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中考知識點複習

  地理複習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細心背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風暴的形成主要被熱帶輻合帶和季風槽的季度變化影響,相對於大西洋和東北太平洋,東***形成熱帶氣旋的比例較小。

  生成地點

  1~4月:這時的颱風生成地點比較靠南,大多數在北緯3~10度,東經110~120度的南中國海。

  5~7月:這時颱風形成的地點向北移,大多數在北緯10~20度,東經130~150度的菲律賓以東洋麵。

  8~9月:這時颱風生成地點到達最北,大多數在北緯20~35度,東經130~160度的琉球群島附近和馬里亞納群島附近。

  10~12月:這時颱風生成地點南移,靠東,大多數在北緯10~20度,東經140~170度的馬紹爾群島附近。

  由溫帶氣旋或亞熱帶氣旋轉成若果溫帶氣旋能夠成功脫離鋒面,並獲得部分熱帶氣旋的特性,可以被分類為亞熱帶氣旋。若擁有更多熱帶氣旋的特性,可以被分類為熱帶氣旋。

  在北大西洋和東北太平洋,熱帶波動會被信風從非洲西岸引導至加勒比海及北美洲,最終到達太平洋中部直至引導氣流減弱,這些波動***稱為東******是這區域很多熱帶氣旋的前身。

  ***二***

  熱帶氣旋所造成的人命損失是無法估量的,但是熱帶氣旋亦為乾旱地區帶來重要的雨水。不少地區的每年雨量中的重要部分都是來自熱帶氣旋。

  成因

  雙颱風現象示意圖

  藤原效應源於日本氣象學家藤原***Fujiwhara***博士於1921至1923年一系列的渦旋實驗及觀測。他發現兩個距離很近的氣旋性渦旋會受到對方的影響,互相沿著兩者中心所形成的軸線心,呈氣旋性方向移動。兩個渦旋並有彼此接近及合併的趨勢。

  雖然雙颱風效應的定義是兩股熱帶氣旋繞著共同中心旋轉,但是,雙颱風效應卻可以是千變萬化,並不一定是兩股熱帶氣旋繞著共同中心旋轉:它可以是其中一股熱帶氣旋完全支配另一股的移動方向,或兩股熱帶氣旋互相排開,或一個跟隨一個移動,甚至它們之間不發生雙颱風效應。因此,每當兩股熱帶氣旋互相靠近時,預測熱帶氣旋的路徑往往會變得十分困難。

  雙颱風效應這個名詞可謂是亞洲區域對熱帶氣旋相互作用獨有的稱謂。在北大西洋,熱帶氣旋的相互作用則被稱為“齒輪氣旋”***pinwheelcyclone***。

  互旋

  二個氣旋範圍強度都要相當,繞著一中心互旋,直到一方減弱或離開***二個若都為大型氣旋就會自相殘殺,若為中小型或許能維持強度***。不過一般來說,西北太平洋颱風互旋時間持續不長,很容易演變成下面大吞小或小跟大的情形。

  熱帶氣旋亦是維持全球熱量和動量平衡分佈的一個重要機制。熱帶氣旋把太陽投射到熱帶,轉化成海水熱量的能量,帶到中緯度及接近極地的地區。

  ***三***

  在溫暖的海洋上,當水汽冷凝,能量的釋放啟動正反饋迥圈,熱帶氣旋得以形成。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英語:NationalCenterforAtmosphericResearch***的科學家估計一個熱帶氣旋每天釋放5×10^13至2×10^14焦耳的能量,比所有人類的發電機加起來高二百倍,或等於每20分鐘引爆一顆1000萬噸的核彈。

  結構上來說,熱帶氣旋是一個由雲、風和雷暴組成的巨型的旋轉系統,它的基本能量來源是在高空水汽冷凝時汽化熱的釋放。所以,熱帶氣旋可以被視為由地球的自轉和引力支援的一個巨型的熱力發動機,另一方面,熱帶氣旋也可被看成一種特別的中尺度對流複合體***英語:MesoscaleConvectiveComplex***,不斷在廣闊的暖溼氣流來源上發展。因為當水冷凝時有一小部分釋放出來的能量被轉化為動能,水的冷凝是熱帶氣旋附近高風速的原因。高風速和其導致的低氣壓令蒸發增加,繼而使更多的水汽冷凝。大部分釋放出的能量驅動上升氣流,使風暴雲層的高度上升,進一步加快冷凝。

  颶風卡特里娜和颶風麗塔經過墨西哥灣,該區的水溫下降。熱帶氣旋因此能夠取得足夠的能量自給自足,這是一個正反饋的迥圈,使得只要暖溼氣流和較高的水溫可以維持,越來越多的能量便會被熱帶氣旋吸收。其他因素例如空氣持續地不均衡分佈也會給予熱帶氣旋能量。地球的自轉使熱帶氣旋旋轉並影響其路徑,這就是科里奧利力的作用。綜合以上敘述,使熱帶氣旋形成的因素包括一個預先存在的天氣擾動、高水溫、溼潤的空氣和在高空中相對較低的風速。如果適合的環境持續,使熱帶氣旋正反饋的機制藉著大量的能量吸收被啟動,熱帶氣旋就可能形成。

  深層對流作為一種驅動力是熱帶氣旋與其他氣旋系統的主要分別,因為深層對流在熱帶氣候地區中最強,所以熱帶氣旋大多在熱帶地區生成。相對地,中緯度氣旋的主要能量來源是大氣中的已存在的水平溫度梯度。如果熱帶氣旋要維持強度,就必須留在溫暖的海面上,使正反饋機制得以持續。因此,當熱帶氣旋移入內陸,強度便會迅速減弱。

  當熱帶氣旋經過一片海洋,該處海域的表面溫度會下降,從而影響熱帶氣旋後來的發展。溫度的下降主要是因為熱帶氣旋帶來的大風使海水翻滾,海底較冷的海水湧上。較涼的雨水的下降、雲層的遮蔽使海洋減少吸收太陽的輻射,也是表面海水溫度下降的原因。

  以上因素相輔相成,會使一大片海洋的表面溫度在幾天內戲劇性地下降。大西洋信風帶的波動——在盛行風路徑上移動的輻合氣流使大氣變得不穩定,熱帶氣旋因而有機會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