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改新發生的時間是在什麼時候

  645年6月19日,孝德天皇宣佈模仿中國建立年號,定年號為“大化”。645年,即為大化元年。 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頒佈《改新之詔》,正式開始改革,史稱“大化改新”。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看看吧。

  大化改新發生的時間

  七世紀前半葉,日本社會危機嚴重,國內矛盾重重。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下,爆發了著名的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歷史上一次非常偉大的社會改革運動,通過改革,不但緩解了社會矛盾,而且還促進了日本社會程序,日本也從此進入了封建社會,可以說大化改新的歷史作用是非常大的。

  大化改新在日語中的意思就是:在大化年間實行的偉大改革,公元645年6月19日,日本孝德天皇宣佈日本模仿中國的年號,並定年號為“大化”,所以大化改新中的“大化”就是指的大化年。大化二年也即公元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頒佈了一道非常重要的詔書:《改新之詔》,宣佈正式開始改革。隨後便開始了針對社會問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稱“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又稱乙巳之變,改革者主要根據當時唐朝的制度條令來制定自己的制度法令,這場改革涉及面也是非常廣的,設計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還規定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體制,大化改新也解放了當時社會的生產力,完善日本的通知制度,日本社會也進入了封建社會。當然歷代人們對於大化改新的評價也是相當高的,普遍認為大化改新不僅緩解了當時的社會危機,更重要的是它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綜上,大化改新的時間就是公元646年,也是日本的大化二年正月初一。

  大化改新的意義

  公元646年,對於日本來說是一個意義重大的年份,因為在這一年日本開始了著名的大化改新。日本社會從此之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一定提高,國家制度也得到了完善,那麼大化改新的意義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化改新的主要歷史意義。

  大化改新的改革措施都是模仿當時國力強大的唐朝設立的,當然也參照了當時日本國內的具體情況。大化改新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大化改新為日本確立了一套當時比較先進的管理體制,對於穩定社會環境有立竿見影的作用。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對於天皇權威有了很大加強,鞏固了統治階級的根基。

  第二,大化改新實行了嚴格的土地和公民制度,人民都分得了田地,從而抑制了之前的土地兼併,也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社會生產力,穩定了統治基礎。

  第三,大化改新使日本社會經歷得到長足發展,為以後的繁榮局面奠定了基礎。

  第四,大化改新完善了日本的政治經濟制度,為日本社會以後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使日本結束了奴隸主統治的社會,並且邁入了封建社會的大門,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第五,大化改新成功的經驗為其他各國提供了借鑑,也啟示我們需要堅持對外開放,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學習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以上就是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意義。

  大化改新發生的背景

  大化改新是日本歷史上非常重大的一次社會變革,日本社會由此進入封建社會,社會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下面是大化改新的背景。

  首先,大化改新在日語中的意思就是具有偉大變化的改革,可見大化改新的巨大貢獻和意義。七世紀前半葉,日本國內土地兼併現象非常嚴重,貴族和地主掌握著大量的土地,底層的窮苦百姓只能去給貴族地主幫佃戶,大部分收成都被土地擁有者掠奪了,人們的生活苦不堪言。在古代社會,沒有了土地,基本上就失去了生存的根本,所以底層人們對於奴隸主統治的不滿已然達到極致。

  其次,部民制度衰落,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日益凸顯。貴族們為了爭奪土地,戰爭不斷,推古天皇去世,聖德太子的兒子山背大兄王擁立田村皇子即位,也就是後來的舒明天皇。皇極朗時期,蝦夷的兒子入鹿專政,打擊新興勢力,消滅了山背大兄王和他的族人。可以說此時的奴隸主統治階級內部已經是動盪不安了,整個統治階級已經搖搖欲墜。

  就在此時,部民的反抗鬥爭日趨激烈,各地紛紛爆發了部民起義,而且來勢洶洶。部民的反抗鬥爭嚴重打擊了貴族勢力,同時也動搖了奴隸制的統治基礎。

  綜合上述幾點,大化改新是在貴族兼併土地,百姓生活艱難;以及部民制度衰落,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加劇,政局動盪的背景下進行的,加之部民不斷髮動起義,打擊了貴族勢力,動搖了奴隸主統治根基的背景,就使得大化改新勢在必行。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