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說課教案

  優秀的數學教案可以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一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二年級第上冊第53頁至第 55頁《1米有多長》,我準備從以下這七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說教材

  《1米有多長》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長度單位釐米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米的長度單位。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總結米、釐米之間的關係,具體出長度單位“米”。“米”這個長度單位比較具體,教材通過三個步驟幫助學生體會米有多長:第一步:通過同學們一釐米木棍接起來,體會1米有多長;第二步:通過測量學生身高,體會1米有多長;第三步:通過測量教室等場景,體會1米有多長。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這些簡單的活動,真正體會到1米的距離到底有多長。在進行認識“米”教學時,充分聯絡前面釐米有多長,使學生體會到在表示距離時,要用“米、釐米”作單位,並介紹怎樣用字母表示以及釐米與米之間的關係,聯絡生活實際,合理運用長度單位。

  二、說學生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釐米,多數學生能聯絡生活實際,合理運用長度單位釐米。但“米”這個長度單位比較重要和常用,學生理解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實地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動,充分感知“米”這一長度單位到底有多長;對於學困生,以和他們玩遊戲的方式來引導他們感知1米的具體長度,從多角度來激發他們的參與,給予他們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並讓他們積極彙報自己的親身體會,達到全員參與,共同提高的原則。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直觀經驗。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感受並體驗1米有多長,知道米和釐米的關係,學會米和釐米的簡單換算。能選擇恰當的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量一量、比一比 、說一說、想一想、等活動,讓學生經歷認識1米有多長的過程,感受長度單位的實用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長度單位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並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活動中體驗米的含義,正確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掌握米和釐米的關係。

  難點:選擇恰當的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五、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本課教學採取“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方法,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靈活地組織教學環節,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探索、交流中學習。

  教法: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複習引入、情景激趣、引導發現、學用結合。

  學法:觀察、比較、實踐、驗證。

  六、說教學流程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原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一***課內檢測;***二***合作探究;***三***鞏固練習;***五***總結.

  ***一***課內檢測

  1、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 ***來測量,長度的單位是*** ***;

  2、畫一條長度為1釐米的線;

  3、測量數學課本短邊的長度大約是*** ***釐米

  ***二***合作探究

  1、畫一條10個1釐米連起的線。***教師指導學生畫10釐米長的線***

  2、問100個1釐米連起的線有多長?***板書課題***

  老師在黑板用紙條連起一條100釐米的線,這就是1米的長度

  米是我們今天學習長度單位,用“m”表示,問米和釐米有什麼樣的關係***1米=100釐米,1m=100cm***

  3、讓學生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長,估計一下黑板長有幾米?

  4、測量一名學生的身高***找一個大約1米的***,估計另一個學生的生高,估計門的高度大約幾米?

  5、測量教室的寬有多少米,讓學生估計教室長有多少米?

  ***三***鞏固練習

  課件上的練習

  1、填cm還是m呢 ***1***門高約2*** *** ***2*** 一拃長約15*** *** ***3*** 黃瓜長約20*** ******4***橡皮長約3*** *** ***5*** 李老師身高約175*** ******6*** 樹高約10*** *** ***7***鉛筆長約17*** *** ***8*** 旗杆高約8*** ******9*** 毛巾長約60*** ***

  2、填空 ***1*** 6 釐米+7釐米=*** ***釐米

  ***2***20米-10米=*** ***米

  ***3***9釐米+11釐米=*** ***釐米

  ***4***1米-10釐米=*** ***釐米

  3、略***課件展示***

  ***四***總結:讓學生說這節課收穫

  七、說板書設計

  1米有多長

  1米=100釐米

  1m = 100cm

  本課的板書設計力求簡明扼要,體現了本節知識的重點。

  回顧整堂課的設計,我把教學植於生活,將枯燥乏味的數學內容設計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有價值,適合學生髮展的數學學習過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以上就是我對《1米有多長》的說課,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謝謝!

