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教學複習計劃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活動,下面小編分享了綜合實踐複習計劃範文,供你參考

  篇一

  一、 指導思想:

  以學生的生活為核心,以觀察、訪問、探索、調查、試驗等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引導他們學習簡單的處理資訊,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

  二、課程目標:

  1、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社會考察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驗證的方法。

  5、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務:

  1、構建出“以研究性學習為核心,以資訊科技教育為補充與拓展,以勞動與技術教育及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2、在校內和社群開闢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基地,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為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

  3、提供綜合實踐活動備選主題及活動範圍,每個班選擇一個課題進行研究,注意活動過程中資料的積累,期末整理好資料上交。

  四、具體要求:

  1、 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2、安排好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

  3、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並制定好實施計劃

  4、整合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四大領域

  5、豐富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活動的方式

  6、做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評價工作。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形成性、發展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的意識。評價應注意多樣性和可選擇性,可自評、生評和師評相結合。本學期學校將在十二月上旬舉行綜合實踐活動評比,並在期末做好實驗班級活動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評價工作

  五、研究內容:

  ***一***、活動主題:甘甜的自來水

  ***二***、活動主題:安全自護我能行

  通過以上活動擬達到:

  1、引導學生學會與老師、同學共同生活、熱愛集體。

  2、具有主動探索身邊環境的興趣,並努力的想出辦法去研究。***通過活動使他們獲得生活的知識以及得到他人理解、友誼的技能***

  3、結合“小公民道德建設”活動,教育學生學會有責任感的生活。***誠實待人、對待自己的錯誤、失敗、挫折的辦法、策略,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獨立、自理的生活。

  篇二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將以本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的有關要求,結合本年級實際,認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發揮學生主人翁的意識,在活動中展示個性和才華。以“實踐、開放、自主”為主線,使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獲得積極的、全面的發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活動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瞭解綠色植物對環境的保護作用,學會種植一種植物的方法,為學校提供一株花苗或一棵樹苗,美化校園環境,逐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初步能力。

  2.瞭解母親的辛勞,在母親節期間為母親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培養學生孝敬長輩的優良品質。

  3.關注文明、衛生的校園環境建設,通過調查,知道校園浪費的現象與原因,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培養良好的衛生的習慣,形成自覺保護校園環境的意識,積極投身於校園文化建設之中,為校園文化建設出一份力。

  三、活動安排:

  三月份:萬紫千紅總是春

  1.發動學生在家前屋後種花植樹,美化周邊環境

  2.為學校提供一株花卉,瞭解其種植方法,栽種在校園裡觀察其生長,保證成活,為美化校園出力

  四月份:親近自然

  1. 春遊:欣賞家鄉的自然風光,陶冶學生情操

  2. 遊正潤生態園:通過正潤生態園二日遊,讓學生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的觀念

  五月份:感恩母親

  1. 舉辦“三個一”活動:為母親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製作一份賀卡,寫一篇讚頌母親的作文

  2.參加學校舉辦的徵文、演講活動,推薦優秀作品報縣參賽

  六月份:學校是我家,愛護靠大家

  1.開展“清理一處雜草,拾起一張廢紙,清除一處墨跡”活動,淨化校園環境

  2.從我做起,不吃零食,不亂扔廢紙,不隨意塗抹牆壁,不踩塌花草

  篇三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隨著學校班級的增多,科組團隊老師也有所壯大,在保證整體隊伍穩定的情況下加入了5位新成員,不同學科背景的11位教師分別指導12個不同的班級。已經申報成功的省級和區級課題將在本學期進行開題,2個在研市級課題,1個區級小課題。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夠常態開展並向有效化道路邁進,潘國洪校長繼續掛帥綜合實踐活動科組並任教六年級及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儘管科組中多位老師實踐經驗較豐富,專業素養較強,但是也有相當部分是第一次接觸綜合實踐活動,或者對本課程理解不深。新學期,我們繼續以科組建設為重點,以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為核心,發揮課題的導向作用、科組的特色和優勢以及骨幹教師的帶動作用,紮實有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和研究。

  二、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將以《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以及《廣州市3-9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討論稿***為指南,結合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學領域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工作方案”,進一步規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致力於將本校地域文化資源以及社會的焦點、熱點問題融入綜合實踐教育教學工作之中。

  三、工作目標

  1、加強培訓,特別是新加入教師的培訓,使他們的教學水平在專家以及科組老師的幫助下迅速提高。

  2、各班根據科組計劃制定好班級活動主題、計劃,立足常態,上好每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

  3、做好現有課題的研究實施工作以及立項課題的開題、小課題的結題工作,不斷提升科研課題的研究成效。

  4、加強科組檔案資料的管理工作,注重過程材料的積累,爭取建立廣州市優秀教研組以及迎接天河區巾幗文明崗的評估工作。

  5、整理優秀科研成果,積極申報廣州市教學成果獎,併力爭獲獎。

  6、配合做好廣州市“十二五”規劃課題:“基於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德育實效性的實踐研究”課題的申報工作,並爭取立項。

