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地理中考知識點複習之四大工業基地

  初中地理複習要點之一是要梳理體系環節。打破幾冊課本之間、章與章之間、節與節之間的界限。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一篇2016地理中考必考知識點之四大工業基地。

 

        (一)

  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區和重工業基地之一,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也是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遼中南工業基地位於渤海灣北環和黃海的西北岸,海岸線長2100公里。它包括了除朝陽市、阜新市區及阜新縣以外的遼寧省域,面積118501公里,人口約3500萬。

  每一個工業基地都是以幾個主要工業中心***城市***發展起來的。瀋陽——機械工業,鞍山——鋼鐵工業,撫順——石化、裝備製造工業,本溪——鋼鐵工業,遼陽——化學工業,大連——造船工業。

  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區內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業基礎為發展重工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其中鞍山——本溪的鋼鐵工業、瀋陽、撫順的機械工業、大連的造船工業和撫順石油加工工業等一批工業企業,都是國家重工業的骨幹。

  遼中南工業基地重工業較全面,但結構老化,管理落後,大企業一般歷史長,負擔重,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該地區資源豐富,但天氣因素是巨大的制約因素。 存在的問題是能源與水資源的不足。

  其區位優勢有鐵礦,有煤礦,有遼河油;交通便利;市場廣闊

  解決辦法:優化產業機構,引進先進技術,運用南水北調工程,發展節水型農業

 

        2016地理中考必考知識點複習之四大工業基地(二)

  京津唐工業基地,包括遼寧、河北、北京、天津和山東,是我國繼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之後又一經濟快速發展的地區。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地理區位優越。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北部,我國北方地區海上門戶,與日本、朝鮮和韓國等聯絡便捷,擁有“亞歐大陸橋”東端的天津港、大連港,是我國華北、東北的經濟核心區,腹地範圍廣大,幾乎包括半個中國。

  自然資源豐富。擁有探明儲量佔全國40%的鐵礦石和石油資源,以及大面積的沿海灘塗,自然條件優越。

  農業生產穩固發達,基礎工業實力強大,工業體系門類齊全,特別是石油工業、煤化工業、冶金工業、海洋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等都很發達,是我國北方最大工業密集區。全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

  文化科技發達,人力資源素質較高,研究開發潛力巨大。全國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與開發機構及情報檔案機構、17%的國有企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都集中在本區,尤其是京津地區是全國知識最密集的區域,能夠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高階人才。

  本區經濟發展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水資源和能源緊缺,此外,國有大中型企業活力不足,產業結構轉換艱難也是區域經濟開發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今後要加強農業建設,發展節水型生態農業;發揮交通發達、科技人才集中和鋼鐵石油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汽車、電子和高新技術產業,提高鋼鐵、石油化工、重型機械等優勢產業的技術水平和開發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向知識密集型產業方向發展;同時要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資訊、金融、商貿、旅遊等第三產業。

 

        2016地理中考必考知識點複習之四大工業基地(三)

  滬寧杭是上海、南京、杭州及其附近地區的通稱。範圍大致包括上海全市,江蘇省南京以東,揚州以南,主要是蘇南地區,浙江省北部的杭嘉湖和寧紹地區。以上海為經濟中心,地理位置優越,經濟腹地廣大。本區地處沿海中段和長江口,既可通過海運與東北、華北、華南乃至海外往來,又可通過內河航運與佔全國1/5陸地面積、1/3人口的長江流域內各省市相溝通,還可通過鐵路與中、西部地帶的各省市相聯絡,經濟影響幾乎遍及全國。

  工農業生產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經濟核心區,其面積僅佔全國的1%,人口占全國的6%,但國內生產總值佔全國的15%,在全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本區自然條件好,農業基礎好,是全國聞名的高產穩產農業區,總體農業生產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0%~50%;另一方面,本地區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有紡織、化纖、電氣、電子、機械、化學、黑色冶煉及壓延加工、交通運輸裝置製造、金屬製品、食品、服裝加工等多種行業,很多行業在全國總產量中佔很大比重,此外微電子與電子資訊、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已經具有一定基礎。

  鄉鎮工業發展迅速。本區鄉、鎮、村及村以下工業產值約佔全國同一型別總數的40%,大部分縣以及縣級市的鄉鎮工業產值已超過整個工業的 1/2,大多數縣市的農村工農業產值中,工業已佔90%以上,可見鄉鎮工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柱。鄉村工業化的發展同時促進了鄉村城鎮化的發展,各種人口規模的城鎮等級齊全,使其成為我國城鎮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但是目前本區的發展也存在著不少待解決的問題:土地資源緊缺;區域環境質量下降;能源和原材料不足等。因此,今後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加強農業發展,鞏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大力進行對太湖的治理,保護環境;促進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改造傳統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外貿、商業等第三產業;借浦東新區的開發開放為契機,進一步明確上海作為長江三角洲的經濟核心地位和龍頭地位,調整上海的產業結構,帶動長江三角洲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

 

 

        2016地理中考必考知識點複習之四大工業基地(四)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位於廣東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廣闊、氣候溫和、河流縱橫等優越的自然條件,是我國人口、城鎮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緣地帶,更是我國科技最發達的工業中心。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在原有的較好經濟基礎上,1981~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遞增達18%,高於廣東14%和全國12%的增長速度,成為全國經濟增長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的地區。

  本區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同香港、澳門毗鄰,靠近東南亞,地理位置相當優越。這樣的區位條件使本區得以發揮勞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渠道轉口大量出口商品,參加廣泛的國際分工。

  外商投資的熱點地區。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僑鄉,與港澳同胞、海外華僑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緣關係。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促進了本區的發展。1979~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實際利用的外資額佔全國的16%,其中港澳資金佔77%。外資進入的同時還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裝置和經濟管理方法,並對傳統工業進行技術改造,創辦了一批現代外資、合資企業,成為本區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是我國重要的輕工業基地。現在,這裡已經已形成了以輕工業為主、重化工業較發達、工業門類較多、產品競爭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家用電器、消費類電子、紡織服裝、食品飲料、醫藥、玩具、手錶、自行車、多種日用小商品等輕工業均居全國前列。尤其是電子工業的產值佔全國20%,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興電子工業基地,成為全球電子工業品的最大出口基地之一。

  珠江三角洲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盲目徵地的現象,使耕地大量減少,造成了水土資源的緊張;同時也出現不重視農業的傾向,使基礎農業受到明顯削弱;此外,生態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珠江三角洲在今後的發展中,可利用香港和澳門主權的迴歸這一特殊的有利條件,在工業、金融、運輸、貿易、旅遊等方面進一步與港澳進行分工協作,互相補充。在改造、提高現有的家電、電子、輕紡、醫藥等支柱工業,發展新的支柱產業的同時,要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加大農業投入,為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