  二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二級年上冊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的第4節《動物聚會》。

  教材分析:

  本單元在編寫上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絡生活,強調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抽象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乘法意義的感悟。教材中的主題圖以學生喜愛的童話形式出現,目的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乘法算式,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

  學情分析:

  根據前兩節課的學習,二年級學生已經對乘法有了初步認識,並能夠初步用乘法解決問題。由於本班學生思維敏捷,願意和小夥伴交流合作、並且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

  所以,依據課標和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發展提出問題與應用數學的意識,會運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各種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乘法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結合我班學生實際,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為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難點設為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教法與學法:課堂上我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實踐、共同探討獲得新知。教學中我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並且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學生掌握“移多補少”的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圓片

  教學過程:根據《課標》指出的“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我安排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非常感興趣,因此我創設了白雪公主來到森林裡答謝小矮人,小動物們為白雪公主舉辦動物聚會的童話故事,引出新課。

  通過實踐這一環節的設計非常成功,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根據《課標》要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所以把本環節分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兩步。

  ***1***提出問題:

  首先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主題圖、為提出數學問題做好準備。然後鼓勵學生根據發現的數學資訊提出問題,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問題,先讓他們和同桌說一說再彙報,這樣很好的保護了孩子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接著課件出示這節課要重點研究的4個問題。

  ***2***解決問題:

  學生有了前兩節課的基礎,很快列出了第一個問題“一共有幾隻小鳥?”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這時引導學生說出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3分別表示什麼?理解3×3的意義。

  接下來讓學生們在小組內列出下面兩道題的算式並說明理由。然後集體訂正。在這兒我把原來的一個小環節“體會6×3所表示的不同意義”移到了後面的練習“連一連”中,因為大家在研討時覺得這部分的訓練目的和“連一連”的訓練目的相同,都是讓學生理解一個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沒有必要前後兩次重複,又浪費時間。

  最後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根胡蘿蔔?”,是大家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因為我把主題圖中的每捆4根胡蘿蔔改為一捆是3根,一捆是4根,另外一捆是5根的。在上課之前我認為同學們都能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把加法算式變成乘法算式,可上課時還是有些孩子不知道怎麼辦。這時,我讓學生在小組內用圓片代替胡蘿蔔,分別擺出3個一堆,4個一堆,5個一堆,然後擺成每堆相同的數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和討論一下就明白3+4+5可以變成3個4,我適當的給予表揚。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再回歸到主題圖上,這時趁機運用鼓勵性的語言: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有辦法解決的,學生們踴躍的回答:只要從5根胡蘿蔔裡拿出1根放到3根裡面,就能列出乘法算式了。

  本環節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體會只有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同時既培養了孩子思維的靈活性;又加深了對“移多補少”的方法的理解。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練習時我採用了版主“海的女兒”的建議,把“闖關遊戲”用“幫助白雪公主開啟安全門”的情境換掉了。這樣,不僅銜接的自然,而且做到了情境的完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很高漲,又潛移默化的滲透了思想教育。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本環節讓學生通過連一連、說一說、擺一擺、算一算的數學活動,給學生搭建一個想像、發展的平臺,引導學生在深入思考、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去理解、去發現、去突破難點。

  四、總結延伸、情知共融

  在總結延伸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談收穫,再評價一下自己和他人,學生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接著是本課延伸,讓學生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由於我的疏忽,初稿時對教材中的實踐活動理解的不到位,經過輝煌老師的指導,才使延伸這部分發揮了最大優勢。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項作業,把課下從生活中找到的乘法問題寫成數學日記做為禮物送給白雪公主。

  通過小結與評價,使學生知識系統化,並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學數學的樂趣和價值。

  效果預測:

  相信通過再次實踐,學生能在有趣的童話情境中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能用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他們的發現問題、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各種能力一定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以上是由小編分享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的學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