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武官職位

  在職官制度上,中央集權、百官權力分散、重文輕武,但是你知道?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助到你。

  

  宋朝統治者有意實行“以文壓武”的政策,總的來說武官的實際級別大大降低。另外又實行“官”、“職”分離的制度,使得武官的級別與所任軍職並沒有必然聯絡。最高級別的武官仍然是“太尉”,但只有從二品,而且只是個榮譽稱號,無論文武都可以封授。同時保留了前朝的種種、校尉名號,但只是作為武官的“贈典”,只有榮譽稱號的意義,甚至有的號為“大將”,實際上只是個沒有品級的官。 武官的級別以“某某使”***北宋後期改為某某大夫***來表示品級,如傳統的稱號:節度使***從二品***、承宣使***正四品***、觀察使***正五品***、以及防禦使、團練使、刺史等***均從五品***,或者是宋代新創的內客省使***正五品***、四方館使***正六品***等等,低階軍官為“某某副使”。到北宋末將高階武官改為帶有“武”字系列的“某某大夫”,低階軍官改為“某某郎”。但都是虛銜,僅僅表示俸祿數額。 真正的最高軍職為朝廷“三衙”長官,即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的“都指揮使”,往往只掛有個四、五品的官銜。而且明確文官可以管轄武官,而武官絕不得管轄文官。在品級比自己高的文官面前,武官只好俯首聽命。

  宋代的武官官銜

  宋朝的傳統是“重階不重品”,所以我們先介紹一下階官。

  太尉 1 正二品

  通侍大夫 2 正五品

  正侍大夫 3 正五品

  宣正大夫 4 正五品

  履正大夫 5 正五品

  協忠大夫 6 正五品

  中侍大夫 7 正五品

  中亮大夫 8 從五品

  中衛大夫 9 從五品

  翊衛大夫 10 從五品

  親衛大夫 11 從五品

  拱衛大夫 12 從六品

  左武大夫 13 從六品

  右武大夫 14 從六品

  以上為橫行十三階。

  武功大夫 15 正七品

  武德大夫 16 正七品

  武顯大夫 17 正七品

  武節大夫 18 正七品

  武略大夫 19 正七品

  武經大夫 20 正七品

  武義大夫 21 正七品

  武翼大夫 22 正七品

  從武翼大夫至武功大夫為諸司正使

  正侍郎 23 從七品

  宣正郎 24 從七品

  履正郎 25 從七品

  協忠郎 26 從七品

  中侍郎 27 從七品

  中亮郎 28 從七品

  中衛郎 29 從七品

  翊衛郎 30 從七品

  親衛郎 31 從七品

  拱衛郎 32 從七品

  左武郎 33 從七品

  右武郎 34 從七品

  從右武郎至中侍郎為橫行副使,一般不作升遷之必經梯級。

  武功郎 35 從七品

  武德郎 36 從七品

  武顯郎 37 從七品

  武節郎 38 從七品

  武略郎 39 從七品

  武經郎 40 從七品

  武義郎 41 從七品

  武翼郎 42 從七品

  從武翼郎至武功郎為諸司副使,能雙轉

  敦武郎 43 正八品

  修武郎 44 正八品

  從修武郎到敦武郎為大使臣

  從義郎 45 從八品

  秉節郎 46 從八品

  忠訓郎 47 正九品

  忠翊郎 48 正九品

  成忠郎 49 正九品

  保義郎 50 正九品

  承節郎 51 從九品

  承信郎 52 正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