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劉備求官而死的人是誰

  三國演義中因為劉備求官而慘死的高官是誰??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

  三國演義第二回:張翼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這一段寫東漢官兵平息了黃巾之亂,作者寫孫堅有人情關係,所以很快得到了封賞,而劉備功勞更大,卻因為沒有關係,所以得不到封賞。

  劉備的政治關係主要是盧—皇甫—朱這三人,恰恰這三人都是以清名立世,不擅長搞關係,加上當時真正掌權的是十常侍集團,也就難怪劉關張三人會當不了官鬱悶了在逛街了。

  說來也巧,逛街的時候巧遇了一個能夠在皇帝面前說得上話又願意說話的張均,張均是個官職僅次於丞相的郎中,這個人有個很大的通病性問題,那就是愚忠,只會進忠言,不會看時勢,當時十常侍掌權,他跑到皇帝面前說十常侍壞話,這是自己找死,結果可想而知。被十常待給殺死了.

  一個人的成功,自然有他成功的道理,哪怕是太監的成功也一樣。

  十常侍能夠掌權,就顯然有他們聰明的一面,他們從張均的事件,看到了很多剿滅黃巾有功,卻沒有得到賞賜的人,這一點是很值得稱讚的。

  但遺憾的是,他們並沒有公平行賞,十常侍在政治上錯過了擴大影響力和培養親信的絕佳機會。

  如果他們這時候站在維護這些有功勞卻沒有得到賞賜的英雄這一面,那他們的結果很可能就和後來不同。

  歷史不容假設,機會往往錯過也就不再來,我們後面很快會看到十常侍集團的結局。

  因為這件事,劉備當上了一個很小的官,安喜縣尉。

  孟達背叛劉備的趣聞: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夫子的意思是,如果你這個人不對長遠進行思考,必然就會有眼下的問題爆發。三國裡面,就有一個人幾次三番去印證這個道理,不斷地因為目光短淺而深受其害。這個人就是孟達。

  孟達本身是劉璋手下的謀士,劉備入蜀的時候,他和法正、張鬆都是屬於“通敵”一派的,變著花樣引誘劉璋一步一步走進劉備入川的陷阱裡面。當然其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法正,孟達充其量就算是個添頭。其實也是,法正在整部《三國演義》裡面也屬於最一流的文臣,況且劉備入川這一段,幾乎都是法正的個人秀,所以在這場“第一次背主投敵的作戰”中,孟達沒有顯露出來什麼。

  在之後孟達在劉備手下帶過幾次兵,和霍峻合作打過幾次小戰役,這個時候的地位,也都是屬於那種炮灰級別的將領,輪不到他進行參謀,也就權且不提。

  真的他第一次主持謀劃事情,就是一個大跟頭。第七十六回關公敗走麥城,關公派廖化單槍匹馬突出重圍來到上庸求救。這時候上庸主事的是劉封和孟達,劉封本身是想出兵的,來諮詢孟達的意見。孟達第一句,先是唱衰:東吳強、曹操強、自己弱,一定會敗!緊接著劉封說關羽是自己叔父。孟達又說:你把他當叔父,他可不認你為侄子。兩句話把劉封說的心裡拔涼拔涼的,也就不出兵了。

  看似說的很有道理,這眼前的問題就能解決了。可問題,孟達就絲毫沒有考慮後事。不救關羽劉備豈會輕饒?縱然劉封因為義子的關係能逃脫,你孟達憑什麼能逃脫不被殺?再者言不救關羽,你還能投敵?劉封可是劉備的義子呀,曹魏和東吳誰能收一個對方的“皇子”當大臣?孟達絲毫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所以栽了個大跟頭。

  廖化求救不成就奔成都去了,然後成都就知道孟達和劉封的事了,劉備要殺,諸葛亮告訴劉備要穩妥所以先按兵不動。

  緊接著在第七十九回,雖然劉備暫時沒殺他,但是孟達也不完全是個傻子,知道自己現在難辦,就找人商量。這一段挺有意思。孟達先說:劉備入蜀是自己和法正的功勞,法正死了,所以劉備忘了自己的功勞。全全把問題都怪罪給了劉備不記著自己的功勞了,也不想想自己的功勞能不能和過錯相抵。找的兩個豬隊友回話也有意思:要想劉備不害你,咱們就投魏吧,魏國劉備是管不到的,正好我們也想投魏呢!然後孟達就同意了!這個辦法也是二到了極致,你投魏,就不知道魏國也不待見你嘛?就不知道魏國會用你當槍打蜀國嗎?是的,這些孟達全都沒想到,就想到了眼前死不了,所以投魏了。

  “第二次背主投敵的作戰”就這樣圓滿完成,孟達也估計是個完美主義者,臨走前還寫了一封信給劉備,言之鑿鑿舉了一大堆歷代先人的例子,粉飾的自己似乎很有道理,錯誤都在劉備身上。所以劉備看完這封信就說了一句:““匹夫叛吾,安敢以文辭相戲耶!”孟達這封信實話說,從文學性上來講算是一篇不錯的文章,可問題他寫這封信有什麼意義?他自己沒有想過嗎?這封信只會加重憤怒啊!

  果不其然,他投降魏,魏國讓他來勸劉封投降,劉備就讓劉封去打孟達。劉備正在失去關羽的氣頭上,這孟達一而再再而三也真是“聰明”極了。

  俗話說有一有二沒有三,可是孟達還真就有“第三次背主投敵的作戰”,這次就更能把他的智無遠見表現出來了。在第九十四回,章節名稱就是“司馬懿剋日擒孟達”。這個孟達在曹魏那裡也是屬於不得志的,只是曹丕喜歡他而已,曹丕一死,曹睿當道孟達就開始走下坡路,再加上司馬懿當權,孟達也看出來自己的好日子要到頭了。一想劉備也死了,蜀國應該沒有“敵人”了,又要降蜀。

  對這種情況諸葛亮是十分喜聞樂見的。畢竟諸葛亮的終身理想是北伐曹操,你孟達之前的過錯他是不會過分計較的。雖然如此,但是諸葛亮知道孟達這二貨容易出問題,專門告訴他不能提前告訴別人,他難以鬥過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