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禮儀中的講究大全

  婚禮人生四大禮儀之一,是人生一大喜事,從準備結婚到結婚儀式完成,所要執行的禮儀可謂是多樣而講究。中華幾千年,也就流傳下來很多有關婚俗的事情或是物件兒。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婚俗禮儀中的講究

  婚姻禮俗是舊時禮儀之本

  走進博物館,一幅大紅水鄉婚典剪紙圖佔據整個牆面。一旁玻璃幕牆上,“情投意合、同床共枕、永結同心;成對成雙、青梅竹馬、生死不渝”等200條風俗成語,把結婚的真諦描述得淋漓盡致。

  展廳大堂內,太師椅、八仙桌、花轎、婚房和一張百年婚床,幾乎佔據半個房間。“這是一張三進的拔步反喜大床,內掛兩道紗帳,可謂是床中有房,房中有床。”據介紹,這張婚床又名千工床,即一個木工要花3年時間才能做出這樣一張床。從年代看,這張床造於明末清初,足有上百年曆史。

  繆時方介紹,視婚姻為人生頭等大事的江南民眾,歷來把婚姻禮俗列為禮儀之本。從周代起,就有了“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六道程式,謂之“六禮”。後來逐漸演變成提親、請八字、卜婚、訂婚、報期、迎娶、成婚、回門等。這些習俗有的已失傳,有的流傳至今。

  結婚“花樣經”越來越透

  “舊時代的婚俗,後世逐步演化。”繆時方說道,“儘管禮儀刪繁就簡,開銷卻不斷升級。”

  婚俗館內有這樣的記載:近代,在西方文明影響下,民間婚禮開始有西裝旗袍出現。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新婚姻法的頒佈,男女自由戀愛,結婚也流行“簡單婚禮”。男女青年一般買上幾斤糖果,請來領導證婚,新人鞠躬,晚上兩床被子合到一張床上,婚就算結了。

  進入上世紀70年代,結婚開始流行三大件,手錶、自行車和縫紉機和36只腳***即床、櫥、桌、椅等傢俱***。上世紀80年代,“老三件”變成“新三件”,婚房內要置辦電視機、冰箱和洗衣機,“辦齊這新三件,開銷就要幾千元了”。再後來,拍婚紗照、旅行結婚等,結婚的“花樣經”就越來越透了。

  幸福美滿家庭的真諦不變

  博物館還展出了百餘年來的各式結婚證明。最早的一張“婚書”,是清光緒44年9月24日的一張合婚證書,上書“金玉滿堂、長命富貴”八個大字,再是合婚人、證婚人、介紹人簽名蓋章。

  館中,有一個蜜蜂格樣式的裝飾櫃,每個格子裡放置著各式喜糖盒; 還有一個用300多張喜糖紙粘成的偌大“驦”字;最後一個組圖則由農具和梭子組合而成,“意味著男耕女織,夫妻用雙手創造幸福美滿的小家庭,這才是永恆不變的婚姻真諦所在。”繆時方說。

  中國傳統婚禮的禮儀

  而三書六禮《三書六禮》則是中國傳統婚俗的基本,早在先秦時代已經定下。所謂《三書》則是奉行《六禮》應具備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是古時保障婚姻有效的文字記錄。所謂《六禮》則是娶妻必須辦妥的六項手續。每段婚姻均須完成這六個步驟,才算得到正式承認。

  三書:按照中國傳統的禮法,指的是禮聘過程中來往的文書。分別是:

  聘書:訂婚之書,在訂婚時交換;

  禮書:禮物清單,當中祥列禮物種類及數量,過大禮時交換;

  迎書: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接新娘過門時用。

  三茶禮:

  茶禮是我國傳統婚禮習俗中一種隆重的禮節。明·許次紓在《茶疏考本》中說:"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結婚以茶為識,以為茶樹只能從種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則就會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種至性不移的象徵。所以,民間男女訂婚以茶為禮,女方接受男方聘禮,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並有"一家不吃兩家茶"的諺語。

  “三茶”,就是訂婚時的“下茶”,結婚時的“定茶”,同房時的“合茶”。另一種特指婚禮時的三道茶儀式,即第一道百果;第二道蓮子、棗子;第三道才是茶。吃的方式也有講究:第一道、第二道是接杯之後,雙手捧著,深深作揖,然後將杯子與嘴脣觸碰一下,即由家人收去,第三道茶作揖後才可以飲。

  六禮:是指由求婚、說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續。分別為:

  納彩:俗稱說媒,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

  問名:俗稱合八字,託媒人請問女方的出身年月日和姓名,準備合婚的儀式。

  納吉:即南方家卜德吉兆後,備禮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議定。

  納徵:又稱過大禮,男方選定吉日到女方家舉行訂婚大禮。

  請期:擇吉日完婚。舊時選擇吉日一般多為雙月雙日,不喜選三、六、十一月,因為“三”有“散”音,不選“六”是因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緣,十一月則隱含不盡之意。

  親迎:傳統婚俗禮儀當天,男方帶迎書親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

  在婚禮前數天,選一良辰吉日,在新床被褥、床單鋪好,在鋪上龍鳳被,床上撒各種喜果。如: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貴子。抬床的人、鋪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細選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齊全,婚姻和睦,兒女雙全,自然是希望這樣的人能夠給新人帶來好運。

  鬧洞房:

  舊時規定,新郎的同輩兄弟可以鬧洞房,老人們認為“新人不鬧不發,越鬧越發”,並能為新人驅邪避凶,婚後吉祥如意。

  嫁妝:

  女方家的嫁妝,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嫁妝最遲在婚禮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妝除衣服飾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徵好兆頭的東西。如:剪子:寓意蝴蝶雙飛;痰盂:又稱子孫桶;花瓶:寓意花開富貴;鞋:寓意白頭偕老;尺:寓意良田萬頃等。當然各地的風俗和講究都不一樣。

  上頭:

  男女雙方都要進行的婚前儀式。也是擇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頭婆梳頭,一面梳,一面要大聲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髮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尾四條銀筍盡標齊。

  撐紅傘:

  迎親的當天,由新娘的妹妹或伴娘攙扶中孃家門,站在露天的地方,妹妹或伴娘在新娘的頭頂撐開一把紅傘。婚禮習俗中意為“開枝散葉”並向天空及傘頂撒米。

  以上是傳統婚禮的過程和講究,比起現在舉辦的西方婚禮,還是傳統婚禮的意義更為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