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能治好嗎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早婚、早育、多產及性生活紊亂的婦女有較高的患病率。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解答

  子宮頸癌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癌症,對子宮頸癌的早期干預與治療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明顯效果。然而,缺乏有效的篩查及早診早治的意識,常常使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期。記者日前採訪了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子宮頸癌研究專家喬友林教授,他明確地告訴記者:“子宮頸癌的早期——子宮原位癌***癌變侷限在面板或粘膜內,還未通過面板或粘膜下面的基底膜侵犯到周圍組織的癌症***如果發現得早、治療得及時,100%可治癒——這並非誇張。”

  受訪專家簡介

  喬友林: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流行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癌症組織專家指導小組成員、世界衛生組織***WHO***子宮頸癌防治專家組成員、中國協和醫大腫瘤研究所學位委員會委員和學術委員會委員。

  1。正確治療:0。5毫米病根兒要人命

  據喬教授介紹,由於誤診或治療不當,全國有相當一部分的子宮頸癌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期,導致死亡。

  喬教授告訴記者:個別醫療水平差的醫院,對患者的診斷有誤,明明是癌前病變,硬是給診斷成“糜爛”或者“炎症”,使患者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期。更有甚者,有的綜合性三甲醫院竟然使用一無檢測標準、二無衛生許可認證,所謂“引進世界最新科技”的子宮頸病變檢測儀器,這類沒有質量標準保證的檢測,最終給患者帶來的無疑是漏診漏治。

  喬教授說,在治療上,首先是有確切診斷的依據,而不是瞎診瞎治,是根據癌變的深淺度進行徹底治療。有經驗的醫院和醫生,可以將有癌前病變患者的患病部位一次性切除,但是,經驗不足、治療水平不到位的醫院和醫生,假如患者子宮頸癌變深度為1毫米,沒有完全切除,只治療了0。5毫米,那麼,被剩下的0。5毫米的癌細胞就會順著子宮頸繼續向內蔓延。喬教授提醒說,患者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決不可為了省幾個錢,或者偏聽偏信,去一些小醫院、非法門診就醫,最好到患者普遍反應比較好、專業的醫院或門診去就診。

  2。預防篩查:貴在早發現

  以預防為主的策略作為降低子宮頸癌死亡率的主要途徑是簡單而有效的。如果能查出並且成功地治療發生在子宮頸組織所潛伏許多年的癌前病變,就可阻斷髮展成子宮頸癌。

  據喬教授介紹,子宮頸癌不同於其它腫瘤,疾病自然史明確,有一系列的癌前病變,它的發生、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漸變到突變,總共要經歷幾年甚至十幾年的過程。防治的關鍵在於:通過篩查,及時發現和治療子宮頸病變,終止其向子宮頸癌的發展。“早期子宮頸病變的治療效果比子宮頸癌的治療效果要好得多,子宮頸浸潤癌的5年生存率為67%,子宮頸早期癌的治癒率為90-92%,而子宮頸原位癌的治癒率則可達到100%。

  篩查的年齡段 在我國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篩查起始年齡可考慮為25-30歲;經濟欠發達地區,篩查起始年齡應放在35-40歲。對於高危婦女人群,篩查起始年齡應相應提前。一般不主張對65歲以上的婦女進行宮頸癌篩查。篩查間隔為每年1次,連續2次細胞學篩查均為正常者,可適當延長篩查間隔時間至3年。若連續2次篩查均為正常者,可延長篩查間隔時間至5-8年。免疫功能低下者篩查間隔時間應較短,最好每年篩查一次。

  篩查間隔 一般認為女性應對子宮頸每年做一次健康檢查,可防患於未然,而事實上也要因人而異。免疫功能低下者篩查間隔時間應該較短,最好每年篩查一次,如果連續2次細胞學篩查均為正常者,則可適當延長篩查間隔時間至3年。

  查前注意事項:1。月經正常婦女,在月經來潮後10-18天為最佳檢查時間。2。檢查前48小時內不要做陰道沖洗,不要用避孕藥膏等陰道內用藥物。3。檢查前48小時內不要行性生活。

