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策劃範文

  專題新聞報道策劃要求策劃者既要有一定的預測、分析能力,也要在突發事件面前有快速的應變能力。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歡迎參閱。

  1

  每年高考都是熱點話題,高考狀元更是熱點中的熱點。應藉此機會宣傳品牌,深入百姓生活,體現xx私房菜館“服務社會”的企業精神。從重獎高考狀元到慰勞英雄母親,一直到挖掘刻苦求學的典型,一個層次比一個層次深,如能做好細緻的策劃方案,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前期宣傳,召開新聞釋出會,吸引媒體注意;

  2、與教育部門或基金協會聯合主辦,或取得其支援;

  3、在重點市選取文、理科狀元各一名,每名獎勵1000元,在xx召開頒獎典禮暨新聞釋出會,並達成若干人才培養或錄用意向;

  4、公司帶禮品慰勞英雄母親,伴以追蹤採訪;

  5、挖掘感人題材xx冠名獨家深入在《海峽都市報》專版專題報道;

  6、宣傳xx私房菜館尊重知識,重用人才的企業文化,並進行深入報道;

  主題六:消費者心目中的理想品牌——美食節消費者評選活動

  評選結果出來之後,有可能在行業內引起震盪,適時把握機會,製造有利於自己的新聞事件。

  主題七:時事營銷——誠聘健康大嫂

  在《海峽都市報》刊登了招聘廣告《誠聘健康大嫂》,文案中以退休姐妹知心人的角度,歷述她們年輕的拼搏與希望。歡迎退休姐妹來成為事業夥伴,共同傳播餐飲健康文化,通過招聘健康大嫂當酒樓代言人,同時請大嫂來當促銷人員——“健康大嫂”, 只要人們談起健康大嫂女工,該菜館往往會被提起。憑藉“健康大嫂”這一載體,搶佔了廣告傳播的至高點,從而使廣告的傳播力度大大得到了擴張。

  相信不久的將來xx私房菜館必將引領xx美食風暴。

  篇五:新聞報道策劃方案

  一、媒介定位:

  媒介屬性:平面

  媒介規格:地方***寧波市主流報紙媒介,如《東南商報》《現代金報》《寧波日報》《寧波晚報》***

  媒介傳播覆蓋

  地域構成:寧波市市區以及周邊縣

  受眾構成:寧波市廣大市民

  媒介報道需求:報紙、數字報紙

  一、選題:

  明確報道性質:調查性報道

  評價選題的三個指標:

  1.獨特性:從本次事件中挖掘更深內涵,挖掘出隱藏在這事件後讓人們反思的內容,權力與權力的利益化結盟,不僅遮蔽了個體學生的權利,也呈現出一種權力通吃、有恃無恐的現實格局。

  2.能引起廣泛關注與思考:“冒名頂替”事件絕不止於影響兩位女孩的境遇,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假羅彩霞冒名頂替上大學,從根本上侵害了真羅彩霞的受教育權,也損害了社會的公平正義,雖然國家相關部門正在對案件的相關責任人進行調查,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但是從這起假羅彩霞事件中不難看出,我們的監管體制中還存在著諸多弊病。

  3.對未來有大的影響:希望有關部門、有關人員以本次事件為鑑,從中吸取教訓,懲戒體制存在漏洞。要超越個案意義上的審視,除了徹查並嚴厲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更重要的還在於檢討一些地方的權力運作機制,反思權力難受制約與監督的現實原因,尋找公權腐化謀私的曝光出口和公民權利的制度化救濟通道。

  二、報道範圍:

  1、主要報道物件:王崢嶸、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強、教育部有關負責人、

  原因:採訪王崢嶸,獲得它如何操作冒名頂替,揭露此次事件的暗箱操作。

  採訪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強、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尋得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政策。

