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英國發行人民幣國債與人民幣國際化新進展

  2014年10月14日英國財政部發布訊息,宣佈已於當日發行首隻人民幣主權國債,發債規模達30億元人民幣,期限3年,票面利率為2.70%。英國財政部同時表示,債券發行收入會納入英國的外匯儲備。

  以2009年實施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為標誌,人民幣國際化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正式啟動。近5年來,通過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政府間雙邊貿易互換,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等重要舉措,人民幣國家化取得了顯著進展。環球銀行同業金融電訊協會***的資料顯示,目前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第7大貿易結算貨幣和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英國發行人民幣國債是人民幣國際化一個新的里程碑,將有力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程序的加速。

  本文從探討倫敦離岸金融中心的國際地位出發,分析英國發行人民幣國債的現實意義,本文認為倫敦發行人民幣國債對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意義在於人民幣已經完成從貿易結算貨幣、國際投資貨幣到國際儲備貨幣的跨越。英國發行人民幣國債是人民幣國際化一個新的里程碑,將有力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程序的加速。

  1 英國倫敦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

  倫敦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立源於2011年9月中英財金對話的響應。在此基礎上,2012年4月倫敦金融城正式啟動人民幣業務中心計劃,意味著倫敦成為繼香港、新加坡之後的第三個人民幣離岸市場。英國政府之所以對倫敦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顯示出高度的熱情,是為了把倫敦打造成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歐洲中心,擴大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中人民幣的使用比例。事實上,在與法國巴黎,德國法蘭克福,瑞士蘇黎世的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競爭中,倫敦確實已經先行一步,並且取得了一定成績。英國力爭打造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歐洲中心,是因為英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逐漸奉行"去美元化"策略,以及2010年後受到歐債危機影響,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亟需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其中抓住人民幣國際化這一良機,加大力度與中國的經貿、金融合作,對英國來說是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中國現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速平穩,人民幣幣值穩定,中英規模日趨擴大的貿易與投資往來有助於英國國內經濟復甦。建立倫敦人民幣離岸市場,對於推動人民幣跨境結算、跨境人民幣投資融資以及跨境人民幣存款貸款等人民幣離岸業務的發展也有很大作用。

  目前,推進人民幣國家化的路徑主要是通過政府間貨幣雙邊互換、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外匯融資以及人民幣金融產品投資等渠道,然後在香港、倫敦、新加坡等人民幣離岸市場進行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在全球的發展。

  倫敦作為全球知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在外匯交易規模,金融衍生品交易,私募股權投資方面處在全球領先地位。此外,倫敦完善的金融機構配套、享有聲譽的金融監管框架、完備的法律體系為離岸人民幣業務提供了安全保障。倫敦匯聚了全球高素質的金融人才,使其在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創新上超越其他金融中心,有能力為人民幣產品創新提高智力和技術支援。還有一點就是倫敦地理優勢卓越,適合作為聯絡亞洲和歐美離岸人民幣支付、結算的紐帶,拓寬人民幣國際化的空間。

  從2012~2014年,中英雙方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倫敦人民幣離岸市場高速發展。特別是在人民幣外匯交易,人民幣貿易結算和和貿易融資方面,增長速度最快。到目前為止,英國已經成為歐洲增長最快的人民幣支付市場,2014年7月在英國發生的人民幣支付規模是2013年同期的兩倍。2013年,倫敦的人民幣外匯融資平均每天達到253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了50%。此外,中國海關總署的資料顯示,2014年1~7月中英雙邊貨物和服務貿易總值達444.8億美元,與2013年同比增長22.3%。中英雙邊貿易的大幅增長,意味著跨境人民幣交易和結算的規模也隨之擴大,倫敦已經擁有龐大的人民幣資金池,其存量和增量都足以支撐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人民幣離岸市場越做越大。

  為了抓住人民幣國際化機遇,追趕香港和新加坡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步伐,鞏固倫敦在人民幣歐洲中心的地位,英國政府終於在2014年10月做出重大舉措,發行西方國家首隻人民幣主權債券,並將債券發行收入納入英國外匯儲備。此舉措標誌著人民幣正式成為英國的外匯儲備貨幣,顯示了英國對人民幣國際化的信心,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程序是一個里程碑事件。

  2 英國發行人民幣國債的全球影響

  大致上,一國貨幣的國際化大致要遵循"三步走"。即一國貨幣職能要經過三個階段,從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再到儲備貨幣。所以,一國貨幣國際化成功的標誌就是該貨幣在國際上被廣泛納入儲備貨幣。