  高危男子是女性子宮頸癌的發病因素,什麼是高危男性?第一,凡是曾經患陰莖癌、前列腺癌的男子,或其前妻曾經患子宮頸癌者,均為高危男子。與高危男子有性接觸的婦女,易患子宮頸癌。第二,男性包皮汙垢是造成不潔性交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子宮頸癌的重要原因,佔誘發子宮頸癌因素的50%以上,甚至引起病毒的繁衍,千萬不能忽視。

  相關名詞解釋:

  1。子宮頸原位癌:原位癌為癌症和非癌症的臨界點。如果把子宮頸病視為一條前進的直線,最最開始的病症可能只是“發炎”,接著是輕度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中度病變,然後是重度病變,再然後是子宮頸原位癌。這整個疾病的過程從“發炎”到原位癌可經歷10餘年時間,在原位癌之前的病變階段,嚴格來說都還不算是癌症,可以完全被治癒。一旦跨過了原位癌階段,病程就會加速發展,可能在短時間就擴散出去,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2。子宮頸浸潤癌:惡性腫瘤除呈膨脹性生長外,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生長方式,就是浸潤生長,即惡性腫瘤細胞沿組織間隙、淋巴管向周圍組織浸潤。由於這種浸潤的生長方式,惡性腫瘤組織與周圍組織沒有明確的分界,所以腫瘤的實際範圍往往超過肉眼所能觀察的範圍,在做外科切除時,應把肉眼所見的腫瘤連同周圍相當範圍的組織或有關的淋巴結一併切除。如切除不淨,可造成手術後的復發。

  疫苗根除:子宮頸癌排第一

  最為理想、且能從根本上防範子宮頸癌的辦法,是採用疫苗進行預防。喬教授介紹,目前有關癌症疫苗臨床實驗的初期結果證明,已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婦女,不但可以預防相關的子宮頸癌前病變及子宮頸癌,而且還可以預防持續和暫時的感染。癌前病變及癌症的預防率達到了100%!持續和暫時感染的預防率分別為100%和91%。這種疫苗不僅可以預防疾病的發展,而且還可以阻止病毒在婦女生殖道的繁殖,阻止傳染給新的性伴侶。估計該疫苗將在五年後上市。有關專家預測,在不遠的將來,子宮頸癌將是人類通過免疫接種來全面預防和根除的第一個惡性腫瘤。

  早在19世紀40年代,一位義大利醫生從死亡登記資料分析中發現,患子宮頸癌的婦女大多數為已婚者,即有性接觸者,未婚者很少,而修女幾乎不患子宮頸癌。因此提出結婚與否與子宮頸癌的發生有關。目前科學家已經明確人乳頭瘤病毒***簡稱HPV***感染是引起子宮頸癌的主要病因。HPV通過性生活傳播,感染後通常沒有症狀。在大多數國家,HPV感染非常常見。大部分婦女HPV感染期比較短,一般在8~10個月左右便可消失,但仍有大約10-15%的35歲以上的婦女有持續感染的情況。這些持續感染HPV的婦女,有更高的風險患子宮頸癌。

  宮頸癌分期

  分期子宮頸癌的分期通常是用FIGO系統:

分期

描述

第一期

癌細胞侷限在子子宮頸

第一期A1

顯微鏡下觀察之侵犯小於等於0.3釐米

第一期A2

顯微鏡下觀察之侵犯大於0.3釐米,但小於0.5釐米 橫徑散佈小於0.7釐米

第一期B1

癌細胞侵犯大大於0.5釐米,或橫徑散佈大於0.7釐米,但腫瘤大小則小於4釐米

第一期B2

同上但腫瘤大小則大於4釐米

第二期

癌細胞侵犯超過子宮頸,但未達到骨盆腔壁

第二期A

有陰道壁之侵犯,但未達下三分之一之陰道壁

第二期B

有明顯子宮旁之侵犯。

第三期

癌細胞侵犯達到骨盆腔壁,或下三分之一之陰道壁之侵犯,或有水腎情形者

第三期A

癌細胞侵犯未達到骨盆腔壁

第三期B

遠處器官之侵犯

第四期

癌細胞侵犯超出骨盆腔,或有膀胱或直腸之侵犯

第四期A

子宮頸附近器官之侵犯

第四期B

遠處器官之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