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花讀後感

  養花需要足夠的時間與耐心,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讀完老舍的養花作品,大家都有哪些感受,來看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今天,我如飢似渴地讀了現代文學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養花》,感到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這篇耐人尋味的文章主要記敘了作者養花的過程和體會到的種種樂趣,體現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美好思想和高尚情操。

  “幾百盆花,都要很快搶到屋裡,使人腰痠腿疼,熱汗直流。”這句話我深有體會。要知道,在勞動中,沒有苦又怎麼能有甜呢?每一張好成績的試卷,都是通過我們的勞動而爭取的,要知道,著這些“好”的背後,隱藏著多少的汗水與心思啊!再如:記得有一次,學校進行大掃除,同學們團結一致地把教室打掃得一塵不染,雖然每個同學都累得筋疲力盡,已早已拋到九霄雲外了。其實,在勞動中,有苦才能有甜。那麼,為什麼我們不嘗試把苦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克服,最終獲得的畢竟是甜啊!世界上的快樂都要我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勞動才獲得啊!

  書看完了,然而,書上一句句引人深思,催人奮進的言語卻時時映入眼簾。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中,我要認真琢磨書上的每一言,每一句。

  篇二

  燈光下,我開啟課外書,一個題目《養花》映入我的眼簾,我仔細一看作者,竟然是我國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

  每次我讀老舍先生的文章,都覺得裡面包含著深刻的道理。這次裡面又包含了什麼,我迫不及待的讀了下去。

  前幾段的意思我都能弄明白,只是這個句子讓我想了半天。“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什麼意思,我反覆思考。連每一個字的意思我都要搞明白,最後終於知道了,如果不勞動,連最起碼的收穫都沒有。現在一想,這句話就好像是針對我講的一樣。我的理想是當一名作家,但是我不願意動腦想,又不願意動手寫,怎麼成為作家呢?那隻能成為“坐家”了。

  老舍先生講養花都會傷心,何況是生活環境呢?我們不要因為一、兩次的打擊就失去信心,我可是親身經歷過的,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我的學習成績不錯。可以說是一馬平川,萬事如意。可是到了三年級下學期,成績有點落後,我就開始沒有信心。可是我想到了老舍先生的話,我就會鼓起勇氣。所以我的成績不斷的在上升。

  讀了老舍先生的《養花》,我似乎長大了許多。

  篇三

  我讀了老舍寫的《養花》這篇課文,不僅體會到了養花的樂趣,還明白了一些道理。

  文中“不勞動連棵花都養不活”這句話讓我深受啟發。它告訴我: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有收穫。要想有收穫,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

  養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精心挑選花種,要天天照顧……不付出勞動,哪能開出美麗的花朵?養花就是這樣,學習同樣是這樣。在學習的道路上,如果不下苦功,想偷懶,成績一定會下降。

  我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同學們哪裡知道,我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與勞動!我從五歲起便練習毛筆字,現在已經有六年了,每天練習一個小時的毛筆字,寫過的毛邊紙和廢報紙能疊滿一屋子呢!

  今年暑假,我在學英語。記不住單詞,就每天早早起來背,常常一背就是兩個小時。有時還記不住就抄寫,草稿紙吵了一張又一張,直到記住為止。“一分辛苦,一分收穫”通過我的辛勤努力,收穫很大。開學了,同學們聽說我記住了那麼多單詞,豔羨不已。

  我不聰明,但我很努力。我的好成績都是通過努力得來的。它讓我真切地體會到了老舍先生寫的“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的深刻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