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必背知識點

  文化生活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文化的繼承與文化發展

  1.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影響

  ***1***是什麼——傳統文化的含義和特點

  ①含義: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②特點:

  A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

  傳統習俗的繼承: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影響,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傳統建築的繼承:被稱為凝固的藝術,成為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

  傳統文藝的繼承:被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

  傳統思想的繼承:對如今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

  B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徵,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有些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被賦予新的內涵。

  C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是維繫本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2***為什麼——傳統文化的影響***作用***

  ***1***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傳統思想對人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社會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傳統文化是維繫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能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

  ***2***傳統文化的影響作用是雙重的,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

  2.怎麼辦——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不斷推進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

  ***3***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4***必須反對兩種錯誤態度:一是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二是全盤肯定的守舊主義和保守主義。

  3.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1***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而不是先後兩個過程***

  ***2***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繼承對傳統文化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

  ***3***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這就是文化傳承。

  4.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1***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

  ***社會矛盾運動對文化發展的影響是根本性的***

  ***2***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發展。

  ***4***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①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

  ③教育能夠以濃縮的形式重演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走過的認識世界的過程,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事文化創造。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5.綜合認識教育的重要性

  ***1***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

  ***2***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3***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4***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大力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

  ***5***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域性性作用。

  措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文化創新

  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

  ***1***文化發展的實質在於文化創新。

  ***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3***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 一方面,社會實踐中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

  2.文化創新的意義

  ***1***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源於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

  ***2***文化創新能夠促進_民族文化的繁榮。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才能煥發生機、歷久彌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滿活力、日益豐富。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3***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

  3.文化創新與繼承的關係

  ***1***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文化創新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側重於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側重於對文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是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

  ***2*** 文化繼承與文化創新。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一個民族和國家如果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就會失去文化創新的根基。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4.文化創新與借鑑、融合的關係

  ***1*** 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鑑與融合,在學習和借鑑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借鑑,取長補短的過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鑑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2*** 在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鑑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鑑,共同推動世界文化創新

  ***3***在學習和借鑑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不斷推動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

  5.如何進行文化創新?

  ***1***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文化創新必須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

  ***3***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文化創新必須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鑑與融合,做到博採眾長。

  態度: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

  做法: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鑑,共同推動世界文化創新。

  原則:在學習和借鑑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4***在文化創新中,必須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係,要堅持正確的方向,克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

  ***5***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刻苦鑽研,銳意創新,才能創造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6.文化繼承、文化發展、文化創新三者之間的關係

  ***1***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文化繼承是文化發展的必要前提,文化發展是文化繼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2***文化發展的實質,就是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

  ***3***文化繼承與文化創新。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

  總之,文化繼承、文化發展、文化創新三者緊密聯絡,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