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醫學的發展情況

  醫學就是處理及治療預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體生理機體健康為目的。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學、解剖、病理學、藥理學、統計學、流行病學,中醫學及中醫技能等,來治療疾病與促進健康。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明代醫學簡介

  明代醫學發展的特點:官方尊崇儒學,倡導孝悌,醫學被視為履行孝悌的重要手段。“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在這樣的環境中,科舉失意的知識分子,湧入醫學領域乃必然之勢。大批知識分子由儒入醫,改善了醫生的文化素質和知識結構,改變了宋時攻外科者“多是庸俗不通文理之人”的狀況,使醫生的社會地位相應提高。

  明代交通發展,資訊傳遞日益進步。醫學家向大城市集中,且得以負笈四方以拜名師,深入民間作實際考察。再加上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為醫學經驗積累和傳播,醫學理論深化,創造了有利條件。明代醫家中世代業醫甚多,他們或父子相繼,或翁婿相傳,極利於醫學專門化,《黴瘡祕錄》的作者陳司成便是八世業醫之家。一部著作常是父作於繼,連綿續世,始克完成。這樣形成的著作大都有專門性、獨特性和權威性的特徵,切於實用,得到公認。楊濟時的《鍼灸大成》、萬全的《幼科發揮》、薛已的諸種醫書,都屬於這類作品。

  社會健康需求和臨床實踐永遠不會停留在一點上,醫學理論和實踐的創新也永遠不會停止。創新是明代醫學發展的主流,吳有性的《溫疫論》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其中兩顆璀璨的明珠。吳有性發展了戾氣說,已接觸到每種傳染病有其特殊致病因子這一實質問題。

  對天花的認識和人痘接種術的發展,是明代醫學的突出創新,人痘接種術起於何時,尚無定論。它在明代得到普通應用,是公認的;人痘接種術是震動世界醫學史的大事,它啟迪琴納而發明牛痘接種術,開闢了免疫學的新紀元。

  明代醫學發展特點,展示出醫學的綜合性應用科學的性質,它的特色是依靠長期經驗積累和專門化的過程顯示出來的。它受著傳統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強烈影響,但通過對經典中醫學理論思維結構的深化,通過對臨床經驗新的概括,不斷創新,明代醫學形成了具有獨特理論體系的醫學。

  明代主要醫學著作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編成《普濟方》***載方六萬一千七百三十九個,是中國現存最大的一部醫方書***。

  1567年在寧國府太平縣試行中國人痘接種方法預防天花。***種痘預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開端,是醫學史上的重大成就。十七世紀中國種痘技術已相當完善,並已推廣到全國。中國種痘法於十七世紀初傳入歐洲***。

  1596年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同期問世的還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 。

  1601年,楊繼洲著《鍼灸大成》 。

  1617年,陳實功著《外科正宗》***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劑。他注重實踐,勇於革新,創造性地進行了截趾***指***、氣管縫合等外科手術,對中國外科學作出了貢獻。書中對一些腫瘤也作了論述***。

  1624年張景嶽撰《類經》刊行,同年,景嶽再編《類經圖翼》和《類經附翼》 。

  1640《景嶽全書》64捲成書 1641年吳有性撰《瘟疫論》王夫之在《思問錄·外篇》中提出了關於生物體的新陳代謝的觀念,他說:“質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舊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見形之不變而不知其質之已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