  目前中國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程序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12年人民幣在全球貿易結算貨幣中只能排全球14位,,而2014年人民幣在貿易結算中僅次於美元、歐元、日元、加元、澳元和瑞士法郎,排名躍升至全球第7位。從2009年算起,央行已經先後與26個***國家貨幣機構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額度高達2.9萬億元,而且在香港、倫敦、臺灣、新加坡、法蘭克福等地建立了人民幣清算行,人民幣與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主要貨幣也已經實現了直接交易。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增加了人民幣的流動性及交易量,提高了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市場的佔比同時不斷完善人民幣迴流機制。"滬港通"的開通,表明資本賬戶將進一步對外開放,提高了人民幣金融資產的吸引力,反過來又促進了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擴大。不過,人民幣與全球主要儲備貨幣仍有很大差距。IMF的資料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二季度,全球外匯儲備最多的貨幣依然是美元,佔比超過60.7%,第二為歐元,佔24.2%,日元、英鎊、加元、澳元位居其後。在資本專案尚未完全自由兌換的條件下,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使用規模並不大,在全球的比例不到1%。人民幣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遠。

  英國此次人民幣主權債券並首次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兩個方面促進了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

  ***1***推動了倫敦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目前中國正處經濟轉軌期,金融市場改革剛剛開始,利率市場化還沒完成形成,人民幣匯率機制不完善,在這些條件的約束下,顯然通過在岸人民幣市場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難以實現。於是,離岸人民幣市場對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離岸人民幣市場對於人民幣跨境結算,投資以及人民幣金融產品創新以及離岸人民幣基準利率形成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英國發行人民幣國債對於推動倫敦離岸市場發展主要有三點。一是增加了人離岸人民幣的流動性。鑑於英國在主權債券信用上有較高的級別,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人民幣資金注入倫敦市場。二是豐富了離岸人民幣金融產品種類。此前倫敦市場已經有人民幣存單、金融機構債券、公司債券等人民幣產品,此次英國發行的人民幣國債很有可能會帶動離岸人民幣金融產品的創新,豐富人民幣產品種類。三是進一步完善離岸人民幣基準利率。發行債券上具有國際口碑,通常發行國債的收益率會被參照為市場基準利率。此次英國發行的人民幣主權債券利率也很大程度上會被看作是離岸人民幣債券的基準市場利率。

  ***2***此次英國發債並把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貨幣,可以看做是英國看好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一種訊號效應,為人民幣晉升國際儲備貨幣新增籌碼。尤其在歐洲範圍內,會有極大的輻射效應,進而會影響世界對於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看法。在美元長期存在持有風險,歐元、日元因為歐盟、日本經濟不景氣相繼貶值的情況下,歐洲各國亟需尋求新的外匯儲備貨幣來對衝美元、歐元、日元作為儲備貨幣的風險。近年來人民幣幣值穩定,加之中國國內經濟發展穩定以及目前中國歐盟經貿往來到達歷史新高度,雙邊貿易連續三年超過5000億美元,使得歐盟對人民幣的需求不斷增加,預計會有更多與中國經貿往來頻繁的歐州國家會效仿英國,採取更多的金融創新方法把人民幣納入國家的外匯儲備。此外,10月15日在法蘭克福召開的會議上,歐洲央行已經討論了把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的可能性。如果近期歐洲央行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很大可能幫助人民幣在201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構成比例調整稽核當中納入為SDR一攬子貨幣。屆時所有的IMF成員國都將通過持有SDR獲得人民幣敞口,讓成員國增加人民幣的外匯儲備,更深層次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展。

  3 結論與思考

  倫敦是全球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金融中心,英國發行人民幣國債對人民幣國際化將產生重大而且深遠的影響。它既表明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已經從周邊地區拓展到全球金融強國,也表明人民幣已經實現從貿易結算貨幣、國際投資貨幣到國際儲備貨幣的跨越。

  當代國際貨幣體系由20世紀40年代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美元霸權主導。美國一直認為美元的全球霸權是美國最大的國家利益,人民幣國際化將對當代國際貨幣競爭格局尤其是美元霸權形成挑戰。雖然目前人民幣國際化進展順利,但未來很可能受到傳統國際貨幣發行國尤其是美國的反制。對此我們應該具有清醒的認識並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