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武將官職

  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作趙宋,傳九位皇帝,但是你知道?一個國家沒有武將的守衛,就很容易被別的國家攻打,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北宋的官制是中國歷史上最複雜、最混亂、最讓人難以琢磨的一套官制系統,難住了多少票英雄漢已不計其數。其軍官名目更是五花八門,層出不窮。

  北宋開國,鑑於五代戰亂相尋、武將奪權、藩鎮割據蔚然成風。那時侯,節度使就是半個皇帝,弄好了稱帝,弄不好也能稱王,實在弄得太糟了被人兼併了那是你沒能耐。

  宋朝開國後,決策層就致力於結束這種混亂局面。於是,先通過一系列手段將節度使的權力化為烏有,再將禁軍裡有威望的大將派到地方當節度使。將地方精銳收歸中央,建立起一支強大精銳的禁軍,直接由皇帝統轄。地方只有老弱殘兵供官府差使,稱為廂軍。

  這麼一來,節度使成了空殼子,廂軍都是老弱病殘,地方上鬧不起來了。禁軍歸皇帝統轄,輪流駐防京師,將領也要輪換,“山轉水也轉”,京城也鬧不起來了。

  這些其實大家都知道,我還是說正題吧-----北宋軍官。

  由於複雜到了一定程度了,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說,只好隨意說,說到哪算哪。

  ★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團練使、刺史

  這些從前的封疆大吏級的人物如今全是閒散人等,如果他沒有其他官銜職務的話,那他就是不幹事光拿錢的主了。而且很多都是遙領,即不到所在的地方赴任。

  如宋初崔彥進開始是果州團練使,果州在四川,而四川當時還不是宋朝的領土,因為他在禁軍中有職務,所以就在禁軍中工作。後來崔彥進官做大了,宋遼滿城之戰得勝後,他因功升任河陽三稱節度使,這個藩鎮在孟州。可他還有個實際職務“關南都部署”,任職地在河北高陽一帶,所以他實際是在那裡任職。

  刺史本來是一州之長官,但到了宋朝,知州才是真正的州行政長官,刺史也只是個標示資望軍功的虛銜。

  後來,節度使也不僅限於武官。宰相罷免之後一般給個節度使,如趙普兩次被罷免後的都被授以節度使。樞密使罷免後有時也給節度使,如吳廷祚罷樞密使,授雄武軍節度使。

  將宋朝藩鎮軍號大致列一下:

  鎮州成德軍、潞州昭義軍、雲州大同軍、晉州建雄軍、滄州橫海軍、定州義武軍、朔州振武軍、大名府天雄軍、滑州義成軍、鄆州天平軍、兗州泰寧軍、徐州武寧軍、曹州彰信軍、壽州忠正軍、廬州保信軍、陳州鎮安軍、杭州寧海軍、夏州定難軍、延州彰武軍、秦州雄武軍、邠州靜難軍、涇州彰化軍、華州鎮國軍、同州定國軍、河中府護國軍、陝州保義軍、鄧州武勝軍、許州忠武軍、夔州寧江軍、朗州武平軍、福州威武軍、桂州靜江軍、洪州鎮南軍、潭州武安軍、京兆府永興軍、青州鎮海軍、相州彰德軍、鄜州保大軍、耀州感德軍、鳳翔府鳳翔軍、府州永安軍、隨州崇信軍、金州昭化軍、應天府歸德軍、遂州武信軍、廣州清海軍、邕州建武軍、邢州安國軍、齊州興德軍、豐州天德軍、新州威塞軍、靈州朔方軍、江陵府荊南***無軍號***、襄州山南東道***同前***、興元府山南西道***同前***、孟州河陽三城***同前***、成都府劍南西川***同前***、太原府河東***同前***、揚州淮南***同前***

  ★環衛官左右衛、驍衛、武衛、威衛、領軍衛、金吾衛、監門衛、千牛衛上、大、 唐朝的十六衛,到了宋朝也成了虛銜。

  一般被授以環衛官的有這麼幾種人:

  1、從藩鎮退下來的節度使,一般授以環衛大、或上。如武行德、楊廷璋等。

  2、被貶的將官。如曹彬,歧溝關敗後就去天平節度使銜,綬環衛官。

  3、統一戰爭俘虜來的小國國君。如湖南周保權,入宋後封為右千牛衛大。

  4、駙馬、國舅一類的人。如王承衍,王審琦的長子,封左衛大,又將公主下嫁與他,這也是杯酒釋兵權時承諾的婚約。

  ★禁軍三衙禁軍為北宋時期的正規軍隊,包括皇帝親兵。集中於京師,有捧日、天武、龍衛、神衛等號。也曾屯駐,駐泊、就糧於各地,是人數最多、素質最好、武備精良的軍種。分別由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步軍司三衙統屬。捧日等軍又以兵力情況分為廂、軍、指揮、都四級編制。後又特立糧禁兵,常戍地方。

