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美術方面的論文精選

  民間美術是一個多義的概念,是以農民為主的勞動者的藝術,它是勞動群眾自己創作,並在他們當中應用和流傳的一種樸素的、自由的藝術形式。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論民間美術在美術教育中的價值

  一直以來,民間美術在我國美術教育中便佔有一席之地。當下,在視覺藝術多元化的時代藝術語境中,民間美術在美術教育中愈加受到重視。

  將民間美術引入高校美術教育,對於雙方來說是互惠互利的,民間美術因學校教育的繼承,可以避免在傳承上斷裂的命運,並且能夠不斷向前蓬勃發展;學校美術教育因為有民間美術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豐富教學內容,民間美術所蘊涵的拙樸的造型、古樸的色彩、文化內涵、傳統藝術觀念等,對學校美術教學有著借鑑與啟示作用。通過對民間美術的學習,學生能提高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開拓創造思維,加強傳統文化的薰陶,豐富情感,形成獨特的審美觀,進而創作出具有個人風格和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

  1.傳統文化修養的提高

  美術教育的目標在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豐富人的情感,完善人的生命感受,而且能作為重要的協作因素,幫助完成人的德育、智育和體育。美術教育對人的精神的陶冶、提升,本身就是德育所追求的目標。可以說美育與德育密不可分。美術教育肩負著審美教育之重任,審美性是美術教育最基本的性質。很多美術教育家一直致力於將民族的東西帶入當代美術課堂。如董希文先生在教學中便堅持不懈地貫徹油畫民族化,引導學生廣泛地研究古今各種優秀藝術遺產和中國民間藝術,以開拓學生眼界、培養全面的藝術修養。在美術教育中引進民間美術可以避免美術教育中過於側重技巧、美術技法、關注操作程式,忽略審美教育對學生精神層面陶冶與啟迪的弊端。

  對我國民間美術的重新認識,是推動我國美術教育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探求美術教育工作中本土化與全球化之間平衡、全球化背景下美術教育發展之關鍵所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從傳統文化中挖掘出美術教育資源,以新世紀的視角對中國民間美術進行創造性的轉化,最終形成一種具有時代內涵,又不失傳統底蘊的中國的現代美術文化建構。林風眠曾說:“一個民族的文化,一定是固有的文化為基礎,我們有5000年文化,每個時代都有其很好的時代感的創造,我們要儲存我們固有的、很好的東西,吸收外面的東西。”[1]傳統文化是美術教育、美術創作的寶貴資源,將其轉化為多元的美術教育資源,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拓展視野,達到具有中國特色的美術教育的目的。

  民間美術是勞動群眾為了滿足自身與社會生活需要而創造的藝術,它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形態,代表著民族文化群體的中國本原宇宙觀、美學觀、感情氣質和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其獨特造型與審美方法,產生出質樸淳厚的美感,其中所蘊藏著的民族精神,具有強大的生命活力。老一輩民間藝人們的生存環境和物質水平較為低下,可在藝術作品中卻總是抒發一種積極向上、健康勃發的情懷。民間美術作品中所包含著的真、善、美,給精神以滿足,有助於淨化心靈,無形中給人們的生活和創作態度帶來有益影響,使人們提高藝術鑑賞力和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2.創造思維的開拓

  在美術教學中,民間美術只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真正的目的是通過美術教育,使人在創造過程中變得更富於創造力。可以民間美術作為美育的媒介,幫助學生尋找藝術的切入點。

  有些美術院校聘請當地民間藝人進行實踐指導,通過藝人的授課掌握其所運用的造型、色彩、花紋等各具特色的塑造型技巧,以及造型輪廓形式和材料工藝特點,使學生的視覺感官得到積極的刺激,增強觀察事物的敏銳性、理解性和選擇性,提高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找到美的共性,從而獲得自身審美情感的豐富和成熟。在學習過程中尋求創作靈感、拓展視野、提高審美情趣,從而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1986年,中央美術學院設立了民間美術系,將鄉間藝術的研究與教學引進我國最高美術學府。並於當年組織了一次民間美術教學,邀請六位農民藝術家走上美術學院的講臺傳授民間藝術,在教學總結會上,同學們紛紛說:“畫出了幾年來畫不出來的東西,學到了以往課堂教學中難以學到的內容。”而教師們也認為:“找到了自己多少年來苦苦求索的藝術真諦。這是一次令人鼓舞、令人振奮的教學。”[2]

  3.民間美術在美術教育中的地位

  對中國傳統美術來說,多元化的層次決不是簡單並列的,而是在民間美術的根基上發展起來的。民間美術是一切美術的基礎,既是藝術之源,又是藝術之流。因此,“中國民間美術的造型規律及其創作方法,完全應該與其他美術規律和創作方法並駕齊驅地存在於中國的美術學府裡,只有這樣,中國的美術教育才是名副其實的、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完整的面貌獨立於世”。[3]

