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大將官職排名

  你知道哪些武將有過重要的戰役,對曹魏政權貢獻很大/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曹操早年什麼官都做過,就不多說了。後來越做越大,加官也很多,也不多說了。

  一切都從建安元年迎帝都許說起。當時曹操得到的官是鎮東,爵是費亭侯,很普通的爵位,比較高的官位。如果再領個州牧刺史的,就是標準的武人仕途。如果是武人,到不了很高的地位,也很難贏得士人的尊重。但是不久又假節鉞,錄尚書事。這兩個加官就了不得了,隱隱然要走上光明大道了。後來獻帝得救,立馬給曹操大,武平侯。曹操看到了袁紹,於是很識相地把大讓了出來,當司空***三公***去了。問題是他這個司空是有軍權的!二品車騎的代理,何況皇帝在他手裡。

  打了十三年,廢除了三公,於是司空沒得當了,只好當丞相。十七年給個特權,叫贊拜不名***朝見天子不用報姓名***,入朝不趨***上朝堂不用跑小碎步***,劍履上殿***不怕別人暗殺***。這幾個前面都是虛的,只有最後那個有用,此前曹操上朝還是有一定危險的。

  十八年進爵魏公,同時加九錫。這裡廢話一下爵位等級。王以下,公侯伯子男想必都瞭解了。伯子男這裡不常見,侯最多,到公的話這人就有點不對勁了。所以侯爵也分等級,由低到高為亭侯、鄉侯、縣侯,三個都是以封地廣狹作單位的。公爵直接以一個郡起封,王爵也是。曹操封到魏郡***治所在鄴城***,魏公特許比諸侯王高等,九錫就是九賜,那個錫是通假字,只是九種諸侯才能用的儀仗。

  後來得到承製拜封諸侯守相的特權,就是自由任命地方官,以前都是上表申請的。再後來進爵魏王。陸陸續續地得到更多的特權,都是天子才能用的儀仗。

  這個神一樣的男人生前作出過很多貢獻,死後追諡曰武。

  曹魏著名武將

  夏侯敦

  夏侯敦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從曹操初起兵的時候便開始跟隨南征北伐,深得曹操信任,曾稱讚他道:“魏絳以和戎之功,猶受金石之樂,況乎!”曹丕即位後更封他為大。性清儉,不治產業,有點錢也都分施掉了。死後被封為忠侯,子充嗣。

  夏侯淵

  夏侯淵字妙才,敦族弟。和夏侯敦一樣,也是從曹操起兵的時候開始跟上他的。曾先後平定昌狶、徐和、司馬俱、雷緒、商曜、枹罕、宋建等人的叛亂,在與韓遂馬超的作戰中也立下了赫赫戰功,可惜最終由於過於恃勇而被老黃忠斬於定軍山。死後諡曰愍侯,兒子中最有名的大概要數夏侯霸了,在此不予贅述。

  曹仁

  曹仁字子孝,曹操從弟。在投靠曹操之前就已招募了數千兵馬,周旅淮、泗之間。在曹操的眾多武將中,曹仁應該算是戰功最顯赫的了。破袁術時為前鋒,攻打陶謙時擊敗前往費、華、即墨、開陽的救兵,與呂布、張秀、袁紹等作戰中也是曹營首席大將。後來更是死守樊城,導致關羽被擒身亡。陳矯在其單槍匹馬從周瑜軍中救出牛金後曾讚道:“真天人也!”死後封為忠侯。綜合各方面比較起來,說曹仁是曹操手下第一武將應該是沒有什麼爭議的。

  張遼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主要的戰功還是對東吳的一系列戰爭所取得的勝利。最著名的當數威震逍遙津了,僅以七千兵力打敗東吳十萬大軍,以致後來張遼病重,孫權仍不敢輕舉妄動,還告誡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死後曹操念及合肥戰役的功勞也不禁感嘆:“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其分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

  張頜

  張郃字俊乂,河間鄚人。在袁紹與曹操作戰時曾提出正確的建議,但不被採納,後因害怕被迫害而投靠曹操。後來在與馬超軍作戰時立下大功,後期和蜀國作戰更是魏國頭號猛將。連諸葛亮都對他頗為忌憚。最終在追擊蜀軍時中飛矢而亡。死後諡曰壯侯。

