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事業單位成本會計發展的因素及對策論文

  隨著目標管理理論的應用,成本會計有了新的發展。產品設計前,按照客戶所能接受的價格,確定產品售價和目標利潤,然後確定目標成本管理,使成本會計與工程技術等有機結合,有助於企業形成產品品質和功能優化、成本降低的競爭優勢。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影響事業單位成本會計發展的因素及對策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閱讀,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影響事業單位成本會計發展的因素及對策全文如下:
 

  當前,我國成本會計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有兩個特徵:一是成本會計技術手段與方法不斷更新,會計電算化已經取代手工記賬,而且在組織建立內部網情況下,實時報告成為可能。二是成本會計的應用範圍不斷拓展,傳統上對成本控制並不關注的政府機關、教科文衛等事業單位都對成本控制投入了越來越多的精力。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成本控制已變得不可或缺。面對其發展變化,事業單位應該分析其影響因素,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1.新管理理論製造環境對事業單位成本會計發展變化的影響

  1.1製造環境要素的變化

  1.1.1彈性製造系統

  彈性製造系統FMS是指使用機器人及電腦控制的材料處置系統,擇優結合各種獨立的電腦程式機器工具進行合成生產,它有益於產品製造程式的彈性化。使用FMS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從事多樣化產品的生產,滿足公眾對服務產品多樣化、精緻化的需求。

  1.1.2電腦輔助系統

  電腦輔助系統包括電腦輔助設計CAD、電腦輔助工程CAE及電腦輔助製造CAM系統,它不但提高了電腦的功能,並且為事業單位為社會服務提供了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使用電腦輔助系統可減少人工成本、節省時間並提高工作效率。

  1.1.3製造資源規劃

  製造資源規劃MRP Ⅱ是指製造業所採用的電腦管理資訊系統。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規劃MRP I是MRP Ⅱ的前身。MRP Ⅱ有助於管理當局進行及時、有效的投資與管理經營決策。 在房屋徵收與補償過程中,運用MPRⅡ,可以對市政規劃、拆遷有一個可允許的量的規範,既加快市政建設、改善大眾住房條件,又控制在一個合理區間,保證徵收戶有一個平穩過渡,不致造成住房供應量的大起大落,有助於房產價格的穩定波動。

  1.1.4電腦整合製造系統

  電腦整合製造系統CIM是指以電腦為核心,結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統,以形成自動化的製造程式。 城市住宅供應量的開發,其意義一方面使有限的土地供應量合理投入,另一方面使住宅開發循入運用新科技、新材料、新能源,使房產業建築水平不斷提高。

  1.2製造環境的影響

  面對事業單位新制造環境的變化,對傳統的成本會計技術與方法將出現以下兩方面影響:

  1.2.1服務產品成本計算不準確

  因為在新制造環境下,機器人和電腦輔助生產系統在某些工作上已經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從傳統制造環境下的平均30%降到了現在的不足5%。但製造費用劇增並多樣化,其分攤標準如果只用人工小時已難於正確反映各種服務產品的成本。

  1.2.2成本控制可能產生及功能行為

  傳統成本會計將預算與實際業績編成差異報告,即將實際發生的成本與標準成本相比較。在新制造環境下,這一控制系統將產生反功能的行為。例如,為獲得有利的效率差異,可能導致事業單位過度提高公共物品的採購,而有一部分的公共物品是有嚴格的保質期,在汶川地震中,就發現有過過期品運抵災區的現象;在住宅保障方面,不少城市均存在廉租房空置現象。
 

  2.事業單位應對成本會計變化的對策

  2.1加強成本理論的研究,提高我國成本會計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理論研究者必須衝破傳統會計觀的束縛,解放思想,勇於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課題;應本著創新精神、務實態度和嚴謹作風,深入事業單位調查研究,同實際工作者密切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廣泛開展案例分析,在全國各省、各省中各城市,都有各自的城市特色、歷史文化,應在總的成本理論基礎上,允許不同城市的不同特徵存在,從理論高度提煉成功經驗。同時,理論研究應針對我國成本會計實際問題致力於將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在此基礎上,講究實效,建立成本會計理論研究成果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充分發揮成本理論研究對成本會計實踐的指導作用。

  2.2更新觀念,樹立成本效益、成本回避思想

  成本回避的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發生,使挖掘降低成本潛力向預防性方向發展。我國傳統降低成本的方法,從範圍上看侷限於生產領域;從內容上看侷限於製造成本;從時效上看侷限於事中和事後成本控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經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成本回避將降低成本視野重點轉移到產品開發、設計階段以及採購、製造、銷售和使用階段;從內容上著,擴大到整個產品生命週期成本,包括生產者成本開發設計成本、製造成本、物流成本、營銷成本和消費者成本使用成本、維護保養成本、廢棄處置成本;從時效上看要求防患於未然,進行事前成本控制。總之,成本回避立足於早期迴避可以避免發生的成本。我國成本會計的改革應構思成本回避的具體方法,併力求在實踐中應用。

  2.3推進成本會計電算化

  利用以計算機技術為中心的資訊管理手段已成為現代成本會計的一種必然發展趨勢。事業單位成本會計工作以電子計算機為手段,大大加快了資訊反饋速度,增強了業務處理能力,對於及時、準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和核算,有效地實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義。實踐證明,實現成本會計電算化是當務之急,是實行新的成本會計方法的技術前提。為了推動會計電算化深入發展,必須加快會計電算化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將會計資訊系統有機地融入企業整個管理資訊系統,通過電算化的應用,為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援。陳雲同志有過“一粒米”的核算,中國的人口是歐洲、美國、日本,俄羅斯加起來的總和,在事業單位採用成本會計電算化,要本著“一粒米”的精神,積沙成塔,從而更好的為全國大眾服務。

  2.4學習外國一切先進的經驗和方法,博採眾長,為我所用

  西方成本會計是一門有一百來年曆史的學科。特別是隨著戰略管理、基準管理、限制理論、行為科學、運籌學、系統工程和電子計算機等各種科學技術成就在成本會計中的廣泛應用,形成了新型的著重管理的經營型成本會計。中國的崛起,不可能步其後塵,我們應結合國情和不同事業的具體情況認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進,有些方法應加以改革和完善,總之,為了完善發展我國的成本會計,借鑑西方成本會計理論與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這種學習要有創新,創新要堅持一條原則“簡單有效,為我所用”,從而探索並形成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成本會計體系。

  2.5總結完善和推廣我國行之有效的成本會計方法

  我國事業單位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成本會計經驗,如編製成本計劃階段的專案測演算法,成本指標歸口分級管理,包括部門經濟核算在內的各事業單位經濟核算制,實際上都是強調“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廣大管理人員的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積極性、創造性,至今仍不失為現代成本會計的有效方法。

  2.6完善成本會計組織,提高全員成本意識和素質

  為了適應現代成本會計的發展,必須完善成本會計的組織,建立和健全成本會計規章制度,實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管理成本,使決策層和所有部門、單位都重視成本,人人關心成本,提高全員成本意識和素質。對於成本會計人員來說,除了應具備會計職業道德之外,不僅要懂會計和財務管理,還要懂經營管理,特別是要熟悉社會學、公共關係學、運籌學、學會運用價值工程、成本最優化理論和方法;同時還要熟悉並掌握現代成本會計的理論與方法,學會預測、決策和控制,學會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資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