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法制的黑板報版面效果圖

  法律常識是每個人都需要遵守的,為了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學校也會定期製作一些黑板報。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法制的黑板報設計圖,希望對你有用。

  法制的黑板報圖片賞析

  法制黑板報資料:全國法制宣傳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的《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四個五年規劃》中確定: 將我國現行憲法實施日即12月4日,作為每年一次的全國法制宣傳日。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它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基礎,是公民權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統一的基礎,是依法治國的基本依據,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在全體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首要的任務,就是要進行憲法知識的宣傳教育,使廣大公民瞭解憲法、掌握憲法,增強憲法觀念,樹立憲法權威。因此,將現行憲法的實施日作為全國法制宣傳日,充分體現了憲法在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體現了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務,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12月4日為一年一度的全國法制宣傳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被確定為2009年這一宣傳活動的主題。

  記者3日從司法部瞭解到,將2017年全國法制宣傳日的主題確定為“弘揚法治精神,推進依法治國”,是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繼續抓好“五五”普法規劃的落實,並通過宣傳活動,在廣大幹部群眾中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不斷增強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觀念、權利義務相一致觀念、公平正義觀念,牢固樹立並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司法部有關負責人說:“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弘揚法治精神,就是要在全社會和全體公民中,大力培育崇尚法治、維護法治權威的法治精神。弘揚法治精神,是新時期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和價值追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思想基礎。”

  據瞭解,200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的“四五”普法規劃將現行憲法頒佈實施日即12月4日確定為全國法制宣傳日。從2006年開始實施的“五五”普法規劃要求,做好“12·4”全國法制宣傳日宣傳教育活動,集中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制宣傳教育。

  2001年以來,我國各地、各部門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為契機,在每年11月中旬至 12月中旬,通過舉辦座談會、書畫展、網上論壇,印發宣傳資料,在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制作播出專欄、專版、專題節目等多種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傳播了法律知識,弘揚了法治精神,促進了社會和諧。目前,“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正逐步成為我國公民熟悉法律、認知法律、維護權益的有效載體,成為展示中國法治建設成就,樹立我國良好法治形象的重要視窗。

  法制黑板報內容:法制的柏拉圖思想

  一、正義論與人治論

  ***一***正義之國與人的型別柏拉圖的哲學基礎是理念與現實的區分,在柏拉圖看來,世界由“理念世界”和“摹本世界”兩部分組成。理念是精神的,是第一性的,儘管它是無形的,但它是萬物的根源,是永恆不變的真實存在;而摹本世界,則是有形的,虛假的,變化不定的,只能算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人由於分享理念程度的不同,相應地便分別具有了金、銀、銅鐵的三種不同的性質,人也就具有不同的型別和品質:金→哲學家→智慧銀→勇士→勇敢銅鐵→生產勞動者→節制然而,節制的品質不僅應當為生產勞動者所擁有,也應當成為所有三種人的品質,因為一個國家必須保持和諧協調,只有當人們各盡其職、各守其位時,國家才可能產生“正義”的品德,成為正義之國。當個人的三種品質***慾望、激情和理智***在個體中協調執行秩序井然時,個人就成了正義之人。這意味著理性支配慾望,精神支配肉體;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柏拉圖所說的正義就是一種道德正義。

  ***二***法律與正義的關係在柏拉圖看來,一個人品性中,都具有“較善”和“較惡”兩部分。如果較善的那部分佔優勢,就控制住“較惡”的那部分,他就成為自己的主人;如果他接受不良的教育,或者受壞人的薰染,他便成為“自己的奴隸”。當惡性膨脹時,就只好服從外在的權威,這個外在權威就是法律。對於柏拉圖來說,法律就是一種社會行為準則,它是公道與正義的標誌。但是,法律的正義與道德正義不完全相同。法律正義是“訴訟正義”,是指通過法律機器的正常運轉而獲得的後果或判決。因此,法律正義是為道德正義服務的。

  ***三***哲學王與人治柏拉圖認為,哲學王通過知識進行統治,比法律統治具有很大的優越性,法律遠不如和哲學家的智慧相比。因為:***1***哲學家所掌握的是一種真理,它比國家機關所制定的法律要高明得多;***2***“法律者強者之所好”,而現實中的法律並不必然體現正義,而惡法並非真正的法律;***3***法律是刻板和固定的,而政治本身是柔性的。而哲學家的知識可以隨機應變;***4***一切社會都需要和諧,而這隻有哲學家通過智慧才能達到這一目標。

  二、法制論:立法與守法思想

  ***一***立法過程論在柏拉圖看來,立法是一個“清刷”的過程,即必須對原來的舊制度和人們的品質清洗一番,方能制定出新的法律。在立法時,先應當確定憲法大綱,然後是制定法律和規章。柏拉圖重視成文法,而認為習慣是來源於普通人的習俗。

  ***二***立法原則論根本的原則是依照公正的理念制定法律,並應依全體人民的幸福為依據。就立法的重點而言,著重於培養公民的法律精神。

  ***三***守法論柏拉圖從歷史的角度追溯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認為國家形成於契約。而契約的核心就是對法律的遵守,這就意味著,只有守法的美德才是符合國家的本性的。柏拉圖認為,對於有意志的公民來講,法律的統治並不具有強迫性,而是體現了國家的良善願望。他認為:“如果法律能完全導致至善或至少是能部分地達到這樣的目的,這些法律我們都應該執行。”對公民的教育也是要引導他們執行和遵守法律;法律必須擁有權威,國家官員的權力必須受到約束,所謂良法須由良吏來執。

  三、柏拉圖法律思想的主要評價第一,法治主義思想是西方法律傳統源遠流長的一個傳統,對西方近代法治主義的復興具有深遠的影響,併成為羅馬法的重要思想基礎;第二,概括了古希臘政治哲學的精髓:最好的政治是難以實現的,而防止最壞的政治是可能的,這就是,必須運用至高無上的法律進行統治。第三,關於“混合政體”的研究以及“分權原則”的論述,被學者譽為三權分立的原型。第四,集體主義方法論也開創了後世以集體為單位研究國家、法律學說的先河,在柏拉圖的理念中,個人只是城邦的工具和手段,並無獨立存在的價值。

  四、柏拉圖的生平與著作柏拉圖***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生於雅典的一個貴族之家。他的父母都是名門望族的後裔,母親更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梭倫的後代。由於出身高貴,自幼即受到良好的教育。從20歲起受教於蘇格拉底,從事哲學學習和研究。曾一度渴望在政治上嶄露頭角,但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處死刑,使他放棄了從事政治的願望。後流亡國外,40歲後回雅典並創立了“阿卡德米學園”。在學園中,柏拉圖一邊講學,培養人才;一邊著述,宣講其哲學和政治哲學,前後達41年之久。該學園在歷史上延續了900年,是全希臘文化知識的中心。柏拉圖是歐洲歷史上第一位保留下完整著作的思想家,前後共著對話25篇。有關政治法律理論的著作主要有三部,即《理想國》***成於壯年***、《政治家篇》***成於中晚年***、《法律篇》***絕筆***。一般說來,《理想國》代表了他對政治和社會的主要理想,而《法律篇》則是面對現實所寫成的有關法治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