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問題研究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佈了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和審計準則體系,其中新企業會計準則將於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中執行,其他企業鼓勵執行,這是我國會計審計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本文分析了新準則頒佈的必然性,並進一步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和實施中將會遇到的挑戰,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意見,以期推動對新企業會計準則的理論研究並指導其實務操作。

  一、新企業會計準則實施的必然性

  1.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當前,我國會計資訊的質量已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制定高質量的會計準則,確保會計資訊的真實、可比、有用,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是促進資金有效流動,推動產業升級,避免無效投資和資金浪費的重要舉措,是深化企業改革、金融改革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

  2.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化的需要。目前,會計準則全球化趨同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而且最近幾年趨勢越來越明顯。截至2005年,已經有97個國家表示將直接採用國際會計準則理事(IASB)制定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隨著我國經濟開放程度越來越高,活躍在國際貿易和***資本市場的中國企業更需要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從而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加透明可靠的財務資訊,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面對全球化趨勢,國內的各種制度要按照國際規則來進行修改變化,尤其是會計準則。

  3.適應我國會計法律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必須與我國的法律要求和具體實際相適應。原先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尤其是基本準則的相關內容,已經與上述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產生了不一致的地方,需要加以修改。因此中國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是我國會計法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準則存在的問題

  與舊準則相比,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在創新變革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和挑戰,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1.公允價值的運用。“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進行資產交換和債務清償的金額,是國際上普遍採用的觀點。新準則中對於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換、企業合併所涉及的資產以及投資性房地產和金融工具等的核算都大量地用到了公允價值,這就無疑會增加企業操縱價值或利潤的風險。因為,公允價值在缺乏判斷的可靠依據時(如市場交易不活躍、缺乏市場可比價格時),很難做到完全公允,企業很有可能會把他作為操作利潤的工具。其次,市場機制不健全,公允價值評估的中介機構的道德水平和專業水平都有待提高,同時我國的資本市場還十分混亂,投資者和監管者對企業的收入、淨收益指標的重視可能促使管理層通過不恰當地評估公允價值來做手腳,操縱利潤,所以說公允價值的確定在實際操作中較為困難。

  2.無形資產的規定。無形資產在高新科技類的上市公司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為了對無形資產進行公允客觀的確認和計量,新會計準則相應增加了相關條款。新準則將企業無形資產的研發費用劃分為研究和開發兩個階段,允許開發支出資本化,大大降低了無形資產攤銷對當期的影響。儘管新準則對公司的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進行了定義區分,但實際操作中,由於無形資產開發業務複雜,很難準確區分研究和開發階段,容易成為利潤調節的新手段。現實情況下,上市公司很容易根據自己的需要劃分研究和開發階段,決定研發支出費用化和資本化分界點,輕鬆地達到進行操縱業績的目的。

  另外,由於無形資產的特殊性,對其預計使用壽命及未來經濟利益的消耗方式真正有發言權的,只有上市公司內部的研發人員,而企業管理層很容易指使研發人員隨意改變攤銷期限和方法,來粉飾報

3.固定資產的規定。《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雖然規定了只有在固定資產包含的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有重大改變時,企業才能調整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但是由於固定資產的金額一般都比較大,企業只需通過對摺舊進行調整,就可以對業績進行調控。而新準則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折舊方法、預計淨殘值的改變都採用未來適用法,不用追溯調整,這都會增加具體操作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4.債務重組的規定。新《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規定對於債權人的讓步,不再計入資本公積,而是確認債務重組利得,計入當期損益。對於陷入財務困境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利益相關方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往往通過債務重組的債務豁免增加利潤。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在連年虧損的情況下,通過大規模債務重組為公司注入優質資產,大幅提高利潤,以此達到操縱利潤或保住“殼資源”的目的。

  除此之外,新準則實施效果還將遇到的新舊會計準則過渡的挑戰,企業管理層和會計人員素質的挑戰。

  三、解決問題的建議

  1.規範上市公司行為。為了減少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空間,當前一項重點任務,是要防範和堅決抵制極少數上市公司利用新舊準則轉換之際操縱損益的行為。

  第一,加大對資產評估市場的監管力度,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隨著新會計準則的頒佈,打造一個完備的企業和事務所內部控制體系的任務也相應凸顯。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是促進實現企業發展戰略、防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提高財務報告資訊質量、保證資產安全完整的“防火牆”。

  第二,健全法律制度,加大上市公司違規成本。目前,隨著我國經濟開放程度越來越高,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明顯。但如果我國財務舞弊情況嚴重,使投資者喪失在我國投資的信心,那麼對我國的經濟建設將會產生大的損失。因此,必須健全我國的法律機制,加大對上市公司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處罰效率,對中介機構——包括註冊會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機構在內的違規進行嚴格的懲處。

  2.確保新舊準則順利過渡。財政部、證監會等政府監管部門目前已充分估計新舊會計準則銜接中出現的問題,要求從我國資本市場的現狀和市場經濟的實際出發,謹慎地使用公允價值,規範企業盈餘管理行為。在過渡期間,規定上市公司應以重要性原則為基礎,遵循謹慎性原則,對執行新會計準則的重點問題予以充分關注,確保財務會計資訊披露的真實、準確和完整。另外相關部門和組織應該組織企業做好會計準則的學習和貫徹執行工作,要求企業深入領會新發布的會計準則的重要意義,認真組織企業對於新的會計準則的學習和培訓工作,並結合企業的實際,督促企業分批執行企業會計準則,中小企業力爭在2008年底之前全面執行新企業會計準則。

  3.加強會計人員道德和專業素質。儘管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將會不斷完善並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但是法規並不能涵蓋道德,更不能替代道德,還要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樹立創新意識,強化終身學習的理念;其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強化職業道德意識。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素質的重要體現。一個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應當做到愛崗敬業,提高專業勝任能力。這不僅是會計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也是會計人員遵循會計職業道德的可靠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