  7、注重教學科研的探索和嘗試,積極開展各項教育科研活動,立足新課程標準,以研促教,爭取寫出有質量的論文,並在全國第九屆年會上獲獎。

  四、專題研究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科組建設研究

  五、具體措施

  ***一***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課程實施的能力和水平

  1、加強培訓與學習

  本學期圍繞研究專題,繼續加強指導教師業務學習,努力探討校本培訓的多種形式,除了傳統的專家開設講座外,還有提供書籍讓指導教師“閱讀”的自我培訓,讓學科骨幹率先“研讀”組織交流的培訓;指導教師根據研究專題輪流擔任科組活動學習的主講人;組織科組老師圍繞學校徵訂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指導用書》進行深入的研讀和交流,進一步理清課程的課型及實施的策略。鼓勵青年教師通過實踐、探究、反思、積累,儘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成長起來,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有生力量並積極選派教師參加市區教研,並對培訓及觀摩活動內容及時向廣大教師傳達,實現“互動互強”培訓目的。通過不同形式的理論培訓和實踐研討,使指導老師的課程指導和實施水平不斷提升。

  2、結對幫扶,共同提高

  按照新舊配對,同年級互幫,同主題共享的原則,把科組教師組成一個個學習的共同體,充分發揮科組骨幹老師的帶頭、引領作用,讓新加入的老師儘快進入角色並逐漸成長、成熟,資深老師的專業素養也在結對幫扶中得到穩步提高。

  ***二***加強課程資源開發,推進課程建設

  積極挖掘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已有資源和成功經驗並加以提煉,逐步形成我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面的特色教育。

  1、加強部落格組群等網路建設

  本學期,我們將加強搭建網路學習交流的平臺,開通新申報課題的組群部落格,完善課題的成果管理,合理利用好科組QQ群進行及時的資訊釋出和研討交流,營造良好的科組網路教研研討氛圍。對於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及時通過天河部落部落格給科組老師提供研討交流的平臺;對課程實施過程中積累的優秀課程資源素材及時進行彙集和上傳共享,通過網路平臺,為我校教師提供必要的理論材料,促進互動與交流,共享課程資源。使部落格和QQ群成為我校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開展網路教研的重要陣地。

  2、全方位把握,多層次開發校本課程資源

  儘管老師們課程開發的意識增強了,主題開發的範圍也從單純的獵德社群延伸到珠江新城,但是老師和同學們興致勃勃開發出來的活動主題由於涉足的範圍擴大,卻面臨著調查困難,難以深入開展研究的問題,導致有些主題活動研究深度不足,甚至半途而廢。本學期,科組將加強研究活動領域的規劃,從學校現有的資源及學生的實際出發,整體佈局,多層次開放校本課程資源。以“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的鄰居”、“我愛CBD現代建築”三大活動領域為主導,細化各研究領域的活動範圍,加強對各班級研究過程的進展情況及相應的指導,確保主題的順利開展及主題的深入研究。同時,考慮到起始年級的年齡特點、原有知識水平、能力、興趣與愛好等,可以彈性選擇活動主題,除了學校開發的三大領域主題外,還可以根據“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等領域選擇活動的主題。

  ***三***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建立學生髮展性評價體系

  1、學生學業評價

  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研究開發切實可行的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案。 綜合運用觀察、交流、測驗、實際操作、作品展示、成長記錄、自評互評等多種方式,全面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情況,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個性發展和健全人格作為評價的重點,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2、教師評價

  探討教師評價的途徑和方法,逐步建立“教師個人發展檔案袋”,探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制度,全面、科學、準確地評價教師教學工作,將教師教學評價工作與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統一起來,通過評價促進教師的課程教學能力、課程開發能力、課程創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四***圍繞課題研究,加強科組建設

  “教而不研則淺。”本學期,我校堅持以課題研究為導向,落實每週的科組教研活動,紮實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科組建設,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做好現有課題的研究實施工作以及立項課題的開題、小課題的結題工作,不斷提升科研課題的研究成效。加強科組檔案資料的管理工作,注重過程材料的積累,爭取建立廣州市優秀教研組以及迎接天河區巾幗文明崗的評估工作。整理和優化已經結題的“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開發獵德社群文化資源的研究”的課題研究成果,積極申報廣州市教學成果獎。

  繼續探索和完善“主題課例研訓結合式”教研模式,圍繞“研究”專題,推薦骨幹教師上公開課,要求老師們帶著問題開課、聽評課,通過研討交流不斷提高指導教師的方法指導水平。同時計劃每月選擇老師們教學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作為科組的網路的主題研究,通過開展多種方式的研討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