  宋朝武將的品級和名稱

  北宋後期的武將制度 中央直屬部門 兵部 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是啥都管的總指揮***兵衛、儀仗、鹵簿、武舉、民兵、廂軍、土軍、

  蕃軍,四夷官封承襲之事,輿馬、器械之政,天下地土之圖。*** 長官兵部尚書 。副職兵部 侍郎。 志第一百一十五 職官三 樞密院

  相當於現在的總司令部 主要職能就是把持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分為十二

  房,類似現在的國防部下屬諸司。包括北面房***北方戰區司令部***,河西房***西方戰區司令

  部***,支差房***調撥軍隊的總指揮***,在京房***中央警備局***,教閱房***訓練基地***,廣西

  房***南方戰區司令部***,兵籍房***官兵檔案局***,民兵房***預備役和武警***,吏房***人事局

  ***,知雜房***司令部辦公廳***,支馬房***專職訓練裝甲部隊:騎兵***,小吏房***士官的管理 ***,長官為樞密使,經常為宰相兼任。這個部門不要和兵部搞混了。兩者是互不隸屬的

  都承旨 副都承旨 代表皇帝處理一些軍政事務,可以任命文臣。 軍器監 軍器少監 相當於現在的後勤裝備部。負責各種武器裝備的採購。 中央直屬部隊武將官職

  殿前司 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各一人。首都警備司令及副職 殿前司屬下騎兵官員有殿前指揮使、內殿直、散員、散指揮、散都頭、散祗候、金槍班、東

  西班、散直、鈞容直 步兵官員有御龍直、骨朵子直、弓箭直、弩直 殿前司直屬官員有虞候、指揮使、副指揮使、都頭、副都頭、十將、將虞候

  殿前司所屬部隊建制四支,稱為四指揮。每指揮官員有指揮使、副指揮使,每都有軍使、副 兵馬使、十將、將虞候、承局、押官 北宋後期殿前司官員權力很大。

  中央政府另設精銳部隊負責安全保衛工作。 侍衛親軍馬軍 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各一人, 侍衛親軍步軍 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各一人。

  環衛官 皇家宗室擔任的榮譽官職 左、右金吾衛上 大 中郎將 郎將 左、右衛上 大 中郎將 郎將 左、右驍衛上 大

  左、右武衛上 大 左、右屯衛上 大 左、右領軍衛上 大 左、右監門衛上 大

  左、右千牛衛上 大 中郎將 郎將 各路地方武將官職 大都督 設定在各地節度使駐地,一般為節度使或長史兼任

  副官為長史 左右司馬 錄事參軍 司戶、司法、司士、司理、文學參軍 助教 制置使 沒什麼用處的邊境要職 不常置 宣諭使 傳達上意的欽差

  宣撫使 傳達和軍隊有關的上意的欽差 副職為宣撫副使***曾有宣撫使兼任副使*** 宣撫判官 總領 各路掌管軍用錢糧運輸的官員 留守 副留守 中央派至重要城市的特派員

