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時應注意什麼

  唱歌時應改注意什麼問題?下面是,讓小編我來給介紹唱歌時應改注意的一些問題,還有一些建議性的方法,希望能對你有用!

  唱歌時應注意唱歌時的姿勢

  1.歌唱的姿勢很重要。要站直,要平均站在兩腿的支援力量上。頭的位置比身體的位置更重要。有人唱高音時把頭抬起來,似乎唱上去省些勁,事實並非如此。頭抬起來高音緊了。喉嚨也會發緊,不鬆。正確的是:頭應稍低,但別太低。頭部有很多共鳴,聲音在頭部產生共鳴,聲音就大。頭的動作要與旋律相反,越高頭略低,聲音好象下到胸腔裡去。

  2.歌唱時,儘量避免用那些與唱無關的肌肉。控制呼吸用橫隔膜時儘量不牽扯到其它肌肉,不要象搬東西那樣使勁,那樣會將所有的腔體關閉起來,把聲音也關緊了。唱的時候不要緊張,自然的唱,肩部要放鬆,不要有小動作,唱時只用橫隔膜。

  3.開啟喉龍。開啟喉嚨很簡單,當你困時,一面講話一面打呵欠,這時候喉嚨就打開了。開啟喉嚨比開啟嘴巴更重要!這樣唱起來的聲音比只張嘴不開啟喉嚨的聲音更亮些。所以,嘴要與喉嚨一起張開,最好後面張得更大些!如同用一個倒立的漏斗,大口一方在頸部喉嚨處,漏斗尖在面罩處。如果聲音位置已全部進入面罩,聲音就能從最輕逐漸唱到最強。

  唱歌時應該注意唱歌的方法

  1.呼吸。歌唱時,要用躺著睡覺時的呼吸方法。在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橫隔膜***中,我更傾向於腹式呼吸,這樣可以吸得深。且快。但無論哪種呼吸,不可二種同時用!這樣是矛盾的,如同一腳踩剎車,一腳踩油門。

  2.訓練聲音。你先找到最好的音以後然後順著往上、往下去唱,嘴、喉嚨位置都不要移動,在唱鄰近的音時儘量體會,儘量模仿那個最好的音,這就叫“自我模仿”。每個人都要有“聲音的記憶”。要特別注意嗓音、喉部的感覺。歌唱是很抽象的,一定要注意咽喉肌腱等發聲器官的技能狀態。聲音的記憶,不光指音調,而是包括音質、音色、力度。要追求上中下聲區的統一。

  3.發聲的基本東西。首先,喉部肌肉要使喉結稍下來一些,這樣在聲音的圓潤性、音量等方面比往上的好。其次,唱歌時,要保持一個氣柱,與自然嗓音相反,在有氣柱的基礎上,越到高聲區聲音越寬、越響。我所說的開啟喉嚨,就是讓喉嚨開啟,使聲音不受壓制、不受幹很自由的出入,開啟鼻腔、進入頭腔,自由地振動起到共鳴。要有呼吸支援,得到最大的共鳴效果,而不是說開啟喉嚨後壓、擠,聲音發白。如果我們能找到一個正確的位置,聲音就自動的、正確的進入面罩。

  4.聲帶如同橡皮筋,既能拉長也能撐寬。但如果一個人不是正常發揮自己真正的音質,而是故意的撐大中、低聲區的聲音,這樣高音是無法唱上去的。即使唱上去,發出的聲音也是大搖大擺的。正確的聲音位置是:按高聲區聲音的寬窄極限與高位置,去定中、低聲的聲音音量及位置,而不是將中、低聲區的聲音故意撐大個音的往上練,唱第一個音時,喉結放下,再往上唱第二個音,控制喉結不動,練好了第二個音,再往上練第三個、第四個,逐步增加。

  唱歌時應注意唱歌的技巧

  1.唱弱音時仍要有面罩共鳴,要求音質與音色與唱強音時一樣。唱高音時,聲音在面罩裡很響、很亮,唱低音時也要有這種效果,但要柔和的多。

  2.唱高音時注意,不要張大嘴。用腹式呼吸唱高音時,上腹部應稍往外一些。

  3.應該儘量用方法防止有碰喉嚨的聲音。用微笑去唱,從高音到低音,每個音都有位置、有支援,保持住,嗓子不要用勁。唱高音一下子打上去,下行時儘量按照那個位置連下來,位置不變。

  4.不要怕聲音小!我知道很多人在唱中聲區時都希望撐大嗓門。不要這樣,聲音要美,位置要高,音質要高。要保持位置不變是很難的,因為橫隔膜總偷懶。

  5.唱HC,要弱,點小。不要一張嘴唱,氣就跑一半,要感覺把臉都蹩青了!歌唱的藝術就是吸氣的藝術,就是要吸得多,唱時儘量慢慢放。用很少的氣振動聲帶。這個訣竅就是要點小一點!唱大了就一下蹩死了。

  6.唱低音時不要使勁,簡單些,象小錘子一樣敲出來;唱高音時,象有個小鈴鐺在裡面,尤其是抒情女高音。在哪裡哼就在哪裡唱。要的是位置,不要用勁。

  7.結尾的那個高音你還可以唱得更好,換好氣,一下子打上去,點很小然後延長、放大。

  8.呼吸時,橫隔膜望四周擴張,尤其前方的隔肌十分堅實。要記住,一定要用橫隔膜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