  輔助報道物件:羅彩霞、王佳俊

  原因:採訪冒名頂替事件的受害人,明白這些事件給受害人帶來的危害,並看受害人對此事解決是否有什麼意見。

  2、所需資料資料:歷年來暴露出相似的案例的具體資料資料

  蒐集領域:網路、雜誌

  三、報道班子:

  班子成員構成:記者、拍照、策劃、編輯

  班子成員角色:

  策劃:負責整個採訪、編輯、報道的流程

  記者:負責文案、採訪工作

  拍照:負責抓拍重要鏡頭

  編輯:負責出版、版面協調的問題

  四、報道角度:

  1.傾向角度:反面

  因為本次事件有很多值得人們深思的地方,通過負面的報道,引起大家的注意及反思。

  2.思辨角度:批判的

  這說明很多權力者作假肆意妄為,折射出權力策劃下的欺侮隱蔽,也隱含著權利受權力壓制後的忍辱負重。

  3.情緒角度:冷靜的

  五、報道計劃

  ***一***確定報道範圍

  報道物件:王崢嶸、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強、教育部有關負責人

  報道範圍:以“假羅彩霞”事件為事件的報道重點。其中包括事發起因,過程,主要在於怎麼樣解決這個弊端。事件發生後,各方反應及應對措施為後續報道物件。其中包括受害者及其家屬的反應,當地政府的實施措施以及該事件所引發的社會意義。

  報道面:以本次事件為當天的頭版頭條。最好配以巨幅或數幅圖片。之後跟進報道的內容可排在二版或三板。視情況而定,也不排除將相關內容排在頭版。新聞評論可隨跟進報道之後,或並排在同一版。

  ***二***確定報道重點

  報道的核心事件:從假“羅彩霞”看監管體制之漏洞

  核心人物;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

  核心問題:

  現有的高招制度上是否可以考慮建一個全國聯網的招生核查系統?

  高校是否也應進行必要的入校比對核查工作,共同提高冒名頂替的難度和風險係數?

  所有權力能得到有效監督制約,徹底消解“權力通吃”現象?

  ***三***確定報道週期

  持續報道四天,分時間的起因、事件發展過程、相關人物人物專訪、從假“羅彩霞”看監管體制之漏洞。

  ***四***制定發稿計劃

  題目:“冒名羅彩霞讀書案”

  內容:本次事件的介紹

  體裁:敘述文體

  篇幅:一篇

  題目: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內幕調查

  內容:20XX年羅彩霞被同班同學王佳俊冒名頂替上大學的內幕展開調查情況

  體裁:解釋性報道

  篇幅:一篇

  題目:1.王佳俊的父親王崢嶸:會給社會一個交代

  2.教育部從“羅彩霞案”得到什麼教訓?

  內容: 1. 在滿世界都在議論用權力為女謀學的王崢嶸,但誰才是這件事的始作俑者?

  2. 教育部從這起冒名上學事件中得到什麼教訓。

  體裁:1.敘述 2.敘述

  篇幅:各自一篇

  題目:從假“羅彩霞”看監管體制之漏洞

  內容:招生體制上存在著漏洞

  體裁:敘述

  篇幅:一篇

  稿件刊出的先後次序與具體時間:

  按事件的發生先後進行報道 時間:5月2日至5月30日

  稿件在版面上的位置:以本次事件為當天的頭版頭條。最好配以巨幅或數幅圖片。之後跟進報道的內容可排在二版或三板。視情況而定,也不排除將相關內容排在頭版。新聞評論可隨跟進報道之後,或並排在同一版。