  徐晃

  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人。原在楊奉手下,楊奉被曹操打敗後投歸曹操。在與關羽的作戰中立下大功,曹操稱讚他:“賊圍塹鹿角十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之功,逾孫武、穰苴。”死後封為壯侯。

  于禁

  于禁字文則,泰山巨平人。黃巾之亂時跟隨鮑信,後來鮑信投靠曹操,他也自然加入曹軍。之後禽呂布於下邳,立下大功。與袁紹作戰時更是領兩千步騎堅守延津,讓袁紹無可奈何。而後僅增兵五千,就從延津西南緣河至汲、獲嘉二縣,焚燒保聚三十餘屯,斬首獲生各數千,降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但晚節不保,被關羽抓獲後變節乞降,最終被一幅譏諷他變節的畫像氣死。死後封為厲侯。

  龐德

  龐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本為馬騰部將,馬氏戰敗後隨馬超投奔漢中張魯,張魯被曹操擊敗後降曹。不久就與關羽在樊城交戰,射中關羽額頭。戰敗後被俘,立而不跪,寧死不降,終被關羽所斬。諡曰壯侯。

  樂進

  樂進字文謙,陽平衛國人。最有名的應該是斬淳于瓊了。除了這個,樂進大多數時間都是作為副將出徵,或者是和別的將領,尤其是李典,一起出徵,很難說有大將之才,但跟隨曹操征戰多年,功勞也不小。諡曰愍侯。

  李典

  李典字曼成,山陽鉅野人。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合肥之戰時不計較與張遼樂進的私人恩怨,齊心協力取得了勝利。多與樂進等一同作戰。死後也封為愍侯。

  許褚

  譙國譙人。高八尺,腰大十圍,容貌雄毅,葛陂賊戰箭矢末擲石攻敵, 倒牽牛反向百餘步, 賊眾聞褚之名皆畏憚。儲官渡誅反賊。關中戰時褚左手舉鞍, 右手控船護操安渡。 馬超欲襲曹操, 以從騎為褚, 超不敢動。操薨褚哭至吐血, 後遷武衛, 曹睿繼位封牟鄉侯, 諡曰壯侯。

  典韋

  陳留己吾人。擅使大雙戟,為人壯猛任俠。曹操因其人忠誠謹重,引典韋為近侍,遷為都尉,置之於左右。後曹操於宛城時,張繡先降而復反,急迫曹操本營;典韋守著大門,殊死惡鬥,殺敵甚眾,最終因敵人太多而戰死。

  呂虔

  呂虔是曹操手下戰將,最初被劉曄推薦,在兗州被曹操聘為軍中從事,後又任校尉、中軍護衛等職,在討呂布時射死布將薛蘭,在徵劉備時與李典等人同為先鋒,在赤壁時掌管水軍後軍,屢隨曹操征戰,多有戰功。

  曹純

  曹仁之弟,曹操堂弟。十四歲喪父,與曹仁同住,繼承父親產業,僮僕、客人上百人。十八歲時,任為黃門侍郎。二十歲時,跟隨曹操到襄邑募兵,開始隨軍征戰。後又任議郎參司空軍事,統率曹營精兵虎豹騎。加上前後軍功封為高陵亭侯、食邑三百戶。208年,跟隨曹操南征荊州,追擊劉備到長阪,擄獲劉備二女、輜重,收復劉軍散兵。乘勝進逼江陵,後再還譙。210年逝世。曹丕稱帝后,追諡他為威侯。

  曹洪

  字子廉,沛國譙縣人,三國時曹魏名將。隨曹操追襲董卓滎陽時,曹軍為董卓部將徐榮所敗,曹操失馬,曹洪捨命獻馬並救護曹操,使曹操免於厄難。後多隨軍征伐,討黃巾、張邈、呂布、袁紹,鹹有功勞。曹丕即位時,封為衛,遷驃騎,進封野王侯,進邑千戶。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嗇,後獲罪將死,幸得卞太后求情,得以保全。明帝即位時,拜為後,更封樂城侯,邑千戶,位特進,又復拜驃騎。太和六年逝世,追諡曰恭侯。