  經略安撫使 各路負責民政政的官員 經略安撫都總管 各路負責駐軍行政的官員 走馬承受 經略安撫司向中央傳達軍情的官員。因為時常謊報軍情而起民憤

  發運使 負責各地特產上送中央的官員 都轉運使 負責各地錢糧上送中央的官員 招討使 剿滅盜賊的官員 招撫使 收編盜賊的官員 撫諭使 調查民情的官員

  鎮撫使 對盜賊“恩威並施”的官員 上述四官在靖康之變後才逐漸重要 各路部分行政武官 路分都監 本路負責衛戍訓練的官員 巡檢司 負責和盜賊作戰的武警官員

  提舉弓箭手 負責統計本地弓箭手的情況 提舉保甲司 訓練民兵的官員 府州軍監 實施軍政合一的州的行政長官 總管 州的訓練軍隊長官 縣尉 縣城公安局長

  諸軍都統制 副都統制 統制 統領 等職在岳飛傳裡很吃香,但北宋時沒什麼特別 有一個大略的宋朝武將品級 驃騎大 從一 輔國大 正二上 鎮國大 正二

  冠軍大 正三上 懷化大 正三 雲麾 從三上 歸德 從三 忠武 正四上 壯武 正四 宣威 從四上 明威 從四 定遠 正五上

  寧遠 正五 遊騎 從五上 遊擊將 從五 昭武校尉 正六上 昭武副尉 正六 振威校尉 從六上 振威副尉 從六 致果校尉 正七上 致果副尉 正七

  翊麾校尉 從七上 翊麾副尉 從七 宣節校尉 正八上 宣節副尉 正八 御武校尉 從八上 御武副尉 從八

  仁勇校尉 正九上 仁勇副尉 正九 陪戎校尉 從九上 陪戎副衛 從九 另外宋史志第一百二十一 職官八 有個 合班之制,上面有各年代文武百官一攬子解決方案

  宋錢是存世最多古貨幣,其基本特徵是量大、類多、版別繁雜,市場上絕大多數北宋錢幣價格大都在1~3元之內,南宋銅錢存世稍少,但交易價也在數元左右,同時宋代歷朝都有珍品存世。

  宋代年號更換勤速,幾乎每種年號都有通寶、元寶、重寶之別,如徽宗在位25年,建年號有六個之多,鑄錢11種,有的年號為時很短,此間鑄造年號錢更少,經過千年汰選存世更稀,價格居高不下,如建國元寶傳世僅有一枚白銅錢;其餘如宋仁宗使用9個年號,鑄錢11種,南宋理宗改元8次,鑄錢16種等等,留下很多孤品罕品,如重和通寶、靖康元***通***寶、純熙元寶等,尤其是宋欽宗所鑄靖康錢歷來被泉界所推許。

  宋錢錢文書法豐富多彩,真、草、隸、篆、行品種俱全,如徽宗瘦金體手書的崇寧、大觀、宣和等錢在中國書法和鑄幣史上享有盛譽,更有某些年號某種書法錢幣罕見異常,如仁宗年間僅見之九疊篆皇宋通寶,另有隸書紹聖、元府、聖宋、聖和銅品、右挑宋元、縮水淳化、大字崇寧等皆為罕見之珍品,價格遠超儕輩。

  另外宋錢寶文有的只限於鑄造鐵錢,有的則鑄量極少,此類銅錢不是珍貴的鐵母鐵範銅,即為有價無市之珍品,如熙寧通寶、元封、元府重寶,聖宋通寶、宣和元寶等。還有一些特異形制古錢,如廣穿鐵母、臨安府銅、鉛牌,折二皇宋通寶、小平崇寧、大型至和、折十祥府、鹹平等珍鉛罕品價值不菲。

  宋錢中還有一些特殊背文者,如背星月祥符,背"十"崇寧重寶、背"當五"皇宋,背"永"慶元,背"虢""坊"至元,背巨星太平皆身價百倍宋代錢幣一般是每換一次年號就新鑄一種錢,其鑄量、種類之多,為歷朝罕有。兩宋300年間,通行以小平及折二錢為主,間亦行用大錢,其輪廓、大小都有一定標準。自南宋淳熙七年開始,錢背以數字紀年,錢文書體也逐漸以宋體為主。總的來講,兩宋錢幣的鑄工考究,徽宗時期尤為突出,獨創一格的瘦金體見於錢文,秀纖的書法配以精湛的鑄工。常使偽製品相形見拙。宋錢的另一個特徵就是版別多,如宣和、政和共有數百種版別。南宋的嘉定鐵錢除大小不同外,又紅又專有通寶、元寶、重寶、新寶、永寶、真寶、珍寶、正寶、之寶、萬寶等10餘種,而背文以有紀地、紀年、紀值的區別,歷朝以來,實屬創見。普通宋錢無人偽造,而康定、至和重寶背坊、虢,聖宋通寶、靖康等品種的偽錢較多,凡遇到這類錢幣時必須慎重對待,要仔細觀察有否做偽痕跡,是否與大量的普通宋錢形制相合,南宋的臨安府錢牌有三種式樣;一種是上下圓角;另一種是上下方角;第三種是上圓下方。清代仿造者取其錢翻砂,製成的贗品幾能亂真,唯鏽色、色漿不及,個別字文走形。

  宋朝時1兩銀子=1貫銅錢=300元人民幣古代的金銀銅等貨幣的購買力一直是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這部閒話水滸也將宋代的貨幣轉換成今天的人民幣以符合現代語境。無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貨幣的專家,要完全精確的換算顯然是不可能的。這裡只能給出一個大致的估算數字,讓讀者可以有個基本的概念。

  一般說來,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錢***其實是含銅為主的合金***為主要貨幣。而宋代和後來的明清兩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是銅本位制,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是不作為貨幣使用的。銅錢的基本單位為“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宋代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比方說楊志殺牛二那一節,牛二就曾用當三錢來讓楊志試刀,當三錢顧名思義就是一錢當作三錢,而蔡京當宰相的時候甚至出過當十錢。為了簡化我們的計算方法,無齋主人忽略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