  六、可能意外及應急對策

  如果事件有什麼突破性的發展或有什麼值得報道的資料可以進行跟進報道。獲取更多相關資訊,瞭解大眾對於此次事件的看法。最後是新聞評論。評論員根據此次踩踏事件進行評論。

  七、報道評價

  評價指標與評價形式:以訊息和評論為主,以集中式和連續式相結合的報道方式。

  八、其他

  分別成立前線報道和後續報道小組。分別負責事發現場取證報道和時候各界的反應及措施的報道。同時另設一組,對此次事件進行評論發表。

  2

  選題背景:20XX年5月12日14點28分,中國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地震,這是場天災,中國人民在經歷了冰凍災害之後,又一次考驗擺在所有人面前。天動地搖,汶川成為了全中國人民的焦點,那裡發生的所有,都牽動著億萬人民的關注。災難來臨之後,人民子弟兵的積極救援,四面八方的抗震救災物資匯聚。人們在關懷著受難的同胞時,冷靜下來,發現被壓在廢墟里那些可憐的孩子,他們都還沒來得及過上他們的節日----六一國際兒童節。是為什麼倒下了那麼多的教學樓,在這一次地震中,只有一幢教學樓屹立不倒,鋼筋為什麼都是鋼絲?人們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

  目標定位:深度報道的策劃重在於告訴受眾“特別的內容”,全國人民不僅要知道受災的同胞的苦難,更要知道為什麼會沒能更好的避難,尤其是對於那些可愛的孩子們。在建設那些教學大樓的時候,監督部門在做些什麼,地震是天災,但如果做好了防範,或許那些書包的主人今天依然可以高高興興地過上兒童節。

  一、受眾分析:

  1、地震發生當天後,全國的大眾媒體開始全方位,多角度地報道災難給當地人民帶來的傷害,全國三日默哀,國旗降半,全球華人的眼睛都在注視著汶川。

  2、中央電視臺對地震進行直播,時刻跟進報道,給人們傳播了地震之後的大量資訊,讓人們對地震發生後的受災情況有了基本瞭解。

  3、在一大片廢墟中,那些沒有主人的學生們的書包是留給人們最深的記憶,為什麼只有一幢教學樓在地震之後屹立不倒,桑棗中學是地震留下的幸運,還是悲哀?人們想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教學樓沒有能挺住,桑棗中學倖存是不是該警醒相關的人和部門?哪些部門該為那些倒下的教學樓負責?因此在這些問題沒有能給出答案之時,此則報道為觀眾揭開一個災難背後的問責,理性地看待災難後的重建應該要重視的方面,致使人們警醒,在下一次災難來臨時,能夠留住更多孩子的生命,讓教室不再成為他們人生的最後一站。

  二、競爭對手分析

  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就學校建築倒塌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它是一個群口激辯式的談話節目,通過正反方的辯論來讓真理變明,讓事實真相浮出水面,黑暗的幕後暴露在聚光燈下。因為鳳凰衛視的特殊體制,一虎一席談可以更加公正,客觀地把事實的真相通過辯論的形式展現出來,因此一虎一席談會是本此節目的最大競爭對手。

  具體分析:

  1、一虎一席談是個品牌欄目,有了固定的受眾群體。

  2、一虎一席談在政治上的限制會小,因此在此次揭黑新聞中能更公正,客觀地交待事實,且不易受到體制的約束。

  3、一虎一席談請到了很多有名的嘉賓,如黃健翔等名嘴,名星效應使得受眾會出現馬太效應。

  三、自身狀況分析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學生?”的深度報道節目目標受眾定位為全國關注地震災難災後的重建,及地震中教學大樓倒塌的事情真相的普通大眾。受眾定位的人群的知識基礎要求比一虎一席談要低,受眾群體的基數會比較大。

  具體分析:

  1、鳳凰衛視的收視覆蓋率在中國內陸遠遠不及內陸一般的上星電視臺。而“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學生”是以上星衛視臺為平臺的一檔新聞的深度報道節目。收視群體會大於一虎一席談。

  2、新聞的深度報道可以深入地採訪,能將最真實的畫面傳達給受眾,並且在記者出鏡的調查中一步步地接近事實的真相,更引人入勝。

  3、鏡頭的畫面語言能將更多的細節展現出來,比起一虎一席談的談話談出來的更加真實,地震現場倒塌的教學樓用鏡頭表現會比用語言敘述更直觀,更吸引注意力。

  四、環境分析:

