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總複習重點

  初中物理所有章節知識點複習好多怎麼辦?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參考。

  常用估算量

  1. 質量:硬幣 6g 中學生 50Kg 雞蛋50g

  2. 密度:人 1×10 3 k g / m 3 空氣 1.29 kg/m3 冰0.9×10 3kg/m3 ρ金屬 >ρ水 >ρ油 3. 體積:教室180 m 3 人0.05 m 3 4. 面積:人單隻腳底面積250 cm 2,

  5. 壓強: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0 4Pa;大氣壓強10 5Pa 6. 速度:人步行1.1m/s 自行車 5m/s 小汽車40m/s

  7. 長度:頭髮直徑和紙的厚度70μm 成年人腿長1m 課桌椅1m 教室長10m寬6m高3m 8. 力:2個雞蛋的重力 1N

  9. 長度:成年人手掌張開大約20cm 中學物理書籍寬度大約20cm 10. 電流: 計算器100μA 燈0.2A 電冰箱 1A 空調 5A

  11. 電功率:計算器 0.5mW 電燈60W 電冰箱 100W 空調 1000W 洗衣機 500W 電熱水器1000W

  常見隱含條件

  1. 光滑:沒有摩擦力;機械能守恆

  2. 漂浮:浮力等於重力;物體密度小於液體密度 3. 懸浮:浮力等於重力;物體密度等於液體密度

  4. 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不變;受平衡力;動能不變同一物體

  5. 靜止:受平衡力,動能為零

  6. 輕小物體:質量可忽略不計

  7. 上升:重力勢能增加

  8. 實像: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投影儀、照像機,光線相交,實線

  9. 虛像:正立的像平面鏡、放大鏡、凹透鏡,光線的延長線或反向延長線相交,虛線

  10. 物距大於像距:照像機的成像原理

  11. 升高到:物體的末溫

  12. 升高:物體溫度變化量

  13. 白氣:液化現象

  14. 不計熱損失:吸收的熱量等於放出的熱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於轉化後的能量

  15. 正常工作: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工作,實際功率等於額定功率 16. 串聯:電流相等;選擇公式P = I2 R計算和比較兩個量的大小

  16. 串聯:電流相等;選擇公式P = I2 R計算和比較兩個量的大小

  17.並聯:電壓相等;選擇公式P = U2 /R計算和比較兩個量的大小

  18.燈都不亮,電流表無示數:電路斷路有電壓處斷路

  19.燈部分亮,電流表有示數:電路短路無電壓處短路

  20.家庭電路用電器都不工作:保險絲燒斷,短路或總功率過大

  容易被理解錯誤的知識點

  密度不是一定不變的。

        密度是物質的屬性,和質量體積無關,但和溫度有關,尤其是氣體密度跟隨溫度的變化比較明顯。

  天平讀數時,遊碼要看左側,移動遊碼相當於在天平右盤中加減砝碼。

  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一定不變。只要是勻速直線運動,則速度一定是一個定值。

  平均速度只能是總路程除以總時間。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總路程除以這段路程上花費的所有時間,包含中間停的時間。

  受力分析的步驟:確定研究物件;找重力;找接觸物體;判斷和接觸物體之間是否有壓力、支援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別: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變運動狀態。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時運動狀態就不變。

  慣性大小和速度無關。慣性大小隻跟質量有關。速度越大隻能說明物體動能大,能夠做的功越多,並不是慣性越大。 慣性是屬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只能說具有,由於。

  物體受平衡力 物體處於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這兩個可以相互推導。物體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運動方向一致,物體做加速運動,反之,做減速運動。 1Kg≠9.8N。兩個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進行變換。

  月球上彈簧測力計、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狀態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彈簧測力計還可以測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壓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有關,但靜摩擦力跟壓力無關,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關。 兩個物體接觸不一定發生力的作用。還要看有沒有擠壓,相對運動等條件。 摩擦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強和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槓桿調平:左高左調;天平調平:指標偏左右調。兩側的平衡螺母調節方向一樣。 動滑輪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豎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畫力臂的方法:一找支點槓桿上固定不動的點,二畫力的作用線把力延長或反向延長,三連距離過支點,做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四標字母。

  動力最小,力臂應該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槓桿上找一點,使這一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

