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極地地區教學設計

  兩極地區對學生而言遙遠而陌生,感覺神祕而好奇,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七年級極地地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兩極地區的位置範圍、氣候條件、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等。

  2.會用地圖、景觀圖片和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出兩極地區的環境特點。

  3.學會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4.培養從圖片中提取地理資訊的能力。

  ***二***能力目標

  1.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某一地區位置特點的方法。

  2.掌握使用兩極地形圖和景觀圖片,總結歸納兩極地區氣候特點的方法。

  3.使用兩極地區氣溫圖表區分兩極氣候的特點。

  4.掌握利用經緯網在以兩極地區為中心的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熱愛科學、不畏艱險、勇於探索的精神,並增強他們保護兩極地區環境的意識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兩極地區的位置、氣候、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等。

  ***二***教學難點

  1.判斷兩極地區的方向,辨別周圍環境。

  2.讀圖理解、區分兩極地區的自然環境的差異。

  3.讀圖分析能力與技巧的培養。

  三、教學突破

  1.分別用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的地圖,說明兩極地區的位置。

  2.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用經緯網辨別方向。

  3.利用兩極地區氣溫圖,區分兩極地區自然環境的差異。

  4.利用圖片等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兩極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

  四、教學準備

  北極地區圖、南極地區圖、兩極地區氣溫比較圖、有關閱讀資料、圖片、課件等。

  五、教學過程

  ***一***冰雪覆蓋的地區

  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請大家看一段錄影,猜一猜片中展現的是哪兒的景象?***播放極地地區的景觀錄影***

  總結:這就是神祕的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今天我們進入到這兩個特殊地區,去揭開它們神祕的面紗。

  板書:兩極地區

  2.兩極地區都是被冰雪覆蓋的地區,為什麼呢?我們來揭示這一問題。

  板書:冰雪覆蓋的地區

  展示北極地區圖和南極地區圖。

  請同學們從圖中查出兩極地區的位置範圍和周圍的大洲或大洋。***北極地區:位於北緯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圍被亞洲、歐洲、北美洲環繞。南極地區:位於南緯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繞。***

  3.引導:從緯度位置看,兩極地區接受的熱量多嗎?試從這個方面解釋兩極地區冰雪覆蓋的原因。***兩極地區緯度高,太陽斜射,所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低,大部分地區冰雪終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蓋著陸地和大洋。***

  總結:由於太陽斜射,兩極地區氣溫很低;都有極晝、極夜現象,這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

  4.南北極氣溫比較圖

  讀圖對比一下兩極的氣溫值,結合課本102頁有關材料,探究在兩極地區不同的氣溫影響下,氣候和自然景觀會有什麼差異?***南極氣候:酷寒、乾旱、大風。南極景觀:厚厚的冰層,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稱為“白色沙漠”和“風庫”。北極氣候:氣溫高於南極,降水多於南極,風速小於南極。北極景象:終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書:緯度高,氣溫低,冰天雪地,南極酷寒、乾旱、大風

  5.引導:儘管兩極自然條件惡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圖10.3和圖10.4,說說最能代表兩極的動物各是什麼?***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6.怎樣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站在南極點上,前後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極點上,前後左右都是南方。***

  7.過渡:南極遠離人類的居住地,自然條件又非常惡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學家前去考察,出於什麼目的?帶著這一問題,我們探究下一個問題。

  ***二***科學考察的寶地

  承接過渡語,板書:科學考察的寶地。

  1.閱讀自學104~106頁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南極地區有哪些自然資源?***1.有煤、鐵等豐富的礦產資源。2.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3.沿岸棲息著無數的海洋生物。4.還有原始的自然環境,成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豐富的自然資源

  總結:科考環境也是一種寶貴資源。為什麼把南極地區稱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天然實驗室

  南極大陸地下的煤是怎樣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環境為科學家們進行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據大陸漂移學說,南極大陸原來並不在南極位置,而是位於溫帶地區,生長著茂密的森林,經過地質變化形成煤層。

  2.展示我國科學家在南極地區考察的照片,看到這些圖片,我們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個國家在南極地區建立了140多個科學考察實驗站。

  從南極地圖上,找出中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們所在的位置。***長城站在西經60°、南緯60°附近。中山站在東經70°、南緯70°附近。***

  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時間為什麼都選擇在2月?***2月是南極地區氣溫最高的季節。***

  小結:兩極地區的地理位置用經緯線來確定,南極的氣候與北極相反。

  3.自學105頁閱讀材料《穿越南極》,體會南極考察隊員勇於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4.閱讀課本秦大河的描述,體會極地的科考價值。

  南極考察如火如荼,自讀課本106頁內容,說說北極科考為什麼越來越頻繁?***北極與南極一樣,都有重要的科考價值。二戰之後,又在北極地區發現和開採了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

  5.總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不久的將來,兩極地區必將為人類提供寶貴的財富。

  ***三***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極捕鯨的資料。兩極地區都有大量的生物資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濫捕和濫殺,使兩極地區的鯨魚資源已陷於危機之中。該怎樣對待兩極地區的資源呢?我們以展示的資料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和國際社會兩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達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國際方各分成幾個小組,然後以小組為單位,準備辯論材料。各組派代表發言、辯論,氣氛熱烈,精彩之處鼓掌歡迎。日本方的辯論中心:捕鯨是為了搞科研,鯨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國際社會方的辯論中心:進行科研並不需要每年大規模捕鯨,況且,現代科學技術並不需要殺死鯨魚來搞科研。***

  板書: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濫捕、濫殺

  2.總結:人類再也不能失去最後這片淨土了,各國要引起重視,務必用條約的形式束縛各國。旨在保護南極環境的《南極條約》於1959年12月簽訂,我國於1983年正式加入。

  板書:南極條約。

  ***四***本課小結

  通過本節學習,我們認識了兩極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們瞭解極地地區,就是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護它,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七年級極地地區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中,我首先讓學生能從圖上判斷出這幅圖是屬於南極圖還是北極圖,它的位置、範圍、周圍海洋和陸地等這部分不是太難,學生都能順利掌握。南北極地區判斷方向是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問題,因為它需要學生有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還要結合曾經學過的地圖知識和地球知識來認識,可以說是一個比較綜合的體現學生讀圖能力的內容。然後我讓學生先從南極圖開始,先認識經緯線,然後讓學生通過想象在南極點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並用地球儀作直觀顯示,得出在南極點上空是呈順時針方向旋轉,那麼,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為向東,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是向西,然後,判斷某一點的東西南北,這樣,學生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的來學習如何判斷方向,就容易掌握了,此時在加進判斷東西經度和東西半球就好掌握了。

  這節課成功之處在於把地球知識和地圖知識系統地通過南北極圖來加以綜合,並結合特殊的南北極地圖重新認識經度和緯度,以及如何判斷極點地區的地圖方向,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在地圖上識別地理事物的能力。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有些地方設計的還不夠細緻,如在方向的判斷上,在地圖上還存在一個距離遠近的問題,要讓學生注意一定要選擇距離最近的兩點來判斷。總的來說,整堂課有些“趕”,學生討論還是在老師設定的框內,思維得不到發揮和擴充套件,與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還有些差距,還是有老思想,感覺一堂完美的課應完成教師預設的所有內容,沒有深入展開。這些將是我以後改進的方向。