  在地震發生後仍然有大大小小不斷的餘震出現,記者在進入震區採訪的安全會有危險,震後的堰塞湖,傳染病等都是要考慮的因素。在中國大陸新聞要符合政府重視的條件的深度報道才能順利通過,且要通過層層的審查才能播出,在這樣一個災難大背景下,對於這種揭黑幕的深度報道,要如何做到既能真實客觀地報道出汶川教學樓在建設中的監管不利,並出現了或多或少的質量問題的事實,又能順利的通過國家的審查播出。積極地引導震後的災區的重建工作能夠真正有力進行。

  五、對策設計

  1、硬新聞軟著陸,將這次的報道能夠真實客觀地揭露存在的問題,並且能夠積極引導政府所提倡的號召,讓災區的重建工作有力進行。

  2、記者採訪能夠保證安全的前提,深入到災區捕捉到最真實的畫面,對於那些倒塌教學樓的建設者的問責,對監管部門的失職採訪要做到儘可能的全面。

  3、對倖存學生的採訪儘量不要造成二次傷害,盡人道主義原則,能不觸及學生們的傷痛儘量避免。

  六、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大致流程如下:

  1、做好採訪前的準備工作,既包括採訪人員的安全工作準備,同時也包括前期案頭,選題確定後的採訪流程設計。

  2、進入災區的採訪,鏡頭的拍攝到位,採訪的人物,地點,調查採訪工作儘量細緻,對桑棗中學沒有倒塌的原因,及網路上流傳教學樓內部的鋼筋變鋼絲的核實,已倒塌教學樓的建設者,監管者的調查有力有序的進行。

  3、後期編輯送審的過程中能夠做到順利通過。

  4、播出以後對受眾進行一次收視調查,瞭解播出效果,最後結束本期節目工作。

  3

  一、媒介定位:

  媒介屬性:平面

  媒介規格:地方***寧波市主流報紙媒介,如《東南商報》《現代金報》《寧波日報》《寧波晚報》***

  媒介傳播覆蓋

  地域構成:寧波市市區以及周邊縣

  受眾構成:寧波市廣大市民

  媒介報道需求:報紙、數字報紙

  一、選題:

  明確報道性質:調查性報道

  評價選題的三個指標:

  1.獨特性:從本次事件中挖掘更深內涵,挖掘出隱藏在這事件後讓人們反思的內容,權力與權力的利益化結盟,不僅遮蔽了個體學生的權利,也呈現出一種權力通吃、有恃無恐的現實格局。

  2.能引起廣泛關注與思考:“冒名頂替”事件絕不止於影響兩位女孩的境遇,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假羅彩霞冒名頂替上大學,從根本上侵害了真羅彩霞的受教育權,也損害了社會的公平正義,雖然國家相關部門正在對案件的相關責任人進行調查,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但是從這起假羅彩霞事件中不難看出,我們的監管體制中還存在著諸多弊病。

  3.對未來有大的影響:希望有關部門、有關人員以本次事件為鑑,從中吸取教訓,懲戒體制存在漏洞。要超越個案意義上的審視,除了徹查並嚴厲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更重要的還在於檢討一些地方的權力運作機制,反思權力難受制約與監督的現實原因,尋找公權腐化謀私的曝光出口和公民權利的制度化救濟通道。

  二、報道範圍:

  1、主要報道物件:王崢嶸、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強、教育部有關負責人、

  原因:採訪王崢嶸,獲得它如何操作冒名頂替,揭露此次事件的暗箱操作。

  採訪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強、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尋得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政策。

  輔助報道物件:羅彩霞、王佳俊

  原因:採訪冒名頂替事件的受害人,明白這些事件給受害人帶來的危害,並看受害人對此事解決是否有什麼意見。

  2、所需資料資料:歷年來暴露出相似的案例的具體資料資料

  蒐集領域:網路、雜誌

  三、報道班子:

  班子成員構成:記者、拍照、策劃、編輯

  班子成員角色:

  策劃:負責整個採訪、編輯、報道的流程

  記者:負責文案、採訪工作

  拍照:負責抓拍重要鏡頭

  編輯:負責出版、版面協調的問題

  四、報道角度:

  1.傾向角度:反面

  因為本次事件有很多值得人們深思的地方,通過負面的報道,引起大家的注意及反思。

  2.思辨角度:批判的

  這說明很多權力者作假肆意妄為,折射出權力策劃下的欺侮隱蔽,也隱含著權利受權力壓制後的忍辱負重。

  3.情緒角度:冷靜的

  五、報道計劃

  ***一***確定報道範圍

  報道物件:王崢嶸、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強、教育部有關負責人

  報道範圍:以“假羅彩霞”事件為事件的報道重點。其中包括事發起因,過程,主要在於怎麼樣解決這個弊端。事件發生後,各方反應及應對措施為後續報道物件。其中包括受害者及其家屬的反應,當地政府的實施措施以及該事件所引發的社會意義。

  報道面:以本次事件為當天的頭版頭條。最好配以巨幅或數幅圖片。之後跟進報道的內容可排在二版或三板。視情況而定,也不排除將相關內容排在頭版。新聞評論可隨跟進報道之後,或並排在同一版。

  ***二***確定報道重點

  報道的核心事件:從假“羅彩霞”看監管體制之漏洞

  核心人物;教育部有關負責人

  核心問題:

  現有的高招制度上是否可以考慮建一個全國聯網的招生核查系統?

  高校是否也應進行必要的入校比對核查工作,共同提高冒名頂替的難度和風險係數?

  所有權力能得到有效監督制約,徹底消解“權力通吃”現象?

  ***三***確定報道週期

  持續報道四天,分時間的起因、事件發展過程、相關人物人物專訪、從假“羅彩霞”看監管體制之漏洞。

  ***四***制定發稿計劃

  題目:“冒名羅彩霞讀書案”

  內容:本次事件的介紹

  體裁:敘述文體

  篇幅:一篇

  題目: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內幕調查

  內容:20XX年羅彩霞被同班同學王佳俊冒名頂替上大學的內幕展開調查情況

  體裁:解釋性報道

  篇幅:一篇

  題目:

  1.王佳俊的父親王崢嶸:會給社會一個交代

  2.教育部從“羅彩霞案”得到什麼教訓?

  內容:

  1.在滿世界都在議論用權力為女謀學的王崢嶸,但誰才是這件事的始作俑者?

  2.教育部從這起冒名上學事件中得到什麼教訓。

  體裁:

  1.敘述

  2.敘述

  篇幅:各自一篇

  題目:從假“羅彩霞”看監管體制之漏洞

  內容:招生體制上存在著漏洞

  體裁:敘述

  篇幅:一篇

  稿件刊出的先後次序與具體時間:

  按事件的發生先後進行

  報道時間:5月2日至5月30日

  稿件在版面上的位置:以本次事件為當天的頭版頭條。最好配以巨幅或數幅圖片。之後跟進報道的內容可排在二版或三板。視情況而定,也不排除將相關內容排在頭版。新聞評論可隨跟進報道之後,或並排在同一版。

  六、可能意外及應急對策

  如果事件有什麼突破性的發展或有什麼值得報道的資料可以進行跟進報道。獲取更多相關資訊,瞭解大眾對於此次事件的看法。最後是新聞評論。評論員根據此次踩踏事件進行評論。

  七、報道評價

  評價指標與評價形式:以訊息和評論為主,以集中式和連續式相結合的報道方式。

  八、其他

  分別成立前線報道和後續報道小組。分別負責事發現場取證報道和時候各界的反應及措施的報道。同時另設一組,對此次事件進行評論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