  優秀藝術皆根植於自己所生長的土地,只有認清自己的根在哪裡,從根本上認識到傳統文化的不可或缺性,才能傳承和弘揚民族藝術。當下有些青年藝術者不屑於民間美術,認為這些來自鄉間的東西是粗俗的,土得掉渣,盲目崇尚西方所謂的一些主義或是樣式,殊不知只有積累豐厚的傳統文化涵養,才能創造出高品位的藝術作品。在借鑑別國優秀藝術形式的同時,更要明白我國的傳統,充分吸收中國傳統民間美術中的營養,把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元素、民族文化精神融匯於現代藝術,才能創作出具有影響力的藝術作品。

  近些年,教育界越來越重視藝術教育在培養和提高學生全面素質中的重要作用。美術教育除要求學生熟悉和掌握基本的表現法則和造型規律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善於捕捉對描寫物件的內心感受,指導學生在充分理解物件、把握物件的基礎上滿懷激情地把物件概括而生動地表現出來,注重把自己的感受、意志融入作品中,準確地表現自己的個性與風格。

  這些民族化的特色在民間美術樣式上都有著深刻及鮮活的表達。在藝術界,在目前這種風格與形式大爆發與大融合的情形之下,通過對民間藝術中所蘊含的民族心理特質、傳統美學觀念及獨特造型方法的剖析與學習,美術教育可以擺脫原有美術教學體系中機械論與虛無論的缺憾,汲取中國傳統文化中靈性與自然的精華,造就出時代精神與文化底蘊交相輝映的審美教育風格。最終這種審美教育所形成的人格力量將滲透到個人的精神生活的潛意識層次,並跨越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形成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

  結語

  當代美術教育應立足並根植於民族傳統文化,把發展民族傳統精神、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作為主導性工作。優秀藝術作品無不根植於深厚的民族土壤之中,民族精神是藝術創作的靈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注入民間美術教育意識,思考中國美術發展戰略,提高和強化全民族藝術素質培養的前瞻性,奠定學生的價值觀念、文化修養、行為規範,使其樹立民族情感,為傳承國家傳統文化精粹,保障社會團結統一、進步發展而開展有意義的實質性工作,這也是當今乃至今後基礎美術教育教學的方向。

  篇2

  淺談民間美術的發展

  【摘 要】中國的民間美術遍佈農村。在那裡,幾乎沒有一個人不與民間美術有著親密的關係。他們或者是創造者,或者是享用者,無不置身其中。而民間美術的審美形態和形式種類豐富多彩,其文化內涵深遠豐厚,與遠古的原始文化藝術觀念遙相呼應,並且兩者有著淵源嬗變的血緣關係。他的許多造型、圖式可以上溯到華夏民族的起源與中國文明的源頭。因此,它具有鮮明的民俗學、民族學、歷史考古和文化人類學的價值。

  【關鍵詞】民間美術 裝飾 藝術

  民間美術是一個多義的概念,是以農民為主的勞動者的藝術,它是勞動群眾自己創作,並在他們當中應用和流傳的一種樸素的、自由的藝術形式。民間美術,可以說是民族藝術中最具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部分。民間美術的作者是人民群眾和民間匠師,其中絕大 多數是在勞動生產的業餘時間製作的,或作為副業生產, 又主要為自己使用、欣賞,因此表現了他們的心理、願 望、信仰和道德觀念。

  民間美術和民俗活動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是伴隨民俗活動而發展的。在民間的節日慶典、 婚喪嫁娶、生子祝壽、迎神賽會等活動中,民間美術創作也最為活躍。如中國春節前後用年畫、剪紙、春聯裝 飾環境,為孩子趕製服裝,社火花會的戲具,慶賀元宵節 的花燈紙紮;端午節懸掛的天師符,鍾馗像、五毒服裝 飾件及龍舟綵船;中元節的荷花燈、中秋節的月餅花模、 泥塑兔兒爺;結婚用的嫁衣、喜花、喜帳;祝賀幼兒百天和生日用的虎頭帽、虎頭鞋、長命鎖、長命衣。少數 民族民俗節日中的歌舞集會中的服飾佈置也用豐富的美 術品點綴。

  藏族供神的酥油花,傣族潑水節男女互贈的 花荷包等。民間美術分佈於全國各地區,由於中國地域 廣闊,民族眾多,在地理條件、風俗、感情、氣質等互 有差異,又在民間美術中形成了豐富的品類和多采的風 格,這些美術品有的供生活使用***如燈具、食器、傢俱***, 有的用於裝飾和美化環境***如年畫、窗花***,具有實用價 值和審美價值統一的特點;民間美術的製作材料大都是 普通的木、布、紙、竹、土,然而製作技巧高超、構 思奇巧、很少自然主義的模擬物象,而是善於大膽想像和誇張表現強烈的感情,又常用於人們熟悉的寓意諧音的手法通過優美的形象表達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積極樂觀的態度,藝術上剛健清新活潑淳樸,帶有鮮 明的浪漫主義色彩。 由此可見,民間美術正是沿著人類本源藝術一直髮展延續到今天的。

  中國的民間美術雖然豐富多彩,形式多樣,但它們還是有很多共同的特性,這些特性從則面反映出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概括地說有以下幾種:

  1.積極向上性。

  中國的民間藝術是一種“樂感文化”,是一種歡樂的藝術,與西方的“罪感文化”有著本質的區別。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為出發點的大部分西方文化,認為生活目的只是為了贖罪,以獲得原諒從而獲得新生。這種思想觀念在他們的藝術作品裡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中國,幾千年來,以個體農業為基礎而生存的庶民階層,他們擺脫不了天災人禍、飢寒和貧窮,他們只能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慰籍中求生,他們祈禱萬物有靈,祈求生命和生殖繁衍,幻想著喜慶和吉祥。其哲學觀念是輪迴的――“今天不好,明天會好”,“今生修好,來世有報”,他們總是對將來、對來世充滿著希望。因此,他們的美術作品大多不表現現實生活的艱苦,而極力去表現理想中所期待的美好。

  2.象徵性。

  勞動者是最先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獲得了抽象創作的原動力,原始美術和民間美術成為抽象藝術的先導。

  民間藝人在形象的塑造上,多因時、因地、因材制宜,不假虛飾,以抽象性的手法表現出物象自然、質樸的本來面貌。拋開現實形象的細節,用極簡單的線條概括抽象現實形象:在織綿刺繡和桃花這類民間美術種類中,除少數具象圖案外,大部分都是點、線、面組成的幾何形圖案。這種抽象造型能力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在彩陶的表面有圓點、三角、旋渦、波折、齒紋、魚紋、蛙等多種紋樣,拋開現實本身的各種細節和不規則因素,用極簡單的線條概括抽象現實的形象。把各種動物、植物、抽象為幾何圖案,不但要仔細觀察。抓住物件的主要特徵,集中概括,誇張變形,而且還要飽含濃厚的文化內涵和古老的造型意識;雲南滄源文化和古老的造型意識具有的抽象、象徵含義。漢族的民間服飾,日用品裝飾上也可以看到概括的抽象幾何圖形,如百家衣、百納幛。

  這種以菱形的碎布拼制而成,以色彩的拼接和幾何狀的結構,完整呈現出某種動物、植物造型,色調鮮豔和諧;生殖崇拜的華中樹、魚人、雞頭魚、雙魚,氣氛熱烈喜慶。民間美術概括性表現在程式化造型。如“十斤獅子九斤頭,一斤尾巴掉後頭”的畫訣,表現出大膽取捨,誇張、提煉其本質,捨棄、弱化細枝末節,並誇張畫中的內容:貴州民間泥玩中,野豬的造型十分奇特,頭部和嘴佔了大半位置,軀幹幾乎被省略了,卻將野豬的生猛表現得鮮活生動。河北武強木版年畫為突出門神的勇武,儘量橫向誇張,把人體比例縮減為四個頭長,形成方厚如山的氣度,而仕女則被刻畫得格外清秀,細腰削肩極盡婀娜之態。民間木刻版畫在處理大場面時,以簡略的筆畫表現出多種物象。在戲劇表演中,幾個兵卒就是千軍萬馬,版畫中幾組細淺排列的草就是一片草地,這種造型上的省略手法存在合理性,言未盡而意已明。

  3.教育性。

  講到教育性我們就要重點提到它的道德教化功能,可以說中國的民間美術在中國幾千年的倫理道德教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間美術以其特有的親和力,把思想理性內容融入藝術形象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寓教於樂,對人們的道德觀念、行為準則、人生價值、是非觀念、審美情趣等以啟迪和教育,有著重要的欣賞、審美和教育的意義,這也是其自身存在價值及相對獨立發展的內驅力。在民間美術作品中,旨在表彰宣揚先烈事蹟、忠孝賢良、聖賢風範以及俠義行為等題材佔很大的比重,它往往把民間傳說、歷史典故、小說或戲曲人物等作為表現主題,藉助審美力量和娛玩方式宣道施教,是宣揚信仰觀念和道德思想的物化形式,這方面的作品在皖南徽派建築中的木雕、磚雕及石雕中比比皆是,如:“岳母刺字”、“八仙過海”、“水泊梁山”、“武松打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