一般急救情況下,醫生可以給予口頭醫囑,保證急救的順利。護士執行醫囑需按照醫生的治療方式,徵求醫生的意見,尤其是特殊情況。

  1.7病區管理制度

  一般病區是由護士專門巡視監視的,每天都會有醫生護士查房,詢問病情處理急症等然後給出醫囑。病區管理過程中需要注意感染、病菌傳染的預防措施,要求護士和醫生做好自我保護以及保護病人。

  2醫院護理管理措施的實施

  醫院護理管理的實施,能夠推動醫院護理的發展。

  2.1保障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

  醫學技術和裝置的發展,要求醫護人員的整體質量逐漸提升,醫院在護理管理方面對招收崗位人數的數量在不斷增多的同時對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在學習知識的階段,不僅要學好理論知識,還要掌握好臨床應用。大量的臨床研究資料得,護士的護理時間與護理次數能夠直接影響病人醫源性感染、壓瘡等的發生率,醫源性泌尿系統感染和醫院性呼吸系統感染是比較常見的醫源性感染,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正確護理,能夠直接降低感染的發生率;所以提高醫院的整體治療效果,加強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保障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是十分必要的[1]。目前我國護理人員的數量短缺,早在上世紀50年代很多西方國家就開始採用等級制度與護理措施相協調的方式來解決護理人員短缺的問題,如今我國社會的醫療水平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對護理人員採用的獎罰制度、培訓制度、管理制度等多項措施,在很多情況下解決了護理人員短缺的問題,我國醫院對護理人員的主要實行競爭原則,加強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質量[2]。

  2.2加強護士安全配置

  護士的工作效率直接影響到醫院護理管理措施實施的有效性,加強護士安全的配置,提升醫院文化的整體建設質量。有心理學家指出,相對於物質利益,人們更看重精神方面的激勵。護士在醫院的工作目標除了工資之外,更看重護士在醫院的地位,很多醫院專門為護士提供一些優惠政策,如免費的體檢、護士培訓、慶祝護士節等政策,提高護士在醫院的地位,同時也能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護理人員的安全配置問題是醫院應該加強的方面[3],護理人員要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並經常性的參加專家講座或護理人員培訓課程,能夠使護士的隊伍不斷壯大,同時使醫院的護理管理持續不斷地發展[4]。

  2.3注重後勤

  系統發展醫院護理管理中後勤系統的完善是很重要的,護理人員工作量的繁重程度、醫院的管理工作等與後勤系統的建立密切相關。臨床資料顯示,三級醫院採取的完善後勤保障和藥物管理制度明顯的多於一二級醫院,據分析,三級醫院採取的注重後勤系統發展的措施能夠減輕護士的工作負擔,減少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同時也避免了藥物的浪費。

  3醫院護理

  管理實施的有效性以及其不足之處和改進方案醫院護理管理措施的實施能夠促進醫院的整體質量。醫院護理管理措施涉及到醫院的各方面,普通的醫院護理措施如急救、消毒、藥品和臨床管理等是很常見的一些護理措施,醫院往往對一些比較特殊的護理工作以及醫療檔案的護理管理容易被忽視。

  3.1普通護理

  管理不足之處及改進急救護理管理直接關係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救裝置的完善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前提,有些醫院會出現急救裝置沒有及時檢查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急救藥品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對於急救藥品不全、藥品過期或者藥品擺設不合理的現象要避免,急救人員是急救的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如果急救人員經驗不足、應變能力差、素質低會直接造成患者生命危險。醫院護理管理要加強急救護理管理,嚴格檢查急救裝置和急救藥品,定期對急救人員進行考核,提高急救護理管理的質量。臨床護理人員在對患者護理的過程中要避免態度惡劣、粗心大意、要時刻保持細心地態度,說話溫柔,對患者耐心,減少醫療糾紛的產生。對於醫院的無菌操作護理管理,要嚴格按照規定實施各項操作,防止出現操作不當引起患者感染。

