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鼻祖子貢

  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是春秋時期衛國人,也是當時有名的富商。同時,他也是一個才華橫溢,能言善辯的人,他在與孔子及其弟子的相處中,均展現了他非凡的語言藝術。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子貢***公元前520- 456?***姓端木,名賜,字子貢,春秋末衛國***今河南浚縣***人。子貢十七歲拜孔子為師,深得孔子學說真諦和儒家思想精髓,成為孔門高徒,位列“孔門十哲”之一***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子貢被孔子列為言語科***外交辭令***的代表,是因為子貢利口巧辭,善於雄辯,富有外交才幹。在孔子時代,《詩》已成為當時語言訓練的主要教本,孔子就曾說:“不學《詩》,無以言”。子貢對《詩經》的學習有深刻體會和獨到理解,曾多次受到孔子的稱讚,說他對《詩》能觸類旁通***“告諸往而知來,可以言詩矣”***。子貢的辯才和嫻熟的外交辭令,使他成為一位出色外交家。孔子率弟子周遊列國時在陳蔡***河南、湖北相接地區***絕糧,陷入困境,子貢臨危受命出使楚國,不但要來糧食,而且使“楚昭王興師迎孔子”,把孔子迎入楚國。後來又在齊、吳、越、晉諸國間遊說,使吳國攻齊,從而保全了魯國。司馬遷對此極為讚歎:“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史記·仲尼弟子傳列》***此外,子貢在從政方面也很有才幹。孔子對子貢的政治才能評價甚高,曾把他和冉有、季路這兩位政事代表相提並論,並認為他在政治上辦事通達。子貢曾擔任魯國和衛國的相。

  與孔子其他弟子相比,子貢最特殊的地方,是子貢善於經商之道,在理財經商方面具有卓越的天賦。他曾經經商於曹、魯兩國之間,富致千金,成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孔子評價子貢的經商才能說:“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臆則屢中。”***《論語·先進》***意思是說,顏回在道德修養上接近於完善了,卻很空乏貧窮,而子貢不經官府允許去經商,對市場行情每每預測得很準。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也說:“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資……家累千金。”說子貢依據市場行情的變化,賤買貴賣從中獲利,成為鉅富。由於子貢在經商上大獲成功,在諸侯國產生了很大影響,受到了各國的禮遇,極大地提升了孔的影響。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說:“七十子之徒賜***子貢***最為饒益,原憲不厭糟糠,匿於窮巷,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夫使孔子名佈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

  子貢最後死於齊國。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其為“黎侯”;宋大中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端木子”。

  之死

  子貢作為孔子最得意的徒弟,他的出身和死因一直備受後人的關注,所以子貢怎麼死的也順理成章成為了歷史界一個熱議的話題,其實根據史記記載子貢在70多歲死於疾病,當時他是想路過齊國去經商的,不幸在齊國的時候身染重病不治身亡,所以子貢應該算是病死的,70多歲在當時是個很大的年紀了,子貢也算是壽終正寢。

  其實關於子貢怎麼死的這個問題很多人還懷有不同的答案,有些人認為子貢在吳起變法中被叛軍傷害了,這個說法並不正確,當時雖然子貢和吳起變法是同一時代的,但是子貢並沒有參與這次改革,他也不會同叛軍扯上關係,後代人之所以這麼說是為了增加這次改革的知名度,子貢其實是在齊國病死的,他一生沒有參與過任何的改革。其實子貢在死之前還曾經想念過孔子,當時距離孔子逝世已經很多年了,有後世人稱子貢在齊國偏遠的一個地方突然身染重病,很多名醫都束手無策,子貢死之前口中一直唸叨著老師的名字。可惜當時沒有人認識這位名滿天下的大文豪,也並沒有人認識他的老師孔子,子貢就在呼喊中死去了。

  子貢死的時候齊國的國君非常悲痛,認為子貢雖然沒有給齊國做出什麼貢獻,但他是當時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之一,又加上是病死在自己的領地,所以齊國國君親自給他寫了一篇弔文。

  性格特點

  子貢自小聰明伶俐,家境殷實。父親是商人,在其二十多歲時候開始繼承父業學道經商。在其虛歲二十六那年巧遇孔子並拜孔子為師。拜師以後端木子貢未留在孔子身前,而是周遊列國進行遊說講學。端木子貢非常尊師重道,孔子死後他在其靈前守夜三天,守墓三年。孔子死後不久端木子貢成為魯國和衛國首相,他從老師那學來的各種官場生存伎倆發揮的淋淋盡致,不久就取得了大王的信賴,他利用自己官居高位,不斷的周遊列國遊說,做生意,把生意做的風生水起。成為當時孔子弟子之中的首富。端木子貢在治國當中也別具一格,對外他主張和平外交政策,通過對話解決爭端,反對武力解決問題。對內他講究說教,對犯罪之人進行說教使其深刻檢討悔過自新。

  端木子貢因病於公元前456年病逝,享年64歲,葬在現如今的河南省鶴壁市西北方向的浚縣,當時的墓地位於浚縣縣城東南張莊村,墳前是浚縣人民政府豎立的大青石墓碑,上面刻有“先賢端木子貢墓”,顯示出家鄉人民對這位儒家弟子的愛戴之情。端木子貢一生經歷豐富,尊師重道,誠善盡孝。後人對他評價極高,他在推動歷史的程序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