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初探

 論文關鍵詞: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措施 

  論文摘要:內部會計控制是為經濟體制服務的,加強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設,對單位提高市場競爭能力,規範財務管理,防範會計違法犯罪,規避經營風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會計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各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按照我國財政部發布的《內部會計控制規範——基本規範***試行***》,內部會計控制指的是事業單位為了提高會計資訊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式。其基本作用是:①規範事業單位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②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防止並及時發現、糾正錯誤及舞弊行為,保護事業單位資產安全、完整。③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由此可見,事業單位中嚴格、規範的會計控制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監督和約束事業單位會計行為,保證各種資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保護事業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它是及時制止和發現事業單位經濟犯罪和腐敗的最有力的管理工具。  


    
  1 內部會計控制的主要原則  
    
  1.1 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  
  事業單位內部資金來源渠道多,支出頻率高、會計業務種類多。根據《會計法》中關於職務分離的規定,在這些業務處理程式中授權和執行的職務要分離,記賬與貨幣資金管理和實物資產管理的職務要分離,執行和複核的職務要分離。  
  1.2 統一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  
  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部門其資金類別和核算業務種類較多,各項資金的日常收支決策權應當集中在財務負責人手中,未經財務負責人批准,不得動用任何資金。由於資金種類多、核算業務量大,需要將各類業務分別設定會計崗位,根據財務人員的數量和能力分配崗位,每位財務人員可從事一崗位或幾崗位的財務會計工作,以形成分工合理,各負其責、職責許可權明確的管理機制。  

  1.3 稽核的原則  
  稽核是由稽核人員對單位一定時期的會計憑證資料進行審查、核對,檢查財務各項收支和會計處理是否真實、合法、合規,是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的重要措施。在每一會計期間終了對日常發生的會計業務進行處理後,必須進行賬實核對、賬證核對、賬賬核對,在核對賬目的基礎上對每類資金進行試算平衡,編制會計報告,作到賬實相符、賬證相符、賬賬相符和賬表相符。  
  1.4 重大資金收支事項商議的原則  
  重大資金收支事項是指在正常財務收支以外發生的、對全域性或今後有重大的一些資金收付事項。這些重大資金收支事項應事先提出方案,進行集體討論,必要時經單位負責人批准後才能辦理。 
  2 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存在的問題  
    
  2.1單位領導對加強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的觀念淡漠,認識不到位  
  目前一些事業單位領導對加強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知識掌握不多,重視不夠,片面地認為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一種既浪費時間和精力,又消耗財力的管理形式,它看不見、摸不著,又沒有直接回報等,因而不重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組織建設、人員配備和經費投入。即便制訂一些制度,也往往抓不住重點或與業務脫離,造成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內容上的片面、零散,不具科學性和系統性。  
  2.2內部會計控制與外部環境不匹配  
  從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立和發展,與其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來看,會計資訊失真,不僅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失控,而且也與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環境有關。近年來,由於外部約束機制中的人員素質不高,有時也為了單位的經濟利益,人為造成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失控和踐踏。  
  2.3職權不明,會計內部控制治理無序  
  一些事業單位治理比較鬆弛,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業務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保管人員之間沒有實行職務分離,或實行了職務分離而沒有相互制約。由於職權不明確、責任不清楚、程式不規範,致使職務重疊或者越權行事,許可權過於集中,為弄虛作假、營私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機,造成會計工作秩序混亂,財務治理失控。物資的領用、發出未按規定手續辦理,導致會計內部控制執行削弱,違紀現象時有發生;還有的在採購、投資、工程專案等業務中損公肥私、撈取回扣等。  
    
  3 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立與改善  
    
  內部控制包括會計控制、管理控制、業務控制和法規執行控制。會計控制作為首要控制方式具有很強的控制力度。為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各單位必須採取多層次、多方位的會計控制方法,來達到內部控制目標。

3.1強化事業單位領導的內部會計控制意識  
  內部會計控制的根本目的不是在於消除一切風險,而在於控制所意識到的風險。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出發點是通過專門辦法建立一套防範機制,而不是單純靠會計人員的個人素質及工作經驗或一般的財務治理辦法等來保證會計資料和事業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為了嚴格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事業單位負責人必須對本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時有效實施負責,財政部門可定期不定期地舉辦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財政法規及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培訓班,使之通過培訓學習,提高對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重要性的熟悉,增強領導幹部的內部會計控制意識,以取得他們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的肯定和支援,營造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環境。 
  3.2實行授權批准控制制度,明確內部會計責任  
  各事業單位應明確規定設計內部會計及相關工作的授權批准的範圍、許可權、程式等內容,單位內部的各級治理層必須在授權範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經辦人員也必須在授權範圍內辦理業務。此外,對於重要的貨幣資金支付業務,應當實行集體決策和審批,並建立責任追究制度,有效防範國家財產被貪汙、侵佔、挪用。對未經授權的機構或人員,要採取各種措施嚴禁其辦理貨幣資金業務,直接接觸貨幣資金。另外,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實物資產治理的崗位責任制度,對實物資產的驗收入庫、領用、發出、盤點、保管及處置等關鍵環節進行控制,防止各種實物資產的流失。  
  3.3預算制  
  部門預算現在已經成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制度,而且帶有極大強制性和約束性。部門預算是事業單位特有的核心內控手段之一。事業單位的部門預算既與國家財政預算相聯絡,又對單位全年財務收支有硬性約束。 
  事業單位資金定性為財政性,也就是說,事業單位收支的依據是經過批准的預算,預算規定了單位支出方向和支出規模水平,所以預算內部控制不可缺少的手段。部門預算必須形成一套嚴格的程式和系統。主要表現在預算編制、上報、批准、執行、分析、考核等各個環節環環相扣。  
  3.4集體決策制  
  把集體決策明確作為內部控制的手段。重要事項決策是上級或法律賦予單位領導人的權利,即單位領導人的職務行為。內控制度要求,每一種權利都要接受縱向制約,同時也要受到橫向制約。集體決策是橫向制約的重要手段。在實際操作中,不一定每件事都必須集體決策,可以按照重要性原則規定一個起點,對於金額起點以下的經濟決策事項實行,其他事項可以用其他方法控制。  
  3.5加強內部審計  
  人們在改進審計方法的探索中,逐漸認識到內部審計在會計控制中的不可忽視的作用。事業單位領導應重視內部審計工作,建立獨立於財務部門的內部審計機構。對內部單位定期進行各項審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做到財務制度健全、會計核算合規。加強跟蹤落實審計決定、審計意見,真正做到通過內部審計加強內部會計控制,提高單位各項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中的會計控制制度需要利用機制、系統的觀點來對其進行探討、研究和實踐。看來,如何設計出一套符合事業單位實際,科學、有效的會計控制制度,對事業單位的管理髮展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陳天泉, 吳焱新, 王薇. 內部會計控制實務[M]. 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  
  [2]樑方明.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J].發展 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