  曹彰

  字子文,沛國譙縣人,為曹操與卞氏所生次子。彰膂力過人,武藝精熟,能徒手與猛獸搏鬥。代北烏桓無***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將引軍往討,大捷而歸。後來曹彰奉命往漢中助曹操攻劉備留守長安。曹丕即位後,曹彰表示順從。黃初四年,曹彰入京都朝覲,卻忽然暴斃於府邸中。諡曰威王。

  呂常

  博望人,為武猛都尉厲節中郎將裨,封關內侯。後隨曹操南下,封陰德亭侯,領郡。因治郡有方拜平狄,改封盧亭侯。法律嚴明,士無異心,守城以據關羽。從208年9月劉琮投降,襄陽歸曹操所有以來,直到其於221年2月病逝。任襄陽太守13年,鎮守一方,官至橫海,西鄂都鄉侯。一生為官清正儉樸,深得民心。

  曹真

  字子丹,是曹操的族子,曹操讚賞他的勇敢,讓他統領虎豹騎,征討靈丘,獲勝,被封為靈壽亭侯。鎮守漢中的夏侯淵陣亡,任命曹真為徵蜀護軍,督徐晃等在陽平擊破劉備的部將高翔。後來,曹操親自到漢中,撤出諸軍,讓曹真到武都迎接曹洪等還屯陳倉。真以親舊肺腑,貴重於時,左右勳業,鹹有效勞。

  夏侯尚

  三國時代曹魏的武將。字伯仁。他是曹操的重要部下夏侯淵的族子。夏侯玄和夏侯徽的父親,夏侯儒的哥哥,夏侯奉的叔父。為曹操效力,成為軍司馬。曹操成為了魏王的時,夏侯尚也成為了黃門侍郎。弓馬嫻熟,為人細心。隨夏侯淵征討漢中時與張頜收拾殘部,安然而退。是智勇兼備的名將。

  高覽

  本袁紹部將,武藝出眾,官渡之戰,高覽曾和許褚大戰而不分勝負。曹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計,命高覽、張郃率兵劫曹營,遭埋伏兵敗,懼罪而降於曹操,被封為偏、東萊侯。後屢立戰功。隨曹操出征汝南,率軍伏擊劉備,三合斬劉闢,正欲擒劉備,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

  李典、樂進、張頜、夏侯傑、夏侯敦、夏侯淵、許諸、徐晃、典韋、夏侯霸、王平、于禁、曹仁、龐德、曹洪.曹仁

  曹魏武將***221年後***

  大司馬:曹仁、曹休、公孫淵

  大:夏侯敦、曹真、司馬懿、曹宇、曹爽、司馬師、司馬昭

  驃騎:曹洪、司馬懿、趙儼、劉放、孫資、王昶、趙酆、司馬望

  車騎:曹仁、張郃、公孫恭、黃權、郭淮、孫懿

  衛:曹洪、孫資、司馬師、司馬昭、胡遵、司馬望、司馬攸

  中軍大:曹真

  上軍大:曹真

  鎮軍大:陳群、甄德

  輔國大:甄溫

  撫軍大:司馬師、司馬炎

  徵東大:曹休、諸葛誕、石苞

  徵南大:夏侯尚、王昶

  鎮東大:諸葛誕

  徵東:曹休、滿寵、胡質、胡遵、州太

  徵西:夏侯淵、張郃、趙儼、夏侯玄、郭淮、陳泰、司馬望

  徵南:曹仁、夏侯尚、王昶

  徵北:程喜、何曾

  鎮東:臧霸、諸葛誕、母丘儉、王基、石苞

  鎮西:曹真、鄧艾

  鎮南:張魯、黃權、母丘儉、諸葛誕、王基、王沈

  鎮北:呂昭、劉靖

  前:張遼、滿寵、郭淮、文欽、李輔

  左:于禁、張郃、郭淮、母丘儉、司馬亮

  右:樂進、徐晃、夏侯霸、司馬由

  後:朱靈、文聘、曹洪、牛金、鍾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