  壓強的受力面積是接觸面積,單位是m2。注意接觸面積是一個還是多個,更要注意單位換算:1cm2 =10-

  4m2 液體壓強跟液柱的粗細和形狀無關,只跟液體的深度有關。深度是指液麵到液體內某一點的距離,不是高度。

  固體壓強先運用F=G計算壓力,再運用P=F/S計算壓強,液體壓強先運用P=ρg h計算壓強,再運用F=PS計算壓力注意單位,對於柱體則兩種方法可以通用

  托裡拆利實驗水銀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細傾斜等因素無關,只跟當時的大氣壓有關。 浮力和深度無關,只跟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浸沒時V排=V物,沒有浸沒時V排<V物

  求浮力要首先看物體的狀態:若漂浮或懸浮則直接根據F浮 = G計算,若有彈簧測力計測可以根據F浮 = G-F拉計算,若知道密度和體積則根據F浮=ρg v計算。

  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離,並且力距離要對應才做功。

  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不是固定不變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除了跟動滑輪的重力有關外還跟所提升物體的重力有關,物體越重,拉力也越大,機械效率越高,但動滑輪的重力不變。

  物體勻速水平運動時,動能和勢能不一定不變。此時還要考慮物體的質量是否發生變化,例如灑水車,投救災物資的飛機。

  機械能守恆時,動能最大,勢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變大小先判斷勢能,再判斷動能的變化。

  力學

  1. 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任何物體都有質量,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 狀態、位置及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質量的國際單位是千克kg,常用單位還有噸t、克g、毫克mg。實驗中常用天平來測量物體的質量。 1 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調節: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遊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調節橫平衡螺母,使指標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樑平衡。

  a.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用鑷子向右盤裡加減砝碼並調節遊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樑恢復平衡。b.這時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在標尺上所對應的刻度值,就等於被測物體的質量。

  注意:1、調節平衡螺累母按:指標左偏就向右調;右偏向左調。2、天平調節平衡後,左右盤不能對調,平衡螺母不能再動。3、取砝碼時一定要用鑷子。4、往盤裡加砝碼應先估計被測物的質量,再從大到小加砝碼,當加到最小一個砝碼時太重了,則應改用移遊碼。 5、遊碼的讀數是讀遊碼的左邊所對標尺的刻度值。

  2 天平使用注意事項:

  A.不能超過稱量天平的稱量=所配砝碼總質量+遊砝最大讀數。 B.取砝碼要用鑷子,並輕拿輕放。 C.保持天平乾燥、清潔。

  2.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的國際主單位是kg/m3 , 通常用字母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ρ=m/V .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而改變,也不隨物體的位置而改變.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質量不同,體積不同,但密度是相同的.

  要測物體的密度,應首先測出被測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然後利用密度公式ρ=m/V求出密度值。對於液體和形狀不規則的固體的體積可以用量筒或量杯進行測量。用量筒量杯測體積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麵相平.1L=1dm3,1ml=1cm3,1g/cm3=1000kg/m3.

  3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1m3的水的質量是1.0×103kg. 4.密度的應用: 1 利用公式ρ=m/V求密度,利用密度鑑別物質;

  2利用公式m = ρV求質量。 3利用公式V =m/ρ求體積。

  5. 長度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 主單位是m。單位換算:1m=10-3km. 1m=10dm. 1m=102cm. 1m=103mm. 1m=106um. 1m=109nm

  6. 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最簡單的機械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7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用公式表示: v=s/t ,速度的主單位是m/s.

  8.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且物體間的力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②改變物體的形狀。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測量力的工具是測力計,實驗室常用的是彈簧秤. 彈簧秤的工作原理是:彈簧的伸長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9.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圖示法。 10. 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11. 重力跟質量成正比,它們之間的關係是G=mg,其中g=9.8N/kg.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12 求兩個力的合力叫二力合成。若有二力為F1、F2,且方向相同,則合力為F= F1 + F2 方向與兩力方向相同。若兩力方向相反,則合力為F= F1 - F2 方向與大的力方向相同。

  13.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14. 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所以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15. 利用慣性解釋:①先描述物體處於* * 狀態,②再描述發生的變化,③由於慣性,所以物體仍要保持原來的* * 狀態.

  16. 兩力平衡的條件是:①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②如果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則這兩力平衡. 兩個平衡的力的合力為零. 如果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則物體可能是靜止狀態或做勻速直線運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