  3.2特殊部門的護理

  管理不足之處及改進手術過程是在嚴格的程式控制下進行的,各項無菌操作必須嚴格進行,但是在手術操作中有些方面容易被忽視,如消毒面積不足、操作流程不正確、汙染器械的擺放不標準等,很容易造成患者感染。供應室的各項操作必須嚴格遵守國家規定,有些醫院由於人員不足、水平有限等原因進行不合規定的操作,造成無菌物品清潔不合理[5]。有些科室出現衛生不乾淨,操作不合理等現象,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對於特殊部門所出現的不足之處,醫院護理管理要加強度相關方面的措施,減少不合理的現象出現,促進醫院護理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3.3醫療檔案護理管理的不足之處與改進醫療檔案雖然是醫療機構的重要管理機構之一,但由於其與臨床工作有區別,很容易被醫院護理管理部門忽視,對於醫院護理管理所出現的不足之處,要及時改善,加強相關方面的護理管理措施,保障醫院護理管理措施實施的整體質量,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4結語

  醫院護理管理措施的實施是護理措施中的重點也是護理進行中的樞紐,雖然目前醫院護理管理還有不足之處,但其在提升護理質量和患者康復效果有著不錯的效果。而且護理管理措施可以利用有限的人力資源來完成大量的護理工作,在促進護理人員積極性和提高護理技術水平方面也有著不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臺北榮民總醫院護理資訊化管理及借鑑[J].護理學報,20149:12-14.

  [2]日本大分大學附屬醫院護理管理見聞及借鑑[J].護理學報,20101:16-18.

  [3]新加坡中央醫院護理管理模式的介紹[J].現代臨床護理,20149:82-83.

  [4]能級對應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在手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誌,20158:63-68.

  [5]分層次管理法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誌,201320:60-61.

  二:基層醫院護理人員能級管理思路

  摘要:護士能級管理保證了基礎護理工作的實施,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在以往的護理模式中,不論學歷、資歷和能力,都承擔相同的責任和義務,未能實現護士人力資源的科學管理,制約了護士專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18]。

  關鍵詞:基層醫院護理;管理思路

  2010年我國衛生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活動,以夯實基礎護理,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1]。可見“護理質量”是護理管理永恆的主題,是護理管理的核心,直接關係到醫療服務質量[2]。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和提高,不僅依賴於完善的護理質量管理體系和有效的質量監控手段,更取決於護理人員的素質和技術質量。因此,護士才是護理質量的主要控制者[3]。而在新疆地區,二級綜合醫院護理人員學歷存在本科、大專、中專等多種層次,且以中專學歷為主體,高學歷護理人才數量明顯不足[4],嚴重影響了基層醫院的護理質量。因此,瞭解基層醫院護理人員能級管理現狀,構建一套系統完善、操作性強的護理人員能級管理模式是目前需要探討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1護理人員能級管理介紹

  能級對應,即按工作職能編制人員,使護理人員的資歷、級別等與之相適應。在注重年資、學歷、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護士的實際工作能力即綜合素質,達到各級崗位與其職能的對應[5]。能級對應原則指將不同能力的人員放在不同的職位上,給予相應的權利和責任,實行能力與職位的對應與適應[1]。近年來,護理人員流動率即流失率較高,低年資護士在臨床一線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護理質量難以保證。因此,護理質量管理品質提升的持續改進一直是護理管理者的聚焦中心[6]。根據我國護理人力資源狀況,提出了新的發展思路和趨勢———護士能級管理模式[7]。能級管理,是通過對人才的分級、職責設定、分層次使用等措施對人力資源管理實施的改革,從而啟用人才潛能、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8,9]。臨床護理崗位選擇合適的人去承擔所規定的各項任務,做到人員的資歷、能力、素質與所承擔的工作職務相適應,才能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10]。護士是患者身心健康的維護者,護士素質對護理工作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作為一名護士,不僅應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和高尚的醫德,還應該具備優秀的心理品質[11]。

