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苗木扦插死亡

  扦插作為一種既經濟又簡便的苗木繁殖方法在生產上已廣泛應用。但有些苗木扦插初期死亡率相對較高。小編根據多年的苗木扦插生產實踐經驗總結出了苗木扦插死亡的原因及相應的應對方法。

  苗木扦插死亡原因

  落葉苗木扦插後約一個月的“假活期”,一般在20天左右,這段時間為死亡高峰期,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扦插方法不對

  插穗完全插入土中,頂端芽眼未裸露地面,插穗嫩芽很難拱破土層,會導致芽眼灼傷或腐爛。使用地膜覆蓋後直接扦插,導致插穗根基部粘帶地膜,阻礙呼吸及養分吸收,影響不定根形成。

  種條採集不合理

  一是種條的採集時間過早。在苗木未落葉或枝條尚未木質化就開始採集。枝條充實與否,直接影響體內營養物質含量的多少。

  二是從過老的母樹上採集枝條,新陳代謝作用弱,生命力和適應性降低,枝條扦插成活率低。

  三是種條的規格達不到標準,只注重種條長度,忽略粗度。年齡相同的枝條越粗越好,而且要有一定的長度。

  種條處理不科學

  一是對採集的種條沒有隨採集隨剪穗,對種條和已剪好的插穗未採取必要的保鮮措施,導致種條、插穗脫水。

  二是剪穗時沒有按標準尺寸分級,只求數量,梢節部分捨不得放棄,造成剪穗粗細不均,長短不齊,剪口不平滑,剪穗受傷等。

  三是貯藏插穗方法不當,露地沙藏地點未選在背陰處,貯藏過淺或過深,使用的沙質達不到標準,插穗受病菌感染。四是貯藏的插穗根基部軟組織活動不明顯,觀察不到“發胖”跡象。

  扦插死亡的防治措施

  選擇合適的扦插時間

  落葉苗木扦插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中下旬,秋插宜在11~12月土壤上凍之前。一年生插條的再生能力最強,可採用母樹根莖部位的一年生萌櫱條,直徑應達到0.8釐米以上。

  注意保護頂芽,防止倒插扦

  插深度以插穗插入土中3/4為宜,採用地膜覆蓋,扦插時應將地膜捅破再扦插。秋插插穗易遭風乾和凍害,扦插後應覆土,待春季萌芽時再把覆土扒開。

  妥善處理種條

  應本著“隨採隨截隨扦插”的原則進行,粗枝短剪,細枝長留,剪穗長15釐米左右,粗細分開,分級打捆。如果秋季貯藏插條春季扦插,可採用露地沙藏法。選擇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塊挖溝,深度在50~70釐米,枝條打捆貯藏,每月檢查溫溼度。貯藏基質應達到純淨沙標準。

  以上就是苗木扦插死亡的原因和相應的採取的應對方法,苗木扦插死亡原因還有很多種,而苗木扦插方法及促進方法也有很多,而且根據不同植物的扦插,方法也不同,只有在扦插操作過程中小心每一個步驟,苗木扦插死亡率才會下降,成活率也會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