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香腸的歷史

  德國香腸名氣不小,品種也很繁多,肉店裡整根的、成串的、切片的、琳琅滿目。飯館的選單上,腸子也佔著絕對優勢,腸條沙拉、農式香腸、巴伐利亞白香腸、法蘭克福小香腸、血腸、紐倫堡香腸,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隨著世界形勢的發展,土特產這句話眼看著就要逐漸消失了,德國的香腸也跟著亦步亦趨的泛濫著,東西南北方的各路腸子也不只呆在原來的東西南北各自方,在弗萊堡也可以吃到柏林的番茄咖哩煎香腸。德國煎香腸攤業能夠追溯到多遠,想也不過是二戰後恢復時期的事情,只有肉的供應保障了,煎香腸才能應運而生。

  二戰後幾年

  弗萊堡一個叫馬耶爾***Mayer***的人,開創了弗萊堡第一個煎香腸的攤子,就在市中心的明斯特廣場上。後來生意隨著德國經濟的復甦越來越紅火,老馬雅招了過門女婿,繼續經營著弗萊堡的腸子,腸子的隊伍也在不斷地擴大,到今天為止,明斯特廣場上的煎腸攤子一個接一個的熱氣騰騰!當年的過門女婿小馬耶爾,自己都成了三個孩子的爸爸,他和太太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幹著老馬耶爾的本行,直到前不久,才不見了蹤影,大概是退休了吧。馬耶爾夫婦不見了,掛著他們名字的香腸車,依舊每天每的出現在廣場上,一個看上去和馬耶爾先生幾乎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男人,操持著煎香腸的生意,他肯定是馬耶爾三個兒子裡的一個,第三代香腸馬耶爾。

  明斯特廣場

  上各式各樣的攤子林林總總,在那裡賣煎香腸,是一件很有賺頭的生意,只要天氣不是太糟糕,那裡總是堆滿了人。上午剛開張時,買香腸麵包的大都是正在附近上班的工人,穿著工裝邊吃邊和香腸老闆聊天,他們是那裡熟客;隨著太陽的升高,買香腸的人也越來越多,有自己吃的,有買好帶給別人吃的,有買生的自己回家煎烤吃的;天到正午,明斯特廣場的市場即將收尾,卻是香腸生意的頂峰,幾部香腸車前都排著隊,無論是遊客還是當地人,採購、遊覽完畢覺出飢餓,1.80歐元一份麵包夾香腸,外帶煎洋蔥,好吃、簡單、頂飽,邊吃邊欣賞明斯特廣場周圍的人文景色,特有豐富的文化歷史感覺!並且還附有濃濃的國家民族風情與美食文化。

  收進手冊

  可以這樣認為,當你在弗萊堡明斯特廣場吃一分麵包腸子的話,就等於肚子裡多添了文化墨水,中文裡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在弗萊堡就演變成“吃一根香腸,當刮目相看!”難怪香腸馬雅先生是那樣的自豪,因為他的香腸被收進日本的旅遊手冊,還帶著照片呢!常有日本遊客按圖索腸,特地找到他的攤位,先是一陣劈里扒拉閃光照相,然後再咪西一份弗萊堡的腸子。日本人喜歡瞭解別人的文化,擅長拿來主義,這個優點是舉世聞名的,搞不好在日本哪個廣場上,也正賣著弗萊堡的腸子呢!說不定他們的弗萊堡腸子更香,更好吃。慢慢的也會變成日本獨特的一道美食風景線。

  德國香腸品種多

  最有名的是Lange Rot***長紅***,是他們老馬雅家的開山鼻祖。一根紅色的豬肉腸尺把來長,被煎得油亮亮地起著焦皮,吃進嘴裡,肉嫩的溢位汁,皮脆的嚼出聲;臺子上還擺著介末和西紅柿醬,隨你挑選,常常把個吃腸子的人、尤其是孩子們,不是吃得嘴邊掛紅就是掛黃。買“長紅”的人真的很多,是因為它的確比其它的香還是名聲比其它的響?按瑪雅先生自己的驕傲理論,“長紅”是他家老字號,多少年來鐵打的質量帶來金打的信譽,之所以最受歡迎!“可人家就愛買我們家的!我們的肉腸煎得最用心!”馬雅先生驕傲的口氣中摻著一絲無可奈何的哀嘆,當年獨此一家的興旺已經成為歷史啦!明斯特教堂邊上,繼老瑪雅之後,陸續增添了另外三家香腸,共同分享著弗萊堡明斯特廣場的這塊令人眼讒的肥肉。政府嚴格控制著煎香腸業務的牌照,既不會多餘,也不會冷清,14點以後市場結束,四個香腸車攤也不再允許營業,另有一個車攤經營下午的生意。

  上午經營

  以前總為地理位置打架。諾大的一個廣場,人們來自四面八方,似乎談不上什麼規律,排成一條龍的四個腸攤,應該都是左右逢源才是啊,可卻偏偏有著看不見的風水軌道。“憑什麼你老佔據著這塊有利的地盤!即使你開業比我早!既然均為同事,就該利益均沾!”諸如此類的問題經過爭吵之後,沒有居委會,沒有黨組織,他們靠著自己的力量解決了,一個月換一次攤位,公平合理。有心的人才會發現這其中的奧妙,大家看見的是被煎得顏色誘人的香腸,誰會去注意Mayer或是Uhl的攤子換了位置呢。如果正好趕在淡季,又正好被換到最差的位置,香腸老闆就乾脆去休假,下個月再捲土重來,別輕那小小的香腸生意,和西門子公司一樣,都有著自己的生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