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二輪複習規劃安排

  高考黃金定律之一就是典型題法則,其實如果我們把高考的方向把握準了,高考的出題模式弄清楚,平時的學習會很輕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第二輪高考的複習規劃安排,歡迎參閱。

  

  一、進行典型題訓練,提升實戰能力

  不只是在數學、物理這樣的理科有典型題,文科的東西也是遵循這一原則的,比如語文的作文,一篇文章好的結構、好的句子,我們都可以用來模仿。

  比如“誠信是小朋友將拾到的一分錢放在警察叔叔手裡時臉上的笑容,是少先隊員宣誓時眼中的閃光。誠信是焦裕祿推開鄉親柴門送去的那一陣春風,它是孔繁森將藏族老媽媽凍傷的雙腳捂進懷中的深情。”這是關於誠信的比喻,就可以借鑑一下。仿造句子。如:誠信是開國領袖面對新中國第一縷曙光作出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召喚。誠信是繼往開來的領路人俯瞰西部作出的“中國要實現偉大復興”的決定。

  學習就是一個由模仿到駕馭的過程,我們在借鑑別人精彩點的同時也是積累知識的過程,最終由量變到質變,使我們成為一個出口成章、才華橫溢的人,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二、構建知識體系,進行專項練習

  體系是綜合的根本,專題是提高的保證。我們在回憶資訊過程中會出現的暫時性的遺忘。高三學生在考試時經常答案就在嘴邊就是寫不出來這種情況就是我們所說的“舌尖現象”,它常會影響到考生的情緒、信心,所以必須加以克服。

  高三學生張揚在平時要紮實地學好知識,通過形成知識網路建立起有效的知識體系,藉助理解記憶等方式調動複習的積極性,鞏固所學的知識,建立起有效的檢索體系,在需要運用知識的時候能準確、及時地提取出來。當遇到舌尖效應時要保持冷靜、放鬆,這樣可有助於知識的回憶。

  三、形成考試體系,訓練解題思維

  很多題型可以歸類挖掘共性,尤其是理科題型,題目和條件都有其內在的關係點的,一般的解題入手方法不外乎為順著題意來,或者以尋求的結果為出發點逆向推導,只有學會從題目本身尋找做題的入手點,或形成一定的解答思維步驟,才能在考場上適應任何題,立於不敗之地。

  所謂的考試體系就是構建在考試時第一遍的做題思路,到這時候可以減弱我們研究題目本身知識點的比例,加強研究做題第一思維的比例,通過同類型套題來總結和調整第一次想的方向,及歸納其中解答的思維共性,是能夠快速幫助我們獲取分數的。

  高考已經進入倒計時了,很多同學開始發急,所謂欲速而不達的道理大家都明白,這時候千萬不要麻木做題,看到什麼題抓來就做,做對了不去總結提煉這種思想的話,只能說你會這道題而已。做錯了看答案聽講解明白了而不去思考“憑什麼這麼解答”,到考試的時候還是不會的,做題千萬不能和口渴猛灌水那樣,除了肚子漲,啥味道都沒留下。

  四、當前階段的幾種常見備考方法指導

  當前階段備考方法不外乎是題海戰術+課本反覆檢視。較為科學的學生已經開始歸類解答,或歸納之前錯誤的的題型。更有技巧的一些學生已經開始進行構建型別模型***以典型題為原形***,並開始漸漸網化知識體系了。

  我們的建議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根據自身獲得最大的效果,適合隨大流的跟著學校老師走,基礎掉隊同學們就該上課的時候記好筆記,其餘時間多花些時間在課本與基礎習題上***課本章節後習題練習***,感覺在學校已經無法提升的同學,利用套題演練,型別歸納來總結和提高自己的做題精確度和速度,這時候往往是思維的比拼,而不是“努力程度”的比拼。

  與其花費大量時間盲目做題,不如多花點時間總結歸納會做的題型中的思維步驟,解答步驟。對於會做題,臨場發揮不佳的學生,可以通過連續長時間的做套題,或者想辦法耗盡精力後***如長跑後,衝刺跑後***,再做卷子,或壓縮做題時間***2/3~3/4的考試時間做完卷子***,以訓練考場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