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期末試卷分析範文

  試卷分析讓學生能夠熟練的記憶地圖,也需要學生利用地圖來解決實際問題。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一 、試題分析

  試題共兩大題,卷面共30分,其中選擇題15分,綜合題15分。試題緊扣課標,較好的體現了本學科的特點,有利於考察學生能力,相對去年的考題,更加靈活一些,也更加能夠考察學生的能力。易、中、難的比例為6:3:1,試題沒有特難的題目,讀圖題分值加大了,而且比較零碎,摒棄了過去以填寫地理事物為主,更加的注重多角度考察。既需要學生能夠熟練的記憶地圖,也需要學生利用地圖來解決實際問題。

  得失分情況分析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以我所任教的九年級2個班抽隨機抽查學生樣卷30分為例。基本情況分析如下:24分以上1人,18—23分16人,不及格13人,最高分24分,最低分7分,平均分15.9分。 選擇題做得比較好的是:1、2、5、7、9、10、13、15、,這些題目正確率達到83%左右;綜合題做得比較好的是:16題的1、3、4小題;17題的1、2、3、4小題;18題的1、2、4、 5小題;19題的1、3、4、 6小題。這些題目正確率達到78%以上 。錯得較多的題目:選擇題4、6、8、11小題,失分率達到70%以上。綜合題16題的2小題,只有3人做對;18題的2小題第一問只有2人答對;19題的4小題只有9人答對。

  三、 失分主要原因

  1、 讀圖訓練與選擇、填空、問答題的訓練結合不夠緊密,所以出現了當一幅圖出現的時候,學生的思維出現在填寫地名,而對於換個地方換個說法的填空或者分析題,顯得捉肘見襟,而不能遊刃有餘。

  2、對極地地區的有關知識掌握不準確,平時訓練不夠充分,還有就是學生很多時候習慣於死記硬背,而缺乏隨機應變。

  3、 審題意識不夠強烈,做題技巧有待加強,以讀圖的16題為例, 主要考查四大地理區域的概念並認識優良畜種,平時要求學生按照特徵去識記,但錯誤現象仍然很嚴重。

  四 今後改進辦法

  1、 要堅信不疑的將高效課堂模式熟練運用於教學之中,一定要處理好“導”“教”“學”的關係。把學生充分調動起來。精心編寫導學案,加強小組建設。

  2、 著手解決兩極分化的問題,特別是後進生的問題,在地理學科裡還是相當的突出,要讓後進生找到學習地理的樂趣,給予他們展示表現的機會,提出合理的奮鬥目標,採用一對一結對子幫扶措施。既要理性看待學生差距,也要力求縮小差距,要夯實後進生基礎,加強檢查與督促。

  3、加強課後作業訓練與單元測試,儘早發現並解決問題。

  4、加強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多參加教研活動,提高認識、開闊視野,加強師生互動,把握學生動向,針對學情。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

  二

  一、試卷總體評價

  本份試卷重基礎,覆蓋面廣,能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試題題量、難易程度、各種題型都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並結合了鄭州實際,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同時又注重對地圖的分析理解,注重對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的考查,對以後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本次試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強調"三基",突出主幹。

  1"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維方法。強調"三基"、突出主幹是地理考試的一貫思想和命題原則,本次考試也不例外,本次考試覆蓋面廣,基礎性較強,整套試卷覆蓋了全冊書的各章節,且各部分知識點的分佈比較合理。

  2突出了知識系統性。在本次考試中比較明顯地表現出對知識系統性的要求,考查了學生應用地理原理,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2、重點突出,人口和自然環境等各章節佔的分數比重較大。

  3、綜合性較強。試題的綜合性較強,綜合題50分都有較強的綜合特性。如28題,整個黃河相關知識揉合在一起去考,學生得分率很低。

  4、主觀性、開放性試題比重增加。30題中都涉及到了這類開放性的試題,這些試題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這些試題的考查充分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的理念,並且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5、突出對考生讀圖、識圖、用圖能力的考查。地圖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載體,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地理試題可謂無圖不成題。如:29,30題,一個圖涉及多個知識點,要求學生能從圖中迅速提取有效資訊進行綜合分析。

