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梅花讀後感

  梅花品格高尚鐵骨錚錚。古詩詞中也有很多梅花的,大家讀了寫梅花詩詞,讀後感都寫了哪些?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墨梅讀後感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這首著名的詠梅詩為元代畫家王冕自題“墨梅圖”上。王冕學畫的故事曾寫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為眾人熟知。清代朱方藹曾說:“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至元煮石山農***王冕***始易以繁花,千叢萬簇,倍覺風神綽約,珠胎隱現,為此花別開生面。”這一幅“墨梅圖”即是繁花的代表作。此圖一枝梅花橫貫畫面,構圖新奇; 一枝梅花橫貫畫面,構圖新奇;花朵只 用淡墨輕染,僅花蕊加墨重點,清新俏麗;長長的枝幹舒展挺秀,作倒掛梅。枝條茂密,前後錯落。枝頭綴滿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綻瓣盛開,或殘英點點。正側偃仰,千姿百態,猶如萬斛玉珠撒落在銀枝上。白潔的花朵與鐵骨錚錚的乾枝相映照,清氣襲人,深得梅花清韻。乾枝描繪得如彎弓秋月,挺勁有力。梅花的分佈富有韻律感。長枝處疏,短枝處密,交枝處尤其花蕊累累。勾瓣點蕊簡潔灑脫。整個畫面雖無設色,但看上去,梅花的清香似從紙背透出。

  王冕墨梅出於北宋揚無咎派。但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此幅則寫繁花密枝,別開生面。

  篇二:梅花讀後感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牆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援,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篇三:山園小梅讀後感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北宋詩人林逋的七律《山園小梅》,極為傳神地描繪了黃昏月光下山園小池邊的梅花的神態意象,山園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黃昏的朦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遠,作者並沒直寫梅,而是通過池中的梅花淡淡的“疏影”以及月光下梅花清幽的“暗香”,然而梅枝與梅影相映,朦朧的月色與淡淡的幽香相襯,動與靜,虛與實,視覺與嗅覺,共同營造了一個迷人的意境。 “疏影”、“暗香”這兩個新穎的意象,鮮明又微妙地表現出梅花的清幽香逸、高潔端莊、幽獨閒靜的氣質風韻。由於這兩句詩極佳地捕捉並傳達出梅花之魂,成為歷代詩人詠梅詩中最膾炙人口的佳句。

  尤其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兩句詩把個歐陽修佩服的是五體投地,堪稱絕佳。

  林逋性格孤傲,獨來獨往,喜恬淡,自甘貧困,不隨波逐流,蔑視權貴,40多歲隱居杭州,在杭州孤山獨自生活20多年,自得其樂,以布衣終身,終身不娶,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鶴妻子”。

  此詩正是詩人幽獨清高、自甘淡泊的人生寫照,以梅自居,表現了中國文人的一貫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