  2護理人員能級管理現狀及難點

  2.1國內護理人員能級管理現狀

  國內許多研究也對護理人員的等級劃分進行過探討,如周詠梅[12]採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對450名護理人員進行能級對應相關情況的調查,確立了一套針對三甲綜合性醫院護士能級理論體系。萬蓬[13]等研究得出大型綜合醫院護士等級框架、各級護士准入標準即具體賦權工作內容。據文獻報道,根據臨床護士的知識、態度、技能等方面給予相應的能級崗位,不僅能調動護士工作的積極性,發揮各級護士的最大效能,對穩定基礎護理質量、提高專科護理水平也起到積極推動作用[14]。此外,溫宿縣人民醫院於2011年11月開始嘗試對14個臨床科室160名護士按專業技術水平、能力、學歷、職稱、工作經驗實施分級分類管理,通過三年的臨床實踐與探討,護理服務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護士和患者的滿意度逐漸提升,護士離職率大大降低,但由於地處邊遠少數民族地區,護理人員在學歷、知識層次、對職業的認同感等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實際困難。

  2.2少數民族地區基層醫院護理人員能級管理現狀

  2.2.1人力資源配置不到位

  我國衛生部規定醫護之比為1:2,床護之比為1:0.4,而實際情況相差勝遠。我院編制床位400張,而實際開放床位500張,40~50個病人的科室僅有10~12個護士,每名責任護士要負責8~10名病人。有限數量的護士每日需要完成大量的治療性工作,剩餘時間只能對危重患者進行重點巡視,對一般患者僅僅完成常規治療和護理,要想把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健康宣教做到位,存在很大的難度。

  2.2.2教育層次偏低,基礎理論薄弱

  目前在少數民族地區的二級綜合醫院護理人員的學歷水平起點偏低,主要以中專層次教育為主,後續大專學歷約佔50%~60%,從而導致護士綜合素質普遍較低。同時由於護理人員基礎理論知識薄弱,知識面較窄,缺乏多學科知識,大部分護士工作較為被動甚至機械,僅限於執行醫囑,做常規操作,不出差錯事故,服務態度熱情周到即可。對護理基礎知識及專科知識掌握較為膚淺,缺乏勤奮好學的積極性,求知慾不強,不能學以致用。

  2.2.3人員職稱與實際能力不相適應

  因我區為少數名族地區,住院患者90%為維吾爾族,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我院在招聘護理人員時均按照民、漢各佔50%的比例。而在實際工作中部分民族護士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異,工作能力與職稱、工作年限不相適應,加之又可以生育二胎,造成家庭負擔較重,精力往往不足。

  2.2.4科室管理者有畏難情緒

  護理管理者對能級管理的內涵認識不足,缺乏創新意識,積極性不高,對護理部制定的護士能級劃分使用管理實施方案和護理能級管理績效分配方案沒有認真組織學習、討論而處於應付狀態,存在得過且過的思想。認為這項改革難度太大,基層醫院存在人員不足,民族地區護士綜合素質較低,條件有限而難以開展或擔心作為試點後工作繁瑣且成效不顯著。

  3護理人員能級管理展望及建議

  3.1加大人員招聘的力度,實施動態調配

  合理的護理人員配置是開展護士分層次使用的基礎[15]。首先對全院各科室護理人員的學歷、職稱、年齡、工作年限及民漢比例做一個現狀調查,再根據醫院目前的發展需求及各科室工作量等以確定招聘的人數、學歷層次十分必要。建議相關部門應在保障護理人力的基礎上根據《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要求從年齡、學歷、職稱、民族方面優化新疆護理人力資源結構,加大護理人力資源開發力度[16]。一是通過積極參加各大院校招聘會與網上招聘相結合。同時按程式積極向衛生行政部門反應護理隊伍嚴重缺編的問題,引起政府的重視。二是醫院護理部應根據各科護理工作量、危重病人數量、病人的護理需要,進行人力資源的動態管理,隨時進行調配,使現有的護士發揮最大作用。三是不斷完善後勤保障體系,把護士從非專業的事務中解放出來,節約護理人力資源,增加護士直接護理病人的時數,提高護理質量。