  二學生在答卷中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基礎知識不牢,概念模糊。

  第30題我國東南沿海某區域圖,分析農業型別,說明理由,主要讓學生認識農業的因地制宜。這道題的平均得分6.28,達到及格分。這道題並不難,學生很多失分在農業型別和土地型別部分,答案應為種植業,很多學生錯填為耕地。

  二基本原理不清,是是而非。

  28題黃河凌汛的河段學生不明原理,其實這個知識課本上有,上課我也專門講到了,但是學生不細心,又不明原理導致得分率很低。

  三知識遺忘

  29題考了西南地質災害,認識西南地區地震多的原因,這個知識在七年級詳細講過,八年級只是提了一下。學生這道題得分很低,很多人不回答,或者答得很簡略。典型的知識遺忘了。

  四錯別字現象仍然存在。

  在這次考試中,錯別字現象在有些同學中仍然存在。如28題黃河中下游分界點“桃花峪”寫成“桃花玉”;

  三、今後教學注意事項

  我校參加考試四個班級,平均分分別是59.81, 64.82 , 66.73, 59.84。整個中原區綜合題的平均分26題6.11,27題6.81,28題5.89,29題6.19,30題6.28.通過對比,我校的平均分可能略低於中原區整體水平。

  一挖掘教材內容,拓展基礎知識的教育

  在中國的自然環境中,學習了氣候的分佈,但沒有講各種氣候的特徵,這就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有重點的講解三種季風氣候的特徵,還可以有目的的講解三者之間的區別,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和掌握。

  二加強知識的前後聯絡,注重基礎原理的理解

  根據課標,在義務教育階段,適當降低了教學難度,主要學習地理現象,多需記憶,而理解原理性的地理知識往往又分解在不同的章節中,這些都要求教師在一定的教學階段後及時的總結歸納,不因為八年級只是面臨結業考試,而放鬆對基礎原理的教育教學。又以中國的自然環境中的氣溫分佈為例,夏季我國南北普遍高溫,但在青藏高原,天山等地夏季的氣溫仍然比較低,可以提問學生,為什麼?一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是與七年級所學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相聯絡,講清原因,三是讓學生理解在普遍性中有特殊性,進行辨證思維的教育。

  三

  一、試題主要特點

  本次試卷注重了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關注了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考察了運用所學地理知識簡單分析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但在學生的探究能力上關注稍嫌不夠。

  1.難易適中,注重基礎

  各試題的考點覆蓋了課程標準所列的重要知識點,重要圖表有所涉獵,覆蓋面較大。重點強調基礎體現在選擇題,考查基本能力體現在讀圖題,及會運用所學知識簡單分析問題的能力。目的是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必備的地理知識,初步學會學習地理的方法,重視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2.結合生活實際,嘗試考查實踐能力

  在整套試卷中,不少題目體現了課標的理念,考查了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簡單分析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學生典型錯誤分析

  考試結果反映,總體得分率較低,尤其是綜合題,得分率非常低,究其原因:

  1.基礎知識不紮實,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從試卷情況分析可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浮於表面,沒有深入透徹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觀點。

  2.學生不能靈活地運用知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亟待提高。2/3的學生不能很好地運用地圖和地圖冊分析,有的甚至答非所問,所以得分率較低。

  3.解題能力有待於進一步提高,主要表現在:

  ①審題隨意,輕易落筆。②思路不明。③條理不清,雖然回答了很多,但得分點較少。其實正確答案只是一句或幾句話,但學生抓不住主次,將有用的沒用的全寫到了卷子上。④讀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特別是對如何讀圖,如何從圖中獲取有效資訊含顯形和隱性,然後運用這些資訊,結合地理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問題,讀圖題幾乎都有這種現象。

  三、對教學的啟示

  1.加強備課。應利用教研和其他機會與同行們交流,更準確的把握課標,用更好的教法,使學生獲得更強的學習能力。

  2.要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有句話叫聽不如說,說不如做。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多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開始可能學得慢,後來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容易,越來越自主。

  3.重視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在地理新教材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通過讀圖、指圖、填圖、運用地圖等方式加強讀圖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重視讀圖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學習地理的方法,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4.聯絡實際,學以致用。在日常教學中,應多引用現實生活中的時事政治和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從而樹立正確的資源觀、人口觀、環境觀和科學發展觀,並使之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