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期末試卷分析

  作為初三的儲備軍,八年級地理的期末顯得尤為重要,對試卷的分析也顯得更為必要。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這份資料能讓你考後也能得到另一種收穫。

  ***一***

  期末考試已經結束,現對本試卷作一分析:

  一、試卷總體分析 本份試卷重基礎,覆蓋面廣,能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試題題量、難易程度、各種題型都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同時又注重對地圖的分析理解,注重對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的考查,對以後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一*** 、重基礎、難度適中

  本份試卷光單選題就佔了50分,這些題目都是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中的基礎,例如:單選題中的“我國陸地面積”、“我國四大牧區優良畜種”、“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主要農作物的地區分佈”等等,只要學生稍加用心即可得分。當然,關鍵是要細心,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二***重讀圖,題靈活

  地理離開了地圖,那就不叫地理,地圖才是地理的重頭戲,本份試卷中讀圖分析佔了50分,多方面地考查了學生的讀圖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從“省區輪廓”到“長江黃河”、從“地形區”到“氣候型別”、從一般讀圖到實際應用,可謂面面俱到、無所不考,從而全方位地考查學生地理學習情況,由此可見命題人的良苦用心。

  二、學生在試卷中出錯較多的題

  ***一***、單選題:第4小題錯誤最多的選擇D,部分學生因馬虎而沒把題看完,也有部分學生因概念不清導致都把答案錯選為B。第1、2、3、5、6、14、20等小題考查知識的識記能力,答題情況比較好一些。第4小題和第13小題錯得多的原因是平時強調的不夠。

  ***二***、讀圖分析題:第26大題根據“中國政區圖,完成問題。”儘管這是教師在講課中多次強調過的題,但仍有部分同學出錯。第5小題把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線標出出現的錯誤多,在圖上沒有標出,第27大題中、錯誤較多的第4小題判斷我國的三個階梯的分界線並畫出,多數學生畫的不標準,第28大題中的第***1***小題我國氣候最突出的特點答錯的多,第***4***題B處填乾溼區錯誤多。第7小題出錯率高,說明學生平時對讀圖不重視。

  三、對試題的幾點看法

  1.試題題型為①綜合選擇題②讀圖分析題。符

  合地理試題的基本型別。

  2.試題難易程度適中,沒有出現偏、怪題現象,重點比較突出,因而學生成績懸殊不太大。好學生能得到高分,差生也可以及格。

  3、第27大題中、

  三、對以後教學的啟示

  通過本次考試學生答題情況來看,我的教學還有一定的欠缺,在今後的教學中,對知識點的講解一定要細緻,不要太高估了學生的實際能力,該強調的一定要強調。同時要進一步加強讀圖訓練,努力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起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爭取在明年的中招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二***

  本次八年級地理期中考試由縣教研室統一命題。 從試題內容看,主要是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點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學的實際,試題覆蓋面廣,題目難、易比例恰當。

  一、試卷的總體分析

  ***一***試卷的結構及考查內容

  本次考試試卷的分值為10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試卷由填空題,單項選擇題和綜合題三種題型組成。考查內容是八年級下冊除長江沿江地帶以外的內容。

  ***二***試卷的特點——重讀圖,題靈活

  地理離開了地圖,那就不叫地理,地圖才是地理的重頭戲,本份試卷多方面地考查了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從一般讀圖到實際應用,可謂面面俱到、無所不考,從而全方位地考查學生地理學習情況,由此可見命題人的良苦用心。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填空題答題情況

  填空題共20個空,每空1分,共20分。出錯較多的題2題、9題,屬於審題不清,溫帶看成溫度帶;天山南北兩側地形區,寫成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這一題考查的都是地理基礎知識。

  2、選擇題答題情況

  單選共20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出錯比較多的是9題、12題、13題、20題。重點考查學生髮展所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與技能,地理學習方法與能力。總體上反映出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較弱、記憶不夠準確。

  3、綜合題答題情況分析

  綜合題共4大題,40分。主要考查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香港特別行政區圖、黃土高原地形圖。從學生的答題看,部分學生的讀圖能力薄弱,低分率偏高也主要就是由讀圖這方面造成的。尤其第4題,雖然教師在講黃土高原時曾經講過,由於超範圍老師沒讓複習,許多學生對此印象不深,只有少數學生此題得了滿分,大多數學生都是錯誤一片,甚是可惜,這同時也提醒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對於每一個知識點都應多加強調,引起學生的注意。

  總之,答卷情況反映出學生對基礎知識和技能,基本的地理分析,綜合思維能力,地理學習方法及終身學習必備的運用地圖能力等方面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三、存在的問題

  1、從本次考試來看,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審題不清,思路不明,解題能力差。

  2、學生基本讀圖析圖能力較差,如第4題黃土高原地形圖學生得分不高。第1題分析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雖是簡答題,但如果腦中有圖的話做題時就會得心應手。

  四、教學建議

  通過本次考試學生答題情況來看,我的教學還有一定的欠缺,在今後的教學中,對知識點的講解一定要細緻,不要太高估了學生的實際能力,該強調的一定要強調。同時要進一步加強讀圖訓練,努力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起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能從地圖和圖表中分析、解釋一些地理問題和現象,以提高綜合應用能力。用圖訓練可採取拼圖、遊戲、知識競賽、討論會等多種形式進行。

  ***三***

  一、對試題的幾點看法

  1.試題題型為①綜合選擇題②讀圖分析題。符合地理試題的基本型別。

  2.試題難易程度適中,沒有出現偏、怪題現象,重點比較突出,因而學生成績懸殊不太大。好學生能得到滿分,差生也可以及格。

  3.對本試題的幾點商討:沒有體現到學習地理的基本意義——對終身發展和對現實有用的地理。表現在:

  第一:我們都生活在農村,應該更多掌握農村地理方面知識,然而試題沒有設計農作物類種和分佈等有關知識方面的試題。

  第二:當今經濟社會,應該聯絡工農業、農村及城市的交通紐帶——交通運輸等知識點來考查。對運輸工具,經濟效益等方面的知識的考查,此試題體現幾乎沒有。

  第三,用圖分析,應全面體現圖的作用,二大題①小題圖的作用不大,應該在此圖基礎上進一步辨別我國四大牧區,工業比例過大***16分***,試題設計有點呆板,不全面,如三個答案都是“綜合性”。不過另外兩個圖還可以,考察比較靈活。

  二、對學生答題的幾點反饋

  1.從答案中反映到有些教師或許沒有講清青藏線的起點,85%學生答到“蘭州”,然而是“青”的省會“西寧”,但課本“資訊傳遞”寫得很清,是否沒有引起教師的重視。僅8分的鐵路線,錯誤太多,滿分很少。

  2.有些學生看圖只看表面,看不到本質,出現答題只答表面現象,結果造成失分。

  3.從整個來看教師對《目標檢測》都很重視,選擇題18個,幾乎13個是原題,學生答得還可以。

  總之,從初二年級的成績可以看出,初二年級的地理教師基本重視地理這門小“主”科,落實了教育局提出的發展“小三科”的學科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