  3.2強化護理隊伍的教育,提升護理人員綜合素質

  完善教育體系,培養不同層次的護理人員的需要。建立從中等到高等的護理教育體系,並逐步普及高等護理教育,增大本科生、研究生比例,提高護理科研水平和專業水準,適應護士能級制的需要[15]。護理部要加大護理人員的在職培訓力度,建立護士分層培訓、考核的長效機制,設定培訓目標。將護士分為普通崗、專科崗、管理崗,然後再根據每個人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知識結構等再細分成輔助崗、一級崗、二級崗和責任組長。同時建立規範化的臨床實訓基地,並配備完善的護理技能操作模具,對各層級護理人員有針對的實施分層培訓,提高了各層級護士的能力,使許多年輕有為的護理人才脫穎而出,各級護士在自我價值實現的同時推動了護理工作的發展。進一步提升了醫院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了人才梯隊建設。

  3.3建立合理的績效分配、考核機制,充分調動人員積極性

  績效考核管理原則,績效考核在科學構建“按崗位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務質量取酬”的分配機制的基礎上,建立臨床護士各層級崗位職責和量化考核標準[17]。為此,護理部制定下發了護士能級劃分使用管理實施方案和護理能級管理績效分配方案,根據護理崗位的工作質量、工作數量、勞動強度、風險責任、患者滿意度等指標綜合進行綜合考核,實現了按崗取酬、多勞多酬的績效分配製度,打破了長期以來“按資排輩”的現象。並將考核結果與晉升職稱、評優評先等相結合。改變原有的功能制排班模式,各病區根據病人數量分成1~2個責任小組,每組設組長1名,組員3~5名,從病人入院、治療、護理至出院均由責任護士管理,對病人實行全程、連續、無縫隙的扁平化護理。中夜班及責任班做到:民、漢合理搭配、高年資與低年資相結合,上級護士指導下級護士的層級管理模式,充分發揮三級護士的榜樣作用。

  3.4統一思想,提高護理管理者認知

  護理管理者在護士分層培訓、使用和管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護理人員層級管理能否取得實效,護士長的作用舉足輕重。護理部牽頭組織全院護理管理者、護士反覆學習相關檔案,解讀實施方案,並召開護士長例會查詢存在的難點及工作的重點,宣傳學習同級醫院該項工作開展的成效。統一思想,提高全院護理人員對層級管理的認識,對提出的疑問給予耐心解釋,使她們樹立信心,克服為難情緒。

  4小結

  護士能級管理保證了基礎護理工作的實施,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在以往的護理模式中,不論學歷、資歷和能力,都承擔相同的責任和義務,未能實現護士人力資源的科學管理,制約了護士專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18]。能級管理激發了護士的潛能,提高了護士的職業滿意度。實現了個人能力、價值與個人利益的有機結合,改變了護士職業發展空間有限、個人價值提升無益的現狀[19]。自從我院實行護士的分層級管理後,各層級護士職能得到明顯提升,護士在操作中更謹慎,更規範,責任心更強,實現了護理人員之間的優勢互補,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護士長的管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使護理工作的內涵質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護理能級管理能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使各級護理人員各盡其責,達到了用人所長、才盡其用的管理效能[20],從而為基層醫院護理人才的培養與使用提供科學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楊雪瑩,許翠萍,葛洪霞,等.無陪護模式病房護理人員能級劃分現狀與展望[J].護理學雜誌,2011,2618:92-94.

  [2]李懷懷,許會榮.加強護理質量控制,持續質量改進[J].家庭護士,2008,62B:452.

  [3]周豔瓊.應用護理質量控制手段管理護士在職培訓[J].護理研究,2008,2210C:2803-2804.

  [4]熱比姑•熱合曼.新疆地區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少數民族護理人力資源現狀研究[D].新疆:新疆醫科大學,2010.

  [5]葉文琴,朱建英.現代醫院護理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37-38.

  [6]王慧芬,賈琦.護士能級管理的實踐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誌,2008,251A:55-56.

  [7]張洪君,駱金鎧.分級管理模式下主管護士能力的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誌,2006,225:60-61.

  [8]張綴琴,吳麗萍.以崗位職責分級的護理能級管理模式實施體會[J].護理與康復,2011,103:249-253.

  [9]趙亦舒,劉曉丹,趙靜,等.基於優質護理服務背景的護理能級管理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6B:1665-1666.

  [10]周詠梅,葉文琴,曹潔.人本原理在護理人員能級劃分研究中的作用[J].解放軍護理雜誌,2009,261B: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