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布依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布依族作為我們國古老的民族之一,對於他的傳統節日你可否瞭解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我國布依族傳統節日查白歌節

  查白歌節是貴州興義地區布依族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屆時有周圍1 0 多個縣乃至雲南、廣西的各族群眾數萬人參加,規模可謂盛大。關於節日的來歷,傳說是古代這裡有對青年,男的叫查郎,女的叫白妹,倆人早有愛慕之心。某日,白妹在山上砍柴,險遭猛虎襲擊,查郎射殺老虎,二人確立愛情。山官垂涎白妹如花似玉的容貌,但威逼利誘皆告失敗,於是害死查郎,搶走白妹。白妹放火燒燬山官宅第,並投火殉情。群眾為紀念他們,把當地寨名改叫查白寨,把白妹殉情的日子定為節日,把查郎射殺老虎的地方當作歌場。

  節前各家拆洗衣服被帳,掛滿村寨前後,象徵白雲繚繞,取意乾乾淨淨,清清白白。節日裡扶老攜幼,成群結隊,趕往查白寨周圍。年輕人不僅盛裝英姿,而且帶著定情信物,躍躍欲試,盼望得到查郎與白妹那種忠貞不渝的愛情。節日活動的主要內容是賽歌,白天在歌場賽,晚上到住戶的院裡或屋中唱,主人供給“花米飯”***染成五色的糯米飯***和“茶水”***實際上是米酒,布依人習慣以酒代茶待客***。認親訪友,吃湯鍋。傳說湯鍋起源於燉吃查郎射死的老虎,後來是虎骨燉牛肉湯,現在多以山泉水大鍋燉豬肉、狗肉代替。近年來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人們在節日遊樂外,還增加了旅遊購物的內容。總之是乘興而來,滿意而歸,過了今年,又盼來年。

  我國布依族傳統節日布依族的大年辰

  辛勞了一年的布依族同胞秋收一過就開始為年節做準備。到了陰曆臘月底,家家戶戶更是忙著殺豬、燻肉、灌香腸,婦女們烤酒,做糯糧粑粑、米花,給家人縫製新衣_新手帕。在外地工作的男人和已婚年輕婦女都要趕回家與親人團聚。臘月二十三日晚上,布依族同胞用糯米制成的麥芽糖等果品在家裡"送灶神",請它向'"玉皇大帝"稟報時。多管人們說些好話,多多賜福與人間。送灶後,人們要準備香、燭等祭神用品,請"先生"寫對子,不僅大門上貼,,連側門、窗戶都要貼上"六畜興旺一等臨於.以示人們對幸福簽好生活的嚮往和連求此外,不少人家還要在大門上貼上門神,在家裡的牆上貼滿各種喜慶的年畫。三十晚上是最熱鬧的日子。布依族從三十到初一是不相互串門的。人們。都在家中燒起一爐熊熊炭火,全家老少圍火而坐。他們先用酒肉等物祭把祖宗天地,然後全家人互相祝福,高高興興地吃團圓飯。大年初一也很有講究、人們都在家裡北各式彩燈,、晚八各式各樣的彩燈一齊點燃,掛在大門口,烘托出了一派紅紅火火的節日氣氛。過了大年初一,人們開始串門拜年,小孩子們須每家拜到,既表承了他們對長輩的尊敬,又可以得到老人們賞給的壓歲鐵布依族人民是能表善舞的民族,每逢年節,青年男女三三兩兩相約去"趕表",以歌聲來表達被炸的愛慕,或聚在一起在嗩吶.現身、根荒、姐妹蕭、銅鼓等樂器伴奏聲中跳"打花包"、"銅鼓剛把"等歡快的舞蹈.初九那天叫"上九";按當地風俗,到這一天才能"煮生",即先燃起香燭,將生肉供祖宗,然後將生雞、生自煮熟,再放到香案前供一回之後方能享用。有些布依族地區正月十五過完年,還要正月三十校"小年"。

  我國布依族傳統節日二月二

  可以說是以祭“老人房”為中心的全民性的祭獻活動。解放前,凡有布依族分佈的地區,幾乎每個材寨都建有專供祭祖的“老人房”。有的放有神牌、香位或掛有皮鼓、銅鼓,平時不許人進出,更早一些時候還有專人守候。每年凡到這一節日前,由村寨輪流承擔祭獻的承頭戶,挨家收集祭獻所需的東西或捐款,天黑前把祭品***包括雞、豬肉、各種熟榮和果品***送至“老人房”內,然後由承頭戶負責祭獻。祭畢,由祭獻者在老人房共享這些祭品。但在祭獻或進食的過程中,有一條傳統的禁忌必須嚴格遵守,那就是不許任何人在這種場合講話、發出笑聲,更不準放屁。據說要是在祭獻中有人發出聲響,就會招致祖先對看管各種野獸的失靈,到時,村寨裡的家禽、牲畜就會遭受野物的偷襲和咬吃。如那一個衝犯了這條禁律,就必須承擔全部重祭的一切費用。有些村寨,習慣上還要在那天上,虐誠地在大門上放一個雞蛋,並面對祭“老人房”的方向表示敬意,到了深夜則由祭獻人分頭到每家門上取回。在此過程中,都不能發出任仍聲響。祭老人房的後兩天,一般均不許幹農活,青年男女也可邀約到寨外山野僻靜處唱歌對調玩耍。無論是聚居區或雜<居這的布依族人民,都把建蓋老人房和從事這一祭獻活動,看成是與本民族固有文化特彼密不可分的、具有“共同心理素質”的傳統表現。

  我國布依族傳統節日三月三

  三月三是傳統的民族節日。地區不同。節日的內容也不盡相同。在貴州省貴陽市馬當地區的布依族,將每年的農曆三月三稱為"地委會"節。據布依族老人講,開春以後,地蠶危害莊稼,啃食包穀苗等農作物。於是,在三月初三,他們將炒好的包谷花帶到坡上去祭地蠶。他們在山坡上邊唱山歌邊吃包谷花,據說這樣可以"迷住"地委,堵住它們的嘴,使他們不能咬種子和禾苗。有的地區將這一天作為祭社神、山神的日子。社神是一村或鄰近幾個村共建社們,臨時集資買豬、牛宰殺供祭.供家之日,外人禁止入村。這一天,望漠的布依族要吃三色糯米飯,關嶺地區要做清明粑,貴州省西部地區布依族人民要掃墓。有的地區這天集會唱歌遊玩,進行社交活動。

  相傳有一家三個親姊妹同嫁在一個寨子裡,日子過得都很好。有一天,外公想去看看外孫,三家的外孫們聽說後都爭著要外公先到自己家去。外公說,在三月初三那天,你們把自己做的最好的糯食帶到寨子路口,看誰家的味道好我就先到誰家去。這天,大女兒家炸了油團,二女兒家打了餈粑,三女兒家做了五色糯米飯,外公來到寨口,把三家的東西開啟一看,五色糯米的色澤鮮豔,味道清香,他最喜歡,於是就先去了三女兒家。從這以後,每到農曆三月初三,布依族家家戶戶都要做花糯米飯來招待親戚朋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