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地方官職表

  官職指在國家機構中擔任一定職務的官吏,你知道北宋地方官職是怎樣設定的?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通直郎 隨奉太子的侍從官

  承信郎 武職官最後一階,宋武職共有52階.

  成忠郎 武職官第48階,充左班殿前侍衛官.

  秉義郎 武職官第45階

  武翼郎 武職官第41階

  宣撫使 負責督察軍事的重任,職位高於安撫使.

  節級 弓手班頭,統制弓手,聽命於縣尉.

  巡檢 掌訓治甲兵巡邏州邑、擒捕盜賊事務,屬於較高一級官職.

  通判 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權和知州***知府***共同處理事務,並監督行動.

  士曹參軍 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鬥毆等訴訟案.

  司錄參軍 書寫六曹公文的專職官員.

  局務官 掌監造鹽、鐵等業的官員.

  主簿 掌出納官物、銷注簿籍等事的縣級官員,官階次於縣丞.

  縣尉 掌管訓練兵丁、防奸禁暴、查緝走私等治安事務的縣級官員.

  兵曹 六曹之一,置參軍一人掌兵事、緝捕等事.

  兵馬都監 馬步軍統制官.

  都監 有兩種,一種是路分都監,掌本路禁軍的屯戍、訓練和邊防事.另一種是州府都監,掌本城軍隊的屯戍、訓練、器甲、差使等事.

  監當官 州府所設掌管徵收茶、鹽、酒稅事務的官員.

  典級 掌禮儀制度的官員.

  胥吏 辦理文書的小吏.

  都統制 屬於御營使,為監護諸軍將領協同作戰的軍事長官.

  同都統制 官職相當於副都統制.

  御營使 統管全國軍事.

  保義郎 右班殿前侍衛官.

  團練使 州府一級的常設武官,從五品.

  鈐轄 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統制官.有路分鈐轄、州鈐轄.

  武經郎 又稱西京左藏庫副使,即西京***洛陽***供備庫副職武官

  朝奉郎 又稱左、右司諫,即諫議官,位次於諫議大夫下.

  宣諭使、撫諭使 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處理冤獄,措置營田的監時性官員,即所謂“欽差大臣”.

  忠訓郎 又叫“左侍禁”即內宮侍衛官.

  鎮撫使 由中央委派負責一個地區或幾個州府軍事防務的臨時設官.負責轄區軍事防務兼理民政、財政等事務.

  宜文字 簡稱“機宜”如同祕書或機要祕書.

  龍圖閣學士 皇帝侍從的榮銜,掌管御書、御製文集、典籍、屬籍、世譜等事.

  提舉 原意管理,主管專門事務,提舉宮觀,為安置罷退的大臣而設,光領俸祿不管事.

  樞密使 掌全國軍機、邊備、征戰等事的最高軍事長官.

  大理評事籤書判官 掌管刑獄的京官.

  參政知事 宰相的輔助,通稱“使相”.

  起居舍人 又稱右使,皇帝的近臣,負責記載皇帝的言行.

  中書舍人 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詔書.

  翰林學士 皇帝最親近的顧門兼祕書,權力極大,有“內相”之稱,往往是“將相之儲”.

  歷代官職表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後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如漢初劉邦既封皇子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彭越為樑王,英布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為陳王;唐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封其子阿濟格為英親王,多鐸為豫親王,豪格為肅親王。再如宋代寇準封萊國公,王安石封荊國公,司馬光為溫國公;明代李善長封韓國公,李文忠封曹國公,劉基封誠意伯,王陽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與宰相通稱,簡稱“相”。如《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廣《廉頗藺相如列傳》:“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錄***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顏太師以兵解”,顏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師銜,故稱。再如明代張居正曾有八個虛銜,最後加太子太師銜;清代洪承疇也被加封太子太師銜,其實並未給太子講過課。

  【太傅】參見“太師”條。古代“三公”之一。又指“東宮三師”之一,如賈誼曾先後任皇子長沙王、樑懷王的老師,故封為太傅。後逐漸成為虛銜,如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李鴻章死後都被迫贈太傅。

  【少保】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後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職,故稱。其二,古代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東宮三少”,後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沒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如《張衡傳》:“上書乞骸骨,徵拜尚書。”再如大書法家顏真卿曾任吏部尚書,詩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書,,史可法曾任兵部尚書。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祕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如《***指南錄***後序》“以資政殿學士行”,這是文天祥辭掉丞相後授予的官職;《譚嗣同》“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徐致靖當時任翰林院侍讀學士,這是專給帝王講學的官職。白居易、歐陽修、蘇軾、司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學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為趙將……拜為上卿。”

  【大***先秦、西漢時是的最高稱號。如漢高祖以韓信為大,漢武帝以衛青為大。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官職,戰後即廢除。《張衡傳》“大鄧騭奇其才”,鄧騭當時為漢和帝的大。

  【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框密副使合稱“宰執”。宋代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職。《訓儉示康》“參政魯公為諫官”,“魯公”指宋真宗時的魯宗道。《譚嗣同》“參預新政者,猶唐宋之參知政事,實宰相之職”。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清末漢人只有左宗棠、張之洞、袁世凱等短時間地任過軍機大臣。《譚嗣同》“時軍機大臣剛毅監斬”。

  官員分為九品,每品裡又有正、從之分,所謂九品十八級。不能列入九品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列表如下:

  品級官職

  正一品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

  從一品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書,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從二品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時,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督察院左,右副都於是,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尹,奉天府尹,各省按察使.

  從三品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

  正四品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傅寺少卿,各省道員.

  從四品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

  正五品左右春房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知州

  從五品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使,翰林院侍讀,侍講,各部院員外郎,各省知州.

  正六品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房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

  從六品左右春房左右善贊,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州同

  正七品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貼士,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丞,外縣知縣,各府學授.

  從七品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

  正八品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貼士,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

  從八品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 正九品各部院九品筆貼士,縣主簿. 從九品翰林院侍詔,刑部司獄,州吏目,巡檢. 未入流京,外縣典吏,驛丞,和泊所所官

  武官的品級及職務如下:

  品級官職

  正一品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督統,提督

  正二品副督統,總兵 從二品副將

  正三品參將 從三品遊擊

  正四品都司 從四品城門領

  正五品守備 從五品守禦所千總

  正六品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衛千總

  正七品把總 從七品盛京遊牧副尉

  正八品外委千總

  從八品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外委把總

  從九品額外外委 武官無未入流

  中央官部分 官職稱呼

  ---------

  大學士中堂 吏部尚書天官、冢宰

  禮部尚書大宗伯 戶部尚書大司徒,大司農

  邢部尚書大司寇 兵部尚書大司馬

  工部尚書大司空 左都御使總憲

  右都御使副憲 通政使銀臺

  御使都老爺 郎中、員外朗部郎,郎官

  主事主政

  地方官部分 官職稱呼

  總督制軍,制臺,制憲,都憲,部堂 巡撫中丞,撫軍,撫臺,撫院,撫憲,部院

  學政學臺,學憲 布政使藩臺,方伯,東司 按察使臬***音NIe***臺,廉訪,西司

  知府太守,皇堂,五馬 知州牧,刺史

  知縣令,令尹

  武官部分 官職稱呼

  提督軍門,提臺

  總兵總鎮,鎮臺

  副將協鎮,協臺

  時軍機大臣剛毅監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