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讀後感

  白楊是語文課本的一篇文章,學生讀了都寫了哪些感受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最近,我學習了《白楊》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讓我感慨萬千。

  文中的爸爸邊疆的建設者,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邊疆的孩子能成為邊疆的建設者,像白楊一樣面對各種困難能經受得住考驗,成為建設邊疆的棟樑之才。爸爸有一顆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心。在兩個孩子爭論的時候,他向孩子們表白自己的心,從他對孩子說的話中,我知道了白楊的特點和精神,白楊是高大挺秀的;他適應性強,生命力強;白楊不怕災害。它有著不怕困難、堅強執著的精神,白楊這種精神,真應該像它學習!《白楊》這篇課文,作者是通過白楊來表現祖國建設者不怕困難、堅強執著的精神。

  那高大挺秀的身影,堅強不屈的品格——白楊。在它身上有一種令人敬仰的精神,這精神就像烙印般印在為建設祖國的人們心中。他們頑強拼搏的意志、無私奉獻的精神,是祖國建設的保證!!

  篇二

  前幾天,我們學了《白楊》這篇課文。它是當代作家袁鷹的作品。

  表面上看這篇課文在描寫白楊,但是深入觀察,深入思考,其實它是在讚揚、歌頌了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爸爸對孩子們說的那句話使我深受感動。讚美白楊樹堅強不動搖的精神。這句話是爸爸看到戈壁灘上高大挺秀的白楊樹而觸景生情,以白楊樹勉勵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像白楊一樣堅強不動搖。

  文章的最後的一段,只所以陷入沉思。是因為他擔心生活在北京無憂無慮的孩子們,不僅不能接管新疆建立者這種重大的任務,就連新疆那艱苦的生活都挨不住。可是當他看見白楊樹旁邊的小白楊,應風沙成長起來的小白楊樹。他就相信他的孩子一定可與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

  從這段可以看出,父親對祖國的付出多大。雖然祖國把它發配到邊疆工作,但他沒抱怨半句,他不僅要把自己奉獻給祖國,換要把自己的孩子也奉獻給祖國。假如我是他父親,我死都不會去邊疆,更別說把孩子接過去。但學了這篇課文,我會學習“父親”這種精神,還要發揚光大。

  我知道了:做一個人,就要堅強,不軟弱,不動搖;從小做一個愛國志者,愛自己的國家,認真學習,長大以後把祖國發揚光大,讓祖國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篇三

  白楊,是戈壁灘上勇敢的衛士,它頂著狂沙在惡劣的環境中生長。在它身上可以發現出一種令人敬佩和敬仰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就像烙印般印在為建設祖國而奔赴新疆的人們的心裡。他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為祖國的發展儘自己的最大力量。

  在《白楊》中,描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把孩子接到新疆唸書的途中向他們介紹堅忍不拔的白楊,藉此表達自己堅守邊疆、建設邊疆的的堅定志向。本文對父親的語言作了重點描述,從中更能體現出父親希望兒女學習白楊能很快適應環境的能力和堅定、堅強的精神。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用自己青春的汗水和堅持不懈的信念點燃西部的新希望的人們。每年,都有不少應屆大學生懷著一顆愛國的心來到荒蕪的西部,用自己的能力建設祖國。上個世紀,“到邊疆去,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曾經響徹雲霄,但是這句話到現在也是許許多多奔赴西部的大學生的心中的想法,西部建設者們永遠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

  通過學習《白楊》,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為祖國建設而奔赴西部的人們無私奉獻的精神。相信,我也會學習他們,儘自